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頑童、女流氓和辭職的副處長,大家都是如何面對衰老的?

你如何看待衰老?
最近,44歲的周迅在《如懿傳》中飾演了15歲的少女格格,已掩飾不住年齡的扮相遭到網友嘲諷。明星尚且如此焦慮,那我們普通人呢?

當我問00後、90後這句話的時候,我本以為他們會嫌棄現在這一屆老人的不時髦,卻完全沒想到他們也在幻想著相似的生活,而其中的一些卻全然不知道如何作答,對於衰老這件事絲毫沒有想象(畢竟人家還是小孩子嘛)。即將奔三的一些女孩子,聽到後下意識地摸自己的臉,誰也沒曾想過衰老來的這麼早。已經攜家帶口的,更多地想到了比自己更早衰老的父母,小孩,或者即將來臨的二胎,相比老年,中年階段更讓他們頭疼……
一定要看到最後哲學博士的答案,感覺自己整個人生都被點亮了呢。
老頑童、女流氓和辭職的副處長,大家都是如何面對衰老的?

▲ 世界上年齡最大的超模卡門·戴爾·奧利菲斯

郝雨(00後,學生,♀)

經常會想自己老了之後滿頭銀髮,臉上皺紋也會很多,身上皮膚鬆弛的樣子。我希望自己能夠從容地老去,衰老無力逃避,與其熱衷於美容維持外在,不如多學點東西看看書,薰陶內心,畢竟腹有詩書氣自華,我要活成一個優雅的老太太。

生理上的衰老並不可怕,心理上衰老才可怕,就是對一切事物失去了好奇與探究心,沒有了熱情與活力,無法再熱愛生活。這很可怕誒。像黃永玉老先生,到老依舊對周圍的事物抱有熱忱之心,老頑童一樣,儘管已經九十多歲,依舊年輕。

陽仔(90後,新媒體行業,♂ )

變老並不讓我覺得恐怖,年齡數字的增加在某些方面是有好處的,比方說有些社交場合,年齡太小是會被排斥的。記得小時候,堂哥只跟自己同齡人玩,丟下我和堂妹;等我長大點了,我和他開始一起玩,繼續冷落著堂妹。小時候就被孤獨擊中,然後再把孤獨丟給別人。

現在“變老了”,我學會了拉起別人的手,一起趕走孤獨;甚至很多時候,學會了享受孤獨

第一次覺得自己不再年輕,是在某次熬夜通宵之後,過了好幾天精氣神才緩過來。然後嘗試著鍛鍊身體,但沒有堅持下去。可能變老的煩惱之一,是責任更多了吧,不得不考慮很多事情,家人,心上人,朋友,同事。以前可以沒心沒肺,現在需要謹言慎行。但這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收穫,因為感情是守恆的,你把別人放在心上,別人自然也會把你放在心上,而被別人放在心上的感覺,是蠻好的。人是社會化的動物,身邊有越來越多溫暖的人,終歸不是一件壞事。

不想寫成雞湯,說一個特別現實的吧。變老有一個實實在在的壞處,就是皮膚質量的下降!在這個什麼都看臉的時代,在職場和生活中,高顏值真的能帶來一些便利。但皮膚的光澤、鬆緊度、恢復能力等等是跟年齡負相關的,這個過程不可逆,只能儘量做到延緩。Sad…

老頑童、女流氓和辭職的副處長,大家都是如何面對衰老的?

▲ 老頑童黃永玉

提起衰老,大腦一片空白。

腦海裡第一個想起的人竟然是《思想史:從火到弗洛伊德》的作者,彼得·沃森。

這位如今已經75歲的老人,沒有孩子,但他的生活,並非我們印象中那些孤寡無依的老人一般晚年悽零,而是非常有趣和充實。

每天上午進行非虛構的寫作,下午先花點時間寫小說,然後進行廣泛的閱讀,晚上的時間留給歌劇和電影。

就是這樣一個老人,在年近五十的時候決定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例如,他要用好幾本書梳理出人類思想的整個脈絡。在逐漸衰老的年月裡,他做到了。

這便是我覺得年邁可以有的一種積極的狀態,還在學習,還在吸收,還在不斷的完善自我,還有更多的追求。

而我,也希望自己在頭髮花白之前,多花點力氣讓自己變得更好,這樣我才有信心去坦然面對自己行將就木的最後一點時光吧。

如何讓自己老去的歲月變得更浪漫更理想化,這是前半輩子許多細小的時刻決定的。人應該像海燕一樣,去好好地活一次,這樣在年老的時候,才不會有遺憾吧。

青檸呀(90後,運營,♀)

很喜歡在路上走的時候從背後看人的耳朵。年輕人的耳朵脆愣愣的,老人的耳朵就很柔軟,然後就會聯想到孔子說過的“六十而耳順”,很羨慕這種對世事寬容而內心如水的狀態。

男人的衰老和女人的衰老也是不一樣的,女人的衰老快速而明顯,婆婆們的乳房像兩支幹癟的布袋子一樣掛在身上,蒼老而無力。而男人的衰老,我只有電影《殺生》裡黃渤飾演的牛結實撒尿不比小孩子遠的印象。

我很害怕做母親然後做婆婆,最後在操勞中結束這一輩子。我想一輩子做女流氓,調戲眾生。

老頑童、女流氓和辭職的副處長,大家都是如何面對衰老的?

