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上大學1年半了,成績不好還掛科,總說自己學不下去,應該怎麼給孩子做思想工作?

本人6112


emm,我現在也是一名大學生,對於這個問題我有段時間也痛苦不堪。

我猜你女兒應該在高中時期是個成績還不錯的孩子,所以到了大學突然的不適應就使得她的自信心產生了崩塌。這個問題比較嚴重,但是在我看來也不是件壞事,因為你女兒非常在意自己的成績,有很強的競爭意識,只是目前可能學習方法不對,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相信絕大部分高中老師都會這樣勉勵自己的學生:“同學們,加油,現在多吃點苦都是值得的,等你們高考完了,上一個好大學,到時候就輕鬆了。”可是這句話真的很害人,這也導致了很多剛進入大學學習的新生不能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並且很多是在潛移默化中,才發現自己淪落為一名“學渣”。而就是這樣的心理落差對一些高中時代學習成績非常突出的學生的影響尤為明顯。這時候,很多人都會開始懷疑自己,並且會伴隨著強烈的自責。同時有強烈的願望去重整旗鼓。但是,這裡又伴隨著第二個問題就是,他們還停留在用高中的學習方法去學習大學的課程的思維上。這樣理論上可行,但是一般人實現起來相當困難。因為高中知識的系統性和學習的強制性,使很多高中生能從原理上去理解所學到的高中知識,並且毫不費力。然而,大學的課程就並不那麼輕鬆了,一來課程難度確實較大,二來課上和課後約束的減少使得很少有學生能通過自己的自覺和努力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我認為對很多高中時代成績不錯的學生來說,這就是一道坎。高中時代巨大的成功感給了自己巨大的自信,自己也立下豪言壯志,一定會在大學裡取得一番輝煌的成績,結果到頭來卻是這樣的結果。


所以,這樣的例子我個人覺得很多,只是有些人承受能力強,能獨自承受,而有些人承受力比較弱,受不了了就說出來了。



我覺得,這時候的你應該不用擔心,聽她發洩完了,你告訴她,照準自己的定位,生活中的挫折是在所難免的。你也要讓她自己想一想,自己平時學習的效率高嗎?有效果嗎?如果沒有效率和效果,是什麼原因?大學裡掛科很難,不掛科也難。關鍵看你能不能跨過那道坎,有時候你思考多了,自己突然就豁然開朗,包括對知識和人生的理解都是如此。我也沒有太好的學習方法教給她,我覺得,只有自己慢慢克服,平時沒有學好,考試前複習到兩三點都沒有什麼,不要怕辛苦。這樣,只要你一個學期取得了好成績,你就有了自信,你下個學期也有了知識的基礎,那你的學習就肯定能越來越輕鬆。

我也很多次因為應付考試熬夜學習,這張圖好像是一次晚上兩點過拍的吧,確實非常痛苦

畢竟很多人都會經歷上述這樣的過程,而且一般來說大學的這次都是你人生的頭一次,因為小時候都有父母、老師時時刻刻地幫著你。很多人都能從絕望之谷中爬出來,只是時間有長有短:當你爬出來時,可能大學生涯都過去一半了。 所以,如果你女兒現在才大二,請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而且她都有能力意識到自己出了問題,這本身就很了不起。但是,當她成功走出來時,留給她去追趕的時間並不多了,你讓她務必要加倍努力,找準自己的定位。大學的後半段課程不多,事情也不忙,有大把的時間提高自己,或創業、工作、繼續深造,這一切都需要個人能力來支撐自己。

總之,大學自己是自己管自己了,大學裡每個人都不可能幫的了你,因為每個人都是自私的。要取得好成績,自己要努力。如果你努力了還是沒有效果,那是因為你的努力還沒有足夠讓你產生質變,量變產生質變!不要在質變前放棄而半途而廢,否則這樣你永遠也看不到希望,這不僅僅適用於學習,也適用你今後的一切。



蔣講大學那些事


有相同經歷

大二剛上完,2年掛了3門,統計表上我是橙色警告,(據說到紅色警告好像不給畢業證)每次期末考試都快墊底,所以大二那段時間整個人都灰暗了。

這就是所謂的墨菲定律,越擔心什麼就發生什麼,真的是這個樣子。

久而久之,我就釋然了,每次考試只告訴自己,過就過,過不了也沒啥大不了,反正未來我也不一定往這個方向走。然後我就陸續報了不少其他技能型考試,希望能在這些考試中找到成就感。

於是在暑假我決定出去溜達溜達,去到老朋友的城市找他們玩,後來得知他們也有這種情況。

基本上有這種失落感大多是因為以前高中都是班裡的佼佼者,突然從雲上跌入谷底的感覺確實不好受,特打擊人。

這種情況,個人建議女孩多發展一下興趣方向,不要把精神力全都投到成績上,如果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她只會更加失落。另外也可以像其他同學討教一下學習經驗,一般按照老師講的好好複習,期末還是能過的。補考也是,過的幾率很大的,樂觀看待補考吧!


