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河人物傳」著名影視表演藝術家——印 質 明

點擊“藍色”關注

香河方誌

「香河人物传」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印 质 明
「香河人物传」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印 质 明

印 質 明 (1928—2008),香河縣鉗屯村人。中國著名電影、電視和話劇表演藝術家,曾任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名譽理事,天津市電影藝術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

印志明出生在工商業資本家家庭,從小過著殷實的生活,不愁吃穿,並一直接受著高等良好教育。在耀華高中的話劇社裡,印質明第一次接觸表演。1949年,考入天津津沽大學工廠管理系。1950年肄業。當年,作為第一批學員考入文化部電影局在北京創辦的表演藝術研究所(今北京電影學院),1953年結業後,成為北京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1963年任天津人民藝術劇院編導。曾在《神秘的旅伴》《虎穴追蹤》《國慶十點鐘》《鐵道衛士》等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被稱為“銀幕上的偵察員”。同時,演出話劇《同甘共苦》《千萬不要忘記》等;導演話劇《楓葉紅了的時候》《丹心譜》等;曾創作電視劇本《追》《紅三角》《難》等。編有話劇劇本《海霞》和電影劇本《婚禮》等。

1950年,就讀天津津沽大學管理系二年級,多次向學校提出轉學申請,希望到剛剛成立的北京電影表演藝術研究所繫統學習戲劇與電影知識,但一直未得到校方批准。當時,印質明正半工半讀,每天晚上都到夜校教書,與工人老大哥們混得很熟。後經工人聯名,在開具的介紹信上蓋上夜校的公章,結束大學生涯,棄學從藝。

1956年,毛澤東主席提出要接見包括印質明在內的一批當時活躍在銀幕上的電影演員。接到通知,印質明興奮不已,能有機會與毛主席見面,是很榮幸的。第二天,正在開準備會的印質明被長影廠叫走,通知他明天參加在哈爾濱舉行的電影首映式。“當時,我也沒有辦法,哈爾濱那邊已經準備就緒,而且宣傳聲勢很大,在影迷中影響也很大,不能讓影迷們失望啊,晚上我就乘火車回哈爾濱了。”“首映式當天,人山人海,把電影院圍得水洩不通,致使周邊地區交通堵塞,我們是在警察的保護下,從電影院後門的一條小衚衕走進場的。”首映式第二天,毛主席接見了那些電影演員,在那幅長長的照片中沒有印質明的身影,但在成千上萬的影迷心中卻始終珍藏著印質明,這個他們心中的“明星”。

1958年《工地青年》《春雷》後期錄音結束以後,印質明參加了長影演員劇團排練和演出的大型話劇《紅旗譜》。這次,導演王逸滿足了印質明飾演反面人物的願望,他也一改過去只演正面人物的戲路,飾演了劇中的匪班長,併兼李德才的“B”角。春節前後,話劇《紅旗譜》在北國冰城哈爾濱連演一個月,場場告滿。不想,最後一場告別演出,由於印質明已經完全投入到了演出中,在臺上誤將自己的手用手槍打傷。手術後未精心護養,造成發炎、化膿、引流以致連日低燒,就這樣帶著傷痕,拖著病體的印質明又進入了《鐵道衛士》的籌備組。在拍戲的過程中,印質明的傷手一直未好,雖然不用挎“木板”了,可仍在“引流”。為避免觀眾發現,印質明藉此機會便為人物設計了個習慣動作,經常把手插在褲子口袋中,因而構成了高科長這個人物的特色。

作為演員,印質明在銀幕上塑造的人物多為儒雅的“偵察員”,這種儒雅的氣質歸功於印質明深厚的文化底蘊。他對自己作為演員的要求是“表現世界、演繹人生”。作為演員除去要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廣闊的視野外,還要有豐富的知識,甚至博古通今,中外皆知。他以實際行動踐行和闡釋了“藝海無涯”“學無止境”的精神。

「香河人物传」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印 质 明

關注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