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桶·井·童年

潮汕水井是潮人生命的源泉。自古以來,世人無不對水井懷著極其濃郁的眷戀,民間就流傳著“離鄉別井過暹羅”的俗語。

潮汕水井構築技術設計獨特,防護設施完善,填裝濾料合理,濾層安排科學,水質優良。水井結構有防止周圍汙水流入的井欄,井臺四周傾斜,周圍設排水溝以及時排除積水;井壁用磚、石塊或貝灰砂井圈砌築,內接縫嚴封,外周充填粘土層以防地面水滲漏;井底井壁下段不密封,以便集水,底層先鋪河砂,從粗砂、細砂至上層的卵石塊供作濾料。某些水中含鐵量較高(有鐵鏽味)的地方,則自行設計安裝一個家庭小型過濾缸,井水通過濾料過濾澄清飲用。潮汕人還利用冬季水位較低之時,以梯子連接起來放下井底,淘洗井壁,挖去淤泥汙物,墊換濾料,確保水源水質清冽。

以前,於每個村莊的村頭,都可見到一眼水井,許多人都於那兒打水,挑水,洗衣等。早上或晚上,井的周圍便圍滿了許多的人,有取水的,有洗衣服的 等的。井水清澈清涼,乾淨如清泉,捋一口,甘甜可口。一口井,便是一個村子裡用水的所有來源,不僅把它當成生活用水,也拿井水來喝。於是,大家很是保護井水的清潔,從不往井中丟東西,就算小孩有時於井口觀井,大人也會喝叱,一是怕小孩掉進井裡,二是怕小孩往井裡丟東西。甚者,有風吹進井裡的樹葉紙袋,人們見了,也會用桶,小心的撈上來。為了井水的清潔,有的村人,甚至買來了幾條紅鯉魚,養於井底。因為鯉魚是吃垃圾的,井裡的不乾淨的東西,也被鯉魚吃了,這可使水質變得更加乾淨。而鯉魚紅紅,於清清的水中暢遊,也能給一潭死水增添一絲生氣。

水桶·井·童年

兒時,每家每戶,都是備有水缸的。水缸的水,是從井裡挑來的,這也是一家的飲用水,用這樣的水,來做飯洗菜等。所以,每家每戶,都備用挑水用的水桶。

人們挑水的桶,有木製的有鐵製的,於桶圈上再纏上一條繩,挑起來,搖搖晃晃,但不是那麼的吃力。這運用的就是一種槓桿原理。木製的桶怕摔,記得小時,我家便用木桶挑水喝的。我家的那對木桶不大,裝的水不大,開始時是母親挑水的,後來便成了我們。父親是不用這樣桶挑水,因為一次挑不了多少,他嫌麻煩,於是經常的用一隻大鐵桶來挑,挑一回,那個水缸的水,就滿了大半。而用小桶,可要來回的走上好幾趟。

清甜的井水,養育著我們長大成人。對於井與木桶的記憶,有些細節,我已有些模糊。而那樣清清的井水,就如於我夢中的清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