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一種活動叫「趕場」,70、80、90後最深刻!

各位看官大家好!

70、80、90後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對於“趕場”這個詞都不陌生吧,也叫趕集。小時候對趕場那是非常的積極、熱情,因為那天你能見到許多好玩的,吃到許多好吃的。你現在可能住進了城裡,可能在發達的城市打工,也有可能在外地求學。趕場這個詞漸漸的被你常在記憶深處,就算現在你回農村碰到趕場,但早沒有了小時候的熱情。小編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仍然記得那時一碰到趕場,早上起來吃飯都會打折,要麼直接不吃,等著上街吃點好吃的。那時的物價不高,趕場父母也不會給很多錢,大多都是幾毛或者幾塊,不能再多了。你小時候趕場父母給你多少錢呢?不會是一毛不拔吧。

在農村,有一種活動叫“趕場”,70、80、90後最深刻!


趕場並不是每天都是,那可是有固定時間的,我還記得我們那裡是趕“38”,隔壁鄉是趕“47”要麼就是“59”等,5天一場。那時由於交通不便,有的人離場很遠,想去賣一點東西,買一些生活用品回來,可能天剛亮就得出發,回家就得走到天黑。我記憶最深的就是背肥料,每到春天準備生產的時候,都會去街上買肥料,那時有50、100斤的,大人揹著跟在你後面,你還要走快一點,不然還走不過他們背擔子的。如果孩子還很小,要麼會被大人放在肩上、要麼抱著走。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在農村,有一種活動叫“趕場”,70、80、90後最深刻!


每到趕場天,做生意的人很多,賣衣服的賣衣服,賣鞋的賣鞋,街上到處都在喲呵。那時假貨沒有現在這麼多,好像都是真的吧,就算是假的,你也不知道。人多肯定就有趣的事就多了,小編還記得有一次,偷錢。你買東西肯定要到包裡拿錢吧,買完東西后你會放回包裡,小偷會根據你剩的錢的多少和放錢的位置找目標,我們同村的一個人就碰到了這樣的小偷。開始偷得過程都很順利,但到了用小刀割破包的時候出了差錯,直接割到了我們村的那個人的手,接下來就精彩了,直接來了同村的20幾個人圍住了小偷(那時出去打工的人還不多),不僅打了他一頓,還索要了一些錢賠償。你遇到過這樣的趣事嗎?

在農村,有一種活動叫“趕場”,70、80、90後最深刻!

那時的人都很簡樸,也可以說很窮,賺錢就只能靠自己賣一點東西,所以很多穿的都有許多補丁。小孩子都喜歡在地上爬、滾,所以褲子壞的很快,特別是褲襠很容易裂開,小編也穿過這種防彈褲,那真是縫了又補,補了又縫。你穿過這樣的裝備嗎?

在農村,有一種活動叫“趕場”,70、80、90後最深刻!


做生意的人往往就是去縣裡,買一些農村人需要的東西賣,賺其中的差價,差價真的不高,完全是靠數量取勝。說到圖片的鴨子,小編就想到了小時候有的人是專門養鴨子的。養的鴨子很多,他會趕著鴨子到很多的地方,讓那些鴨子自己去田裡覓食,減少養鴨子的成本,一到趕場天,他們就會把鴨子下的鴨蛋拿到場上去賣。

在農村,有一種活動叫“趕場”,70、80、90後最深刻!

往往在街角都會有賣雞鴨鵝,還有專門處理雞鴨鵝的點,這裡也是很受歡迎的地方,這些家禽,一般都是吃著綠色食物長大的而且滿山跑、運動量大,肉質緊實、非常鮮美。

在農村,有一種活動叫“趕場”,70、80、90後最深刻!

你還記得童年趕場的場景嗎?不妨留言分享一下吧!

在農村,有一種活動叫“趕場”,70、80、90後最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