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甘肃,是中华民族开放精神所在?

为什么说甘肃,是中华民族开放精神所在?

2018年年初,在做好各项准备后,终于开始了梦想已久的河西走廊之行。在出行前,将《河西走廊》、《敦煌》等系列纪录片一一琢磨,雅尼的那首《河西走廊之梦》成了本次旅途中的循环单曲。这次路线是青甘大环线,甘肃作为了后半段,我们和历史上的玄奘等众多出塞者不同,我们走了一条相反的路线,爬山涉水,入塞而行。

为什么说甘肃,是中华民族开放精神所在?

青甘大环线,大概是国内经典最丰富的一条线路了。除了没有海,各种地质地貌都可以在这里看到。高山、雪山、青海湖、草甸、草原、隔壁、沙漠、雅丹、丹霞,没有哪个地方可以将塞上江南和西北隔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又不需忍受太多的高原反应。也许,只有新疆可以跟她媲美。

为什么说甘肃,是中华民族开放精神所在?

在青海细细品玩翡翠湖、水上雅丹后,我们便沿着柴达木盆地的边缘,向甘肃出发。过去也曾经穿越过柴达木盆地,沿着建设好的公路。而这次,我们走了一条不同寻常路,直接穿越盆地,翻越阿尔金山。大概很少人会选择在冬天走青甘,因为大雪封山。当我们翻越山口时,不由感叹,当年,玄奘是怎么做到的?!

为什么说甘肃,是中华民族开放精神所在?

过了雪山,远远就看到沙漠了,绕过沙漠,便是贫瘠的土地,在往前走,却是绿洲。甘肃就是这样,由一个个雪山之下,沙化土地中的绿洲明珠连接而成的河西走廊。站在阳关不远处的山顶上,仿佛可以看到1000多年前的玄奘,偷偷越过城关,眼前,绿树越来越少,沙山就在前方等着他。当历经艰难万苦走出沙漠,等待他的是巍峨雪山。今天的游客,在惊叹阳关之美时,也在感慨玄奘之难,玄奘之壮!

为什么说甘肃,是中华民族开放精神所在?

我最爱《河西走廊》纪录片的第三集。常慧和置啬夫的故事一次又一次令我感动。常慧的功绩被记载在了史书,而没人知道置啬夫姓甚名谁,家在何处,为何会来到此处,只知道他在此处度过了一生。有人说,他只不过是个当地的邮政局局长兼国营宾馆的总经理。但是,当我们在苏武、常慧、赵充国等历史人物身上感受到民族之魂时,我们也同时在置啬夫这些历史小人物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进取的血液在流淌。

为什么说甘肃,是中华民族开放精神所在?

在这里,你会不由自主地吟唱起“秦时明月汉时关”、“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你会尽情地感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情万丈,你会说:我就是个中国人,我的魂在这里。穿过敦煌的历史,石窟中的佛像述说着一朝又一代的故事,那个说到董卓就想起的凉州,却在一场场浩劫中保留了中华文化的种子。而据说日本人、韩国人很难理解“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因为他们看不到。 情不自禁矫情一次:

我本边塞人,奈何生江南。

江南多风月,不及孤日圆。

雪连沙千里,长城锁三关。

为什么说甘肃,是中华民族开放精神所在?

当今天的游客被张掖的五彩丹霞所折服时,应当想起,张帝国之臂腋,扬武功之军威。 河西走廊,就如马踏飞燕所寓意,开放进取的民族精神。在被吐蕃统治多年后,张议潮的义军令朝堂之上的唐帝国统治者们惊喜万分,臂尤在也!建城、屯田、设关,当你踏上天下第一雄关,看着险关扼守要道,你会感受到,长城不是保守,长城恰如中华民族的触手。长城建到哪里,农耕文化边和游牧文化便融合到那里,中华文明如美酒一般,,愈加浓厚,倒入黄河,奔腾入海!

为什么说甘肃,是中华民族开放精神所在?

河西走廊通,连新疆,中华兴盛!河西走廊塞,绝西域,华夏喑喑!甘肃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辉煌史。遥想当年,汉军和月氏国联军与匈奴的会战,早已消散在民族大融合的尘埃中。而隋炀帝在河西走廊举办的万国盛会,更是一场文化大交流的吟唱。读懂中华民族的开放、进取之心,便在河西走廊,便在甘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