▲ 女人的衰老快速而明顯

鋼琴手 (90後,軍人,♂ )

變老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可怕的事,特別是女生不願提及的一個話題。但是對我來說,變老卻是很值得憧憬,就像即將到來的一場旅行。和我身邊的人一樣,現在有大把的青春,都已經許諾給了祖國。給愛人家人的時間就像海綿裡擠的水。

等到卸甲歸田的時候,希望自己的內心還能保持年輕,希望可以完成這些年沒有完成的願望清單。我想我和她會去好好戀愛,好好旅行,重新像孩子一樣。所以就從現在開始鍛鍊身體,保持年輕、健康。

很早就幻想過老了之後的生活。有個書桌,陽光能直射進來的那種,窗外有點綠色植物。每天可以打打遊戲,寫寫字。有幾個好朋友,但是熟人也不要特別多。

小磊(90後,運營,♀)

衰老?好沉重的話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到了這個年紀一定要好好保養,臉上已經有皺紋了。第二個想到的就是我的父母,他們的老要比我們早一點,好想回家多陪他們一會兒。但是,

我對於衰老並沒有特別恐懼,更多的是想要彌補。

現在就有回去種地的衝動,工作太累了。希望我老了之後,能過的安逸、平淡。

阿千(80後,銷售,♂ )

相比變老,我更在乎的是自己的中年怎麼辦。老了好像更愜意一些,而我現在上有老,下有小,這種焦慮讓我來不及想象自己老了之後是什麼樣。也不敢那麼快老去,孩子還很小,不是還讓生二胎麼,沒準兒三十年後我還得出去掙錢吧?

宇哥(80後,設計師,♂)

除了白頭髮多了和記憶力衰退之外,身邊新入職的同事年齡越來越小也讓我覺得自己變老了。

我特別喜歡盆景,老了之後想過那種特別慢的生活,種一些花花草草。現在做工作很費腦子,老了想換一種思路活著。我上學的時候學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體會更多的是經歷漫長時間的積澱,這很需要耐心,我希望老了之後我也更有耐心。

但是,我還是感覺時空很慢。我的記憶力特好,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現在走的地方還是小時候去的那些地方,也會清楚地想起來發生過的事情,小時候玩過的遊戲還能回想起來,兒時的朋友現在也還在一起玩。保持童心也很重要吧。

老趙(80後,主編,♂)

說到衰老,我特別清晰地想到了《聞香識女人》裡的阿爾·帕西諾的優雅和風度,還有《教父》中的一個鏡頭——由馬龍·白蘭度飾演的老教父被射殺之後水果撒了一地。

我希望自己越老越優雅,能夠保持好身材,葆有好奇心,不斷學習。同時提醒自己不要倚老賣老,逢人就說教,“老而不死是為賊”,希望自己不要被年輕人唾棄,《摔跤吧!爸爸》裡有一句話,“我尊敬你是因為你做的事情,而不是因為你的年齡”。

我欣賞的是有少年感的人,就是永遠對世界抱著好奇心,哪怕你知道這個世界是令人絕望的,但還對這個世界保持熱情新鮮的態度,不油膩、不世故。

有了這樣一個底色的話,老就對我沒有多大的限制了。

置死地而後生,老是註定的,那我就要好好享受當下的時光。

老頑童、女流氓和辭職的副處長,大家都是如何面對衰老的?

▲50多歲開始健身的王德順

逗哥(80後,畫師,♂)

30歲生日那會我也有點慌,但是過了之後發現也沒什麼。等我老了,我就把房子賣了,到處玩去。然後還做和現在一樣的事,打打遊戲,看球兒,看電影,然後精神飽滿,吃嘛嘛香。

老了之後當個老頑童。

我是不想生孩子,你看著孩子一點點長大,你會覺得自己在一點點衰老,衰老本身不可怕,可怕在於對比。現在跟大學生一起打球真是惹不起,但是自己上高中那會要切他們跟玩兒似的。

哲學上怎麼定義衰老?最早在古希臘的時候,蘇格拉底提出“向死哲學”。哲學是一種反思的活動,所以“向死而生”就是用老年的視角來反思我們現在的生活,避免錯誤。大家都知道《鋼鐵是怎麼煉成的》的一段話——“一個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是一樣的道理。

“衰老”是一種過程,“老年”是一種既在狀態,它們包含著死亡,我們在綿綿不絕地趨向那種狀態。這種趨勢雖在生理上不可逆,但是在精神上是可逆的。

就像我為什麼辭掉機關的工作。我總是在尋找工作的意義,之前我提了副處,我突然發現我到退休之前最多升到副廳,然後就開始遛狗了,這不是我想要的。我會想,我做的工作,寫的文章能不能留在歷史裡,也就是能否對當下的時代產生影響。

我接觸過一些很好的長者,他們就覺得傳遞知識就是他活著的價值和使命。他把自己的身體當作一個傳播渠道,來把上天告訴他的關於人世的道理傳遞給別人,在這個層面上,衰老和死亡對他是沒有限制的。死亡對他們來說,就意味著這個通道被關閉了,但是還有更多新的通道被打開。

關於「聽好書」

「聽好書」是新東方旗下「精雕細課」APP的原創讀書欄目,由一批資深媒體人打造。精選“有品、有趣、有用”的好書,連接書與人,針對社會和人生問題,尋找解決之道,展開對話。

我們每週陪你精讀一本好書,直播一次新書對談,通過專家學者的深度讀解,從書出發,打開生命的另一種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