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里最終,實現的不過是與自己和解,與世界和解

愛情裡最終,實現的不過是與自己和解,與世界和解

我們,穿行於城市裡,一座到另一座,永不止息,從鋼鐵骨架罅縫中,獲取行為的勇氣,和與世俗相抗衡的精神力,並用微弱軀體,抵擋荒蕪。

邂逅,相識,戀愛,圓滿,歸塵。

興許,它一種自我拯救的過程。可再也沒有比戀愛中的人,更為孤獨的存在了。

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

始終被標榜成,無上箴言。因此,我們相信,只要自己對了,人就對了。

然而,縱使能夠從身體到靈魂,你能夠讓自己成為想要成為的人,卻並無把握確定遇見一個也在試圖成為更好的人。

一段感情,是否讓人愉悅,取決於互相給予彼此,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感官對等刺激,而並非單向,並非人群中,誰多看了誰那一眼,誰認定了誰這一世。

對等。

對的人,至關重要。販夫走卒,達官顯貴,陽春白雪,下里巴人。

難以做到對等,勢必一方將遷就另一方,而人們往往難以做到的,恰是,遷就,包容,忍讓。

耗費心神的事,時間愈久,歷經愈多,人愈發變得懶散,甚至不屑。

不對等。

兩性關係中,一方終將陷入孤立。

讓自己變得更好,素來是樁自私且應當的事,無關乎旁人。

某種意義上來說,為它,你不必交換,犧牲,委屈什麼。

除了穿上乾淨得體衣裳,除了掃淨門前落葉,除了面朝山河歲月微笑靜候對等的感情,除了以溫閒而平和的內心應對周遭,除了讓自己變得更強而有力。

你無法,也無須有其它作為。

而於絕大多數人,來說,

直道相思,即便無益,未妨惆悵,仍是清狂。

始終相信,情愛是一種可以通過後天習得的能力,貧瘠可馥郁,生疏可熟練,懵懂可老矣。

是一種潛意識的自覺,更是一種深層次的幻覺。

不存在,所謂不懂如何去愛,不懂怎樣去愛,不懂什麼是愛。

之所以有諸多不懂,不如是說,你懶得再耗費心思,去思,去想,去唸,去顧及周全。

愈發年長,人就愈發吝嗇於情感的付出,像一隻躲在森林陰暗背後的小獸,惶恐,自大,且不安。

愛。

有時覺得它是溫柔故里軟玉消香,有時它又使人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人們渴望愛,與其不如說是渴望從中獲得強烈而篤實的感受,從軀體,延伸至靈魂。

有的人,從軀體獲得快感,有的人,從精神獲得快感。

無論哪一種,無不極其自私,短暫,且狹隘。

往往了無益處的,未必單單只是相思。

人,始終處於愛與被愛的癥結之中,當難以做到左右平衡,便會陷入自我困頓的牢籠。

我們愛人,趨於一種自身渴望得到被愛的潛在需求,是試圖證明自己尚未失去對愛的靈敏度;而憎惡或攻擊,是被人揭開了不想被提及的根植於內心的陰暗。

情感自衛,向來是最冠冕堂皇的示弱。

行走於世,人們外殼日漸強硬,內在卻藏著一顆無比軟肋。

和流火,和暗,作爭鬥的動力,源於潛意識的幻覺。

與人為善,實際上不過是與己為善。

你對了,人也就對了。

有些人,愛你,似荼蘼花事。

所愛的,興許不過是,因你而萌生出的幻象。它們所愛的,仍是遵從於自己的心,自己眼裡自以為的這個世界。

只是,恰好落在你身上而已。你至多,不過是一個工具,一個媒介,是它們隔岸相望的煙火。

而有些人,愛你,是至死不休的。

它,是愧疚,是寵溺,是縱容,是嗔怪,是無法,是無天,溫柔到水漿裡,卻又是極致嚴苛。

愛了,就是愛了,與肯不肯,行不行,能不能,好不好,無關。

相愛的人,需要理解,理解在一起,理解不能在一起;而無法相愛的人,縱使山河逆轉,都是無法相愛。

而這種理解,只能是隱藏於深思之下的東西,只能存在於一種心理僥倖。

或許,從未有人能夠做到,彼此真正理解,它們可以邂逅,相識,欣賞,愛慕,執守,唯獨理解,難以達到。

這是,情愛賦予生命的剛硬之所在。

人與人,各自為戰,各自營生,沒有誰真的與誰相關,尋求自己和這個世界的相處之道,尋求自己的自我救贖。

即便愛戀中,任何時候,也得靠自身的力量,去尋找,獲得一種權作安生。

讀書,寫字,並不能有效地解決你想要解決的問題,卻能讓你學會和自己相處,和孤獨相處。

當孤獨,成為深植於內心的自然狀態。

一切慾望,只會讓它更甚,更加可悲,強極而衰。

人愈長大,倘若想要拋去和物質利益糾葛在一起,便會愈發疲於去經營關係,和人打交道,和世界打交道。

惟有愛,讓人得以飽滿,無所畏懼。

真正愛一個人,並不是在於去控制和支配對方,也並非是在當下的時間與空間的緯度內,始終佔有彼此。

那是,一種霸道的自私。

愛原本,給予人以力量,飽滿,豁達,由內而外,歸於妥當。

有一個人。

滿足你所有精神與肉體,視覺與觸覺,靈魂與思想,黑夜與白天,此刻與恆久。

當你愛它,你會從感性的漩渦裡探出身子,更加理性地對待彼此現實中的關係。

一邊沉淪,一邊救贖,一邊毀滅,一邊重生。

因此,不要去質問曾許你海誓山盟的人,如今轉眼成蜃樓海市,霧裡曇花。

千萬人踽踽獨行,千萬人得以相伴,喜歡,被喜歡,愛,被愛,言語上的藝術化,來勢迅猛,終將會歸於平淡,落入世俗。

世俗渺若微塵,倘若記得,自然記得,倘若忘了,也就真的忘了。

深情如你,當是不必深究,以溫柔釋懷。

與自己和解,與世界和解。

任何一種感情的成熟過程,都是感性趨向於理性的過程。

並非是人不夠勇氣,並非是情愛不夠深刻,只是多數時候,人比自己想象中的,更為無情和客觀。

婚姻關係,是一種枷鎖,更是一種釋懷。

枷鎖給餘生,釋懷給過往。

而人,卻是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的。

想要從一段關係中,獲得安全感,首先得讓關係趨於正常化,讓關係成為日常生活中,理所應當的那部分。

所有的幕後,所有的暗戀,都是種自我為難的癥結。

未能從水下浮現出來的,以後也就沒了浮現的必要。只是大多數時候,人在不自知情況下,漸漸失去生的能力。

婚姻,是此消彼長的兩性關係。

一個人懵懂無知,一個人勢必要通曉世事,惟有如此,才能緩和自我與世俗間的矛盾。

感情裡,你總得學會消磨戾氣,變得溫柔。當你鼓起周身的刺,痛了旁人,同樣也會損傷自己。

所幸,尚且還能遇見一個去愛的人,得以讓人撥開迷霧,瞥見光明,得以喚醒內心久違,獲得與新生的能力。

一瞬,一日,一月,一年,一輩子。

說起來,都太過空泛而倉皇,唯有用盡溫柔與愛,用盡心力去愛,真實而又刻骨。

或許卑微,或許剎那,那些所以能夠天長日久久經不衰的,從來都是當下所能給予的最美芳華。

如此,方可安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