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利說擔得起AI教育「第一股」嗎?

流利說擔得起AI教育“第一股”嗎?

教育公司扎堆上市的一年,“第一股”的概念幾乎不存在。但流利說成為了例外。

近日,國內教育科技企業——流利說信息技術公司在美提交了招股說明書,擬通過首次公開募股募集最多1億美元資金。雖然已經不是今年以來第一家IPO的教育機構,但流利說被冠上了“AI+教育”第一股的名號,在洶湧上市潮中收穫了一定關注。

不過若細究,早在2015年12月,清睿教育就已經掛牌新三板,同樣是以AI技術訓練口語作為公司一大特色,清睿教育彼時也被稱為AI教育“第一股”。

流利說在時間節點上無法成為真正的“第一股”,那麼在實力上,是否擔得起第一股?

快速成長

從流利說發展的速度看,頗有“第一股”的態勢。

目前的英語教育市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21世紀初前後成立的英語機構,以新東方和滬江網為代表,知名度和業務範圍較廣;另一批,則是乘了科技東風在短時間內崛起、成長的機構,以VIPKID、51talk為典型。

流利說也屬於走在科技前端的英語教育機構。和深耕市場多年的英語機構不同,新興機構往往有獨特的招牌,例如VIPKID、51talk以一對一在線視頻課為主,而流利說的走紅,則是憑藉AI技術進行自動口語、作文測評

成立於2012年,通過6年的發展,流利說現在旗下有“英語流利說”、“懂你英語”和“雅思流利說”。這三款產品都主打口語訓練,強調大數據積累多項數據、AI技術調整用戶課程內容,以技術為課程核心。

根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流利說在全球範圍內擁有8380萬累計註冊用戶。2016年,流利說的平均每月活躍用戶數量為200萬,到2018年上半年,這一數字增加到720萬。

除了技術牌,用戶的增加還要歸功於流利說的“免費增值模式”,即免費提供基本課程,然後對更先進的服務收費。目前,流利說的變現產品主要為“懂你英語”的收費服務。

2016年,流利說付費用戶數量約為7.05萬人,2017年增長至81.57萬人,2018年上半年則達到101.61萬人。

這一數據對於在線英語機構而言,已是不錯的表現。根據同期公佈的某頭部一對一在線視頻外教平臺數據,其付費用戶為50萬,流利說在付費用戶規模上有可圈可點之處。

C端用戶之外,流利說也在開發新用戶。2017年1月,流利說開始向企業學習服務。截至2018年6月30日,企業客戶超過100家。

去年7月,流利說宣佈與好未來達成合作。好未來旗下學而思英語、勵步英語等平臺採用了流利說提供的英語語音評測技術,並應用到多個學員學習系統的口語練習功能中。

AI技術還只是輔助

流利說不是教育領域唯一打AI牌的公司。

2017年7月,滬江網推出了AI技術加身的在線口語平臺“Hitalk”。51talk也在去年與人工智能企業商湯科技達成合作,共同研發研Air Class(在線教室)系統。

這也是大勢所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對《財經國家週刊》記者表示,

教育平臺如果不選擇向AI邁進,很快會被淘汰

一方面,AI為教育帶來了新的藍海市場。據CNNIC數據預測,到2020年“AI+教育”將帶來3000億元的龐大市場規模。

另一方面,當教育平臺與AI產生聯繫後,融資道路更加順利。今年以來,多家觸及AI的線上英語機構獲得融資。1月,噠噠英語獲得1億美元的C輪融資。近日,AI早教品牌“波比英語”宣佈完成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縱觀流利說的融資之路,從2013年的天使輪融資到去年的C輪融資,同樣十分順利。

對於投資人和流利說這類AI教育公司而言,融資後的一個關鍵問題是,用技術換來了投資後,技術是否真的能物盡其用?

儲朝暉表示,用戶的需求依然在於提高能力,更直白地說,是希望提高各類考試中的分數。

從AI在課後輔導方面的作用看,可以分為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瞭解學生在學習環節的問題,並通過AI提供解決方法。但一位業內人士向《財經國家週刊》記者透露,目前全行業的發展,僅停留在發現問題階段。

從教學服務看,流利說的教學服務分為AI教師和人工學習顧問兩部分。AI教師將各類教學內容、大數據進行整合,利用數據庫對學生進行能力評價和進行個性化教學,人工團隊負責組織在線學習小組、監督用戶學習進度、回答用戶問題。

看似AI教師作為教學主力,但在學生產生疑問後,真人答疑依然是解惑環節不可缺少的環節。

值得注意的是,流利說在口語和寫作這類高度個性化的環節提供的數和服務,還面臨教學效果難以評定的問題。

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蔡基剛對記者表示,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無論C2C還是B2C,即便技術已經開始發揮作用,但還是線下交流感更強、效果更好。

盈利難題

除了有待時間檢驗的技術,流利說還面臨上市企業都要回答的問題:是否有盈利機會?

現階段看,所有的投入還未進入到變現階段

招股書中透露了不少細節。目前,流利說的收入正在逐年遞增。2016年,其年收入為1230萬元,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則達到了2.323億元。

但伴隨著營收增長的,是高額虧損。招股書顯示,流利說2016年淨虧損為8916萬元,而今年上半年的淨虧損已達到1.823億元。

2017年2月份,流利說曾對外表示其已實現盈利,收入以每月環比30%的速度在增長。如今從招股書看,當時的表態真實性成疑。

公司遠高於收入的支出,大部分集中在銷售和營銷費用。招股書顯示,2016年銷售和營銷費用為2853.4萬元,2017年升至2.83億元,今年上半年則高達2.6億元,這一費用已經高於總營收,這也是造成虧損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以AI技術為標籤的流利說,今年上半年研發費用為6094萬元,還不到營銷費用的四分之一。

流利說還明確提到,在可預見的未來,預計這部分費用(營銷)將以絕對數量增加,用於品牌推廣和擴大用戶群體需要。

在營銷之外,流利說還採取了社交引流的方式吸引用戶,通過打卡機制,推動用戶在完成學習後在微信朋友圈打卡,用戶的分享和宣傳可以獲得付費課程,以此實現通過用戶吸引流量、隨時宣傳的目的。

只是如果為了降成本而降低營銷費用,流利說自身內容足夠保持用戶黏性並吸引新流量嗎?記者嘗試聯繫流利說方面,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覆。

前述業內人士認為,內部產品尚不好評估,但縱觀國內在線英語外部市場環境,會發現隨著競爭升級,各品牌近年來更加警覺,都在主動拓寬賽道。

“流利說顯然需要緊跟風口,而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繼續突破,就很可能會在盈利和營銷的兩難境地中繼續徘徊一陣子。”他補充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