什麼時候選擇留學,才最明智?

生活中的我們總是面臨那麼多的選擇,有些選擇無關緊要,但是有些選擇卻改變一生。

面臨人生重大抉擇的時候,我們都會迷茫、猶豫,尤其弄不清:大學畢業後,我該做些什麼?留學或許不會出錯,自我提升聽上去也總是“政治正確”。但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你,是否要即刻動身?Gap一年究竟是否有對錯之分?

我們今天將一探其中究竟,明確分析利與弊,共同探討:在關鍵時間節點,如何為自己擇優謀取一條明智、理智的成長道路。

01

畢業直接留學的“利”

“更快地成長”


壓縮時間成本,佔據更高求職優勢

無疑,結合國內職場現狀,

高端職位的大門是專為高校教育優勝者開放的。大型的國企、外企、明星事務所,如果不具備海歸教育背景,剛剛畢業的普通國內一本大學生很難在沒有優秀項目經歷的支撐下成功應聘。

以英國留學為首,一年的留學時光,針對性極強的解決了國內學生與家長的剛需,並暫時治癒了心中的焦慮,只要花一年鍍個金回國就好找工作了。

但功利性的求學心態,雖然治標,但不治本,這點我會在下一環節重點解釋。

瞭解什麼是設計

國內大學生普遍對設計是沒有概念的。這點絲毫不必隱晦,也不必為咱們學生找塊遮羞布,因為大環境使然。

大多數學生,本科四年下來除了手繪能力、軟件能力的平均水平要高於國外教育體制下的學生,但若談起

設計理念,設計想法,做項目彙報還是國外學生遙遙領先。

這也導致了很多國內的學生一畢業,便開始了畫圖工作,就再也沒抬起頭過。

國外的教學環境像是一臺淨化器,濾去雜質,去除浮躁,迴歸設計本質。

以建築設計為例,出國前同學們普遍認為建築就是一幢幢的構築物,但出國後建築或許將變成一種環境的介入物。

  • Peter Cook認為建築是機器
  • 藍天組認為建築是雲
  • 藤本壯介認為建築是爬樹
  • Sanaa的建築是消除階級


當我們傾慕大師憑藉設計理念,創造出萬人矚目的建築時,是否注意到

留學的時光,讓我們距離大師更近了一步。

更好的環境,開闊視野

豐富,開放,百無禁忌,最大程度擺脫束縛的藝術資源呈現於國外城市的每個角落。

很多時候,我會反問自己,為什麼中國孩子的眼界如此閉塞,當我站在馬路抬頭看到沒過頭頂的建築時,便有了答案。


什麼時候選擇留學,才最明智?


什麼時候選擇留學,才最明智?


以下是漢藝學生Gao Yang從日本拍回的照片:

妹島和世 葛飾北齋美術館

什麼時候選擇留學,才最明智?


什麼時候選擇留學,才最明智?


什麼時候選擇留學,才最明智?


丹下健三 東京聖瑪麗亞主教堂

什麼時候選擇留學,才最明智?


什麼時候選擇留學,才最明智?


什麼時候選擇留學,才最明智?


什麼時候選擇留學,才最明智?


時間規劃能力

國外的高壓課業量與不認真完成作業必定掛科的教育邏輯,令每一名跨入學校大門的學生必須嚴陣以待,即便學習主動性不強的學生,也會在不由自主之中得到改造。

面對鋪天蓋地的作業量以及海量開放的優質課程,留學生必須學會嚴格規劃個人時間,這對於今後在繁忙的工作與生活之中求取平衡點,打下堅實基礎。

執行力

眼明手快,出活的速度都是高壓之下逼出來的。超高的項目執行力會幫助同學們在今後的工作之中劃清工作與生活的界限。

溝通能力

溝通不僅需要高效,還需要令人舒服愉悅。同時優秀的設計作品,不僅依靠設計師的手腦,還要靠設計師一張嘴。

在國外的學習過程中,Group Work,Seminar,Presentation等形式都能提升大家的溝通能力。這裡需要指出,在職場之中不開口說話,肯定一輩子畫圖。

堅持

投機式的利益攫取成功案例僅僅出現於大眾媒體之上,且多數動機不純,比如股市瘋長,做局者套現,老百姓被套。

在現實生活中,放長線釣大魚的邏輯才更為普適。踏踏實實做好一件事情,比一夜暴富又一夜家徒四壁,更富人生智慧。

但將一件事情作為畢生事業非常不易,如果希望在這條道路上走的更為長遠,功利性的講,掙的錢比別人更多些,除了需要在異常高的工作強度下堅持到底,還要不斷接受個人失敗與旁人非議。

國外頂級院校為學生提供了相似的體驗環境,每天累成狗,出的作品在自己眼中幾近完美,但教授始終保持嚴謹的批判態度,逼迫你去尋找更多的論據,梳理更順暢的設計邏輯,並時不時的心急口快:

if you don't fix it ,I will put my leg into your ass!


什麼時候選擇留學,才最明智?



02

畢業直接留學的“弊”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喜歡什麼”


這麼多年走過來,身邊案例告訴我:絕大多數學生出國前,腦中都是一團霧水,包括家長也是。

因為大眾對於留學的集體認知是寬泛概括的:“國外文憑更好用,國外教育質量更高,掌握第二門語言等等”,但具體要說好在哪裡,不清楚,出去要學什麼,也不清楚。

這便是剛剛邁出校園便選擇留學面臨的最大問題。

因為自己覺得該出去看看,就來報名了周圍同學都報名了,所以我也報名培訓我爸媽讓我出去的,我自己都沒想過留學


以上都是學生親口所說,卻幾乎沒有人能篤定的告訴我:我申請聖馬丁不是因為它服裝設計世界聞名,而是因為我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們的風格我很喜歡。

什麼時候選擇留學,才最明智?


很少有同學告訴會說,我是因為在大學學習中認識到自己還有哪些方面的不足,而某某學校在這方面特別出眾,我希望取長補短。

在迷茫中選擇出國會遇見一種比較尷尬的情況,以英國留學為例:1年讀完,剛剛開始明白什麼是設計,該如何做項目,意識到自己的缺點需要繼續克服,結果畢業了。

如果選擇美國,相對此類問題可以有效避免一些,因為美國多數研究生為2年,部分學校為3年,在經濟條件充裕的前提下,是留學的最佳選擇。

什麼時候選擇留學,才最明智?


03

真正合適留學的時機

“結合自身實際情況”


其實藝術留學的最佳時機和買車一樣,很簡單,“該買的時候買”:

  • 覺得自己在國內大學沒有學到知識,我要出國惡補!


  • 覺得自己認同Peter Cook的建築理念,我想去UCL一探究竟!


  • 覺得自己對設計的理解仍十分片面,希望藉助環境提高認知!


  • ....


而不是:

  • 同學都出國了,我也要出國


  • 我父母讓我出國,我就出國


  • 海歸職場前途好,我鍍層金


  • ...


出國留學不是大學畢業之後的必選項,尤其是名校畢業生邁出校門誰還沒有個年少輕狂,沒見過一山更比一山高前,“虛心學習”談起來都是“逞口舌之快”。

但當理解到工作不僅是滿足生活苟且,需要將專業看作“一件事情”去不斷實踐之時,國外嚴謹的治學氛圍便會成為一座寶藏,為我們提供機會去挖掘屬於自己的財富視角。

希望大家將藝術留學這條路走的明白一些,少進些誤區,讓自己在有限的時間在短暫的青春中活得再充實一些,精彩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