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教故事」優秀徵文選登(四)

導讀

家教家風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按照市關工委部署開展“傳承良好家教家風 帶頭創建文明家庭”活動要求,為弘揚優良家教家風,推動形成家庭文明新風尚,區關工委於5-6月份舉辦“最美家教故事”徵文比賽。活動開展以來,得到了全區五老志願者、中小學生家長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各參賽選手曬家教故事、展優良家風,湧現出一批優秀作品。微信平臺開闢專欄,擇優刊登優秀作品,供讀者賞讀。

母 親

博山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 丁芳

“最美家教故事”優秀徵文選登(四)

年年母親節,今又母親節。商店的櫥窗裡,早早貼滿了各種母親節促銷廣告,朋友同事三三兩兩議論商量著購買什麼樣的禮物,我不想加入洪流中。夜深人靜,人到中年的我思緒萬千,我想換個方式送給母親一份特殊的禮物。

這裡說的母親,是我老公的母親,也就是我的婆婆,母親勤勞、善良,照顧我們的生活一絲不苟。我和母親從相識、相知到相融,二十年了,母親以她內斂、堅忍的性格贏得了我深深的尊重。

二十年前,偶然的機會,我和老公由曾經的同學成為戀人,戀愛的滋味是甜蜜的,儘管那時的我們分居兩地。婚後,諸多因素,我們沒有自己的房子而是先與公婆住在一起,六年後,我們擁有了自己的家,再後來我們盡最大努力為他們在距我們百米的地處也安置了新的家。雖然分開了,但距離優勢沒有把我們拉遠,特別是生活方面,因此,可以說從結婚那時起,母親親手烹飪的美味佳餚養育了第二個我,養大了我的兒子。

我是孃家的老么,家務活於我一知半解。剛結婚時,家裡比較困難,公婆先是做菜餚生意,後來開了家小超市,於是,不論晚上回家多晚,多麼累,都要由母親做飯,我能做的,只是熱熱饅頭、煮點稀飯。我懷孕了,母親欣喜萬分,孕四個月,我小腿抽筋,母親買來大腿骨、脆骨熬湯,美美地喝上兩碗,吃下幾塊脆骨,立馬奏效。母親牢牢地記在了心裡,每週喝一次骨頭湯,吃一次脆骨,這樣的生活伴隨我順利生產,而鮮美的骨頭湯,令人回味的脆骨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溫暖了我的心田。

單是一鍋骨頭湯,無論如何也不能與母親烹飪高手的稱號相提並論。酥魚鍋、春捲、卷尖、炸肉,這些最具代表性的博山菜在母親手裡發揮到了極致。母親的酥魚鍋香嫩可口,軟而不膩,鹹中有點點的酸,酸中有絲絲的甜,特別是掀開蓋子的瞬間,香氣撲面而來,忍不住隨手抓點塞入口中。酥魚鍋裡的肉在各種調料及食材的滋養下,別有一番風味,兒子甚是喜歡,母親每次特意挑選上好的精肉,邊做邊嘀咕:“俺孫兒就好這一口!”母親做的蛋餅光滑細緻、薄而均勻,可做春捲,可做卷尖,兒子曾經一次吃下三根剛出鍋的卷尖。母親的炸肉也不得不提,顏色適中,外酥裡嫩,偶爾在外吃飯,兒子小嘴一吧唧,“還是奶奶的炸肉好!”每每此時,母親所有的勞累煙消雲散,“愛吃,奶奶就做,一定侍候孫兒順利考上大學!”我呢,及時跟上,“媽,光考上大學可不行,喬兒要結婚生子,您身體棒棒的,還得侍候重孫呢!”母親哈哈大笑。我知道,現在的母親每天忙碌辛苦