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器現世!中國又一海上殺手呼之欲出 戰鬥力遠超航母

隨著中國艦載電磁炮的公開亮相,這個只在科幻電影中存活的大殺器,終於走進了現實。雖說在電磁武器領域,我國起步較晚,但經過科研人員不懈的努力,我們已經站在了電磁武器領域的山峰上。正好,小兵兵通過公開渠道獲得了馬偉明院士的幾篇論文。其中的內容耐人尋味,不光聊了電磁炮的相關問題,而且還說了說“全能艦”的設想。本期節目,小兵兵就通過馬偉明院士的著作,跟大家講講電磁炮的優點、技術難點、以及我國電磁武器的偉大藍圖。

重器現世!中國又一海上殺手呼之欲出 戰鬥力遠超航母

我們都知道,常規化學能火炮的炮彈發射速度大約是100米/秒,而電磁炮的炮彈發射速度已經達到了8千米/秒。這意味著電磁炮很有可能替換導彈成為遠程對地打擊武器的新寵兒。根據美國海軍對電磁炮的相關要求,電磁炮要在370KM的射程下支援陸軍或者海軍陸戰隊作戰,而導彈要實現這樣的射程至少也要和標準-2一樣的重量和體積。可能有些人說炮彈的威力不如導彈。但別忘了當代的支援任務傾向於精度高、附帶殺傷少的支援武器,這樣才不至於滅敵人同時順帶也把周圍的自己人也給滅了。受限於制導元器件的技術水平,電磁炮彈制導化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根據馬偉明院士撰寫、海軍工程大學在2016年12月發表的《電磁發射技術》。馬偉明院士在闡述我國電磁炮彈時就已經提出了一體化制導炮彈的要求。不光如此,馬偉明院士還希望在小口徑、高射速火炮上也能應用電磁發射技術。雖然很多人覺得這是天方夜譚,但小兵兵相信,馬偉明院士的想法終將成為現實的。

重器現世!中國又一海上殺手呼之欲出 戰鬥力遠超航母

電磁炮的技術難點不光在炮彈上,在電磁炮材料和綜合電力系統上也有非常高的要求。美國在2008年和2010年進行了10兆焦瓦和33兆焦瓦的電磁軌道炮試驗。但由於軌道灼燒問題,導致試驗間隔過長。直到2013年,美國才解決了非連續發射條件下的軌道抗灼燒問題。雖然官方沒有披露我國是否已經解決了相關問題。但能在馬偉明院士的論文中佔有一席之地。這足以說明我國在設計電磁炮的時候,就已經注意到了相關問題。電磁炮對電力輸出技術的要求十分嚴格,尤其是裝備在艦船上的電磁武器更是如此。電磁炮在使用時,瞬間電流達到了數兆安培。如果沒有強大的電力系統和電量調控系統作為支撐。戰艦裝備電磁武器就是痴人說夢。根據馬偉明院士撰寫,海軍工程大學發表的《艦船綜合電力系統中機電能量轉換技術》,我國在2003年就提出了4-5千伏直流電壓的綜合電力系統。並在幾百千瓦到數十兆瓦級整流發電機技術上取得了關鍵性突破。這無疑讓電磁炮擁有了強勁的心臟。

重器現世!中國又一海上殺手呼之欲出 戰鬥力遠超航母

有了充足的電力,自然還是不夠,還要有能調配電力的中樞神經。網絡控制系統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根據海軍工程大學發佈的《電磁發射技術》,網絡控制系統除了能調配電力外,還要實現對整個電磁系統的的實時監控,並實現數據資源共享,及時分析、排除運行過程中的故障。這就需要很多電子科技技術的支援,像我們日常常見的TCP/CP數據實時交互系統、網絡化監控技術都要有所涉獵。所以,別覺得電磁武器是“不食人間煙火,高高在上”的系統。電磁炮的亮相,讓很多網友覺得戰列艦又可以滿血復活了。但老話說的好“歷史雖然會驚人的相似,但卻絕不會簡單重複”。鉅艦大炮未來或許會存在,但絕不會是戰列艦那種簡單粗暴的捲土重來,而會是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這就是馬偉明院士設想的“全能艦”。全能艦顧名思義就是能執行防空、反潛、反導、制海、對陸打擊等多種任務的軍艦。與常規軍艦不同,該艦是以電磁武器和激光武器作為主要武器。其戰力很有可能超過航空母艦。雖然很多人覺得這絕對不能實現。但天才的想法往往是普通人無法想象的。所以,小兵兵期待“全能艦”的粉墨登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