極簡森林


剛上大學的時候我也有過這樣情況,但是後面慢慢想想通了,就把我的經歷說一下。

1,首先您女兒是在本地上大學還是外地上大學,如果在外地你最好問下他對於那個城市是否喜歡,到一個地方只有喜歡才會靜下心來,如果不喜歡就最好找到一個可以讓她值得留戀的。

2.問下她在學校參加課外活動不,如果不參加自己一個人悶著也是很容易產生厭惡感的,您想一下,如果她一個人在學校,每天除了和舍友說幾句話就沒人說話了,孤單也是一點。

3.可以適當讓她參加一些實習,比如放假在當地企業或者部門裡工作,讓她在工作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或者讓她意識到大學學歷才是進入企業的敲門磚。

還有一點對於專業的是否喜歡


友瀆


只有經歷過才能體會這種心情。

雖然不清楚她是什麼原因,但無論怎樣,她可能遇到這個階段的一些鬧心事,有挫敗感,沒有及時和正確地宣洩這種情緒。

我上學那會,到不是想輟學,那會上學沒有目標和動力,環境也不是很好。整天打遊戲,CF、LOL,成天加夜的玩。畢業工作後,才能領會這種青春逝去,時間浪費的感受。少不經事說的就是這種道理,每個人的人生軌跡中只有經歷了才能體會。

目前,她的話可以適當放鬆放鬆,和家人朋友出去轉轉旅旅遊,換個心情,釋放一下。然後,在和父母促膝交談下對以後的想法和自己的追求。

我們不能把我們自己的經歷強加到她身上,讓、使她接受和改變,這是最行不通的,需要她自己感知。加油(ง •̀_•́)ง


知者風雲


給孩子先休學一年吧。

強行讓孩子接著上大學,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痛苦,一種折磨,更是一種應付式學習,充其量也就是拿到了一本畢業證書學位證書,沒有真才實學,寶貴的時間也是如此稀裡糊塗的混掉而已,純粹浪費時間浪費青春浪費財力。

跟孩子好好談談,聽聽孩子的心聲,談談對孩子的建議,如果孩子只是不想讀書,覺得實在讀不下去,那就讓孩子先休學一年,讓孩子自己去找工作,父母不要幫忙,不要在意工作好壞,也不要在意工資多少,只要孩子工作就好,如孩子自己完完全全的脫離父母獨立生存,讓孩子瞭解沒有學歷找好工作的困難,獨立生存的經濟壓力。一般來說,孩子在社會上混一年後,會感覺到在大學讀書是多麼輕鬆愜意的生活。

我有個侄子曾經也是這種情況,大一時說各種不適應,也是掛了幾科,學校也通知家長,後來就給孩子休學一年,外出打工,才知道還是讀書好,自己主動要求去讀書了,也沒有不適應了,也知道努力學習了。前年大學畢業,由於他自己在校努力自學專業外的語言,工作一年半時間,還給父母十五萬元錢了呢。

所以呢,退一步海闊天空,不是每個孩子的路都一樣,讓孩子自己選擇吧,只要孩子不是頹廢的,不學習沒關係,工作也很好。


然則然則


從問題描述看,這個大學女生心理上遇到“坎兒”了,孩子們上了大學都有個或長或短的適應期,既然能考上大學,學習能力肯定是有的。

每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一般家長總是象消防員滅火一樣試圖快速解決問題,但我個人認為家長試著用“同理心”和孩子進行心靈對話比做乾巴巴的“思想工作”有用。

孩子考上大學可能家長會舒口氣,但對於孩子來說新的人生旅程才剛剛開始,新的環境、新的人事需要適應,看來問題裡的這個大二女生在這1年半的時間裡為適應環境已經心力交瘁了,掛科對於她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才有了學不下去的想法。

現下應試教育體系裡最需要引進的是心理建設。

對於學生來說,十幾年的應試訓練下來,應試的能力有了,應試的每一張試卷都有標準答案,無論什麼題型,答案只要符合標準答案就能得高分。

大學生活就沒這麼簡單了,因為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相關閱歷和經驗,孩子上大學後只會循著過去的經驗應對每天出現的新情況,遇到問題不會調整和變通,對於從沒進行過心理建設的學生來說,肯定是痛苦的折磨,時間長了就會陷入煎熬狀態。

最後,建議休學一段時間,休學不是為了逃避現實,而是給自己心理調適的時間,心平氣和地想清楚自己想通過4年大學生活改變什麼,收穫什麼,提升什麼,想明白了,有了規劃和目標才能過好屬於自己的大學生活。


阿娥你好


如果我說——孩子說的是真的!她不是不想好好學習,她是真的學習不進去。作為家長的你信嗎?

我接觸過很多類似的求助,有的是家長求助,有的是孩子自己求助。那麼,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權力剝奪】

作為心理教師,心理健康課堂上我曾經很多次問過學生這樣一個問題:從小到大父母對你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什麼?

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但歸結起來一個意思——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通俗點——什麼都別管,好好學習就行!

因為學習剝奪了孩子所有的選擇權力,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家長手中的木偶。幼兒園~小學~中學,孩子對父母的話語深信不疑,努力按著父母的要求——好好【給家長】學習。

到了大學,孩子依然想好好學習,但是,脫離了父母,接觸了更多信息,他們或許對父母的話不再那麼深信不疑,陷入了迷茫,再加上大學學習環境及內容也不同於中學,孩子做不到了……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該怎麼辦呢?

第一,把屬於孩子的權力給孩子,把孩子該承擔的責任給孩子。雖然晚了一些,但總得開始。

第二,必要時可以求助專業心理諮詢師,幫孩子走出迷茫。


侯翠新


經歷過緊張的高中生活,有些學生到了大學相對寬鬆自由的環境裡,忽然就變得有些不知所措,因為沒有班主任再在耳邊絮叨,也不會有經常的考試來激勵自己在平常就要努力,學不學習全憑自己的自覺。

但是到了大學以後,如果基本的學習任務就完成不了,也是有些令人頭疼的。雖說“沒有掛科的大學是不完整的”,這句話更多的是自嘲吧。上了大學以後,除了要搞好基本的學習,也要參加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活動,另外英語四級證書也是必須要拿到的。有些同學會誤以為,入了大學的門就萬事大吉了,殊不知渾渾噩噩的過了幾年之後,“一畢業就失業”的局面才是最令人尷尬的。有不少同學一入大學就奔著去考研的,他們有明確的目標,會時時提醒自己去奮鬥。即使不考研的同學,也不應該虛度這幾年的光陰呀,認真學到的知識,或許會讓自己一生受用。

家長應該跟孩子好好溝通,不要讓孩子得過且過,要對自己嚴格要求。家長可試著讓孩子把目光放得長遠一些,拿身邊的人和事來教導孩子,要讓孩子知道,若想以後的人生之路更好走,就要認真走好腳下的每一步。在大好的青春年華,不要虛度了最好的學習時光。


春風化雨花草香


孩子沒有了學習態度,

又沒找到人生態度。

這個問題是家長提的,

還是學生自己提的?

如果是家長提的,你趕快來找我。

我收了幾個學生都是名大學的掛科四五門的學生。

孩子沒有了學習態度。

也沒有了人生的方向。

家長不斷的督促下去

孩子會得抑鬱症的。

有的孩子會輟學,

到時候大學畢業證都拿不到。


學習態度訓練管理


根源是沒有重視大學的學習,思想上有些問題。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嬌生慣養的,沒有吃過苦,基本上是要什麼家長都給什麼,從來不知道生活的艱難,賺錢的不容易。

建議跟學校請假幾個月,讓孩子在社會上找工作,然後工作幾個月,在這個期間家裡要密切注意孩子的動向,也不要心疼捨不得,要告訴他,如果你不讀書了,你現在就要找工作,養活自己,為自己的以後打算。

讓孩子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明白,沒有大學畢業證書找工作的起點就是不一樣的,讓孩子在工作中明白“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道理。

切記,家長不要太囉嗦,現在的孩子比較早熟,聽的心靈雞湯也太多了,如果太囉嗦容易導致孩子有逆反心理。

一句話,讓孩子在實踐中明白,必須要好好讀書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