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將天下分爲九州,而不是八州或十州,這是爲什麼?

據史記記載:大禹治水患的時候,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

這裡出現很多個九,九州,九道,九澤,九山。為什麼是九,而不是七,八或十呢?這估計是很多網友的疑問。

先來說一說九代表什麼?

洛書大家可能都聽過,看下圖

禹將天下分為九州,而不是八州或十州,這是為什麼?

今天我們不討論洛書代表什麼,但可以看到洛書中有九個數字,代表八個方位,另外再加一個5居中

所以九州就是代表八個方位的地方再加一箇中心來泛指天下,那麼中心是哪個州?豫州,豫州俗稱是中州,也就是現在河南的大部,所以有天下名人,中州過半一說。也有俗稱”中國“一說。

其他的州圍繞豫州而存在。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和雍州

這樣說比較抽象,可以看圖

禹將天下分為九州,而不是八州或十州,這是為什麼?

用九就可以最簡潔地表述出全部的天下,其他的數就不能完全覆蓋整個天下,或不夠簡潔。所以除了九州外還有九道,九澤等等。都用九。

九還可以突出一箇中心,這也反應了結構的變遷,以及權力的集中。

在虞舜時期提的最多的是四,教於四方,於是舜乃至於文祖,謀於四嶽,闢四門,明通四方耳目。

四也可以表示四個方位,那為什麼還要用九呢?

九與四最大的區別就是九是有中心的,而四是沒有中心的,從這裡也可以推斷虞舜時期應該以協商共管鬆散型的聯盟制,而不是一箇中心的,夏禹時期就有中心了,比如禹殺掉防風氏正是權力集中的一個象徵,僅因為遲到,這在虞朝是不可想象的。所以禪讓制在禹時期就終結也是一個明證。

不要小看四到九的變化,這其實是反應當時部落結構權力演化變遷過程。

而皇帝居住的城就叫四九城,我們稱皇帝是九五之尊,也有這一層含義在。

所以九是一個很特殊的數字,它是一個有中心數字,代表著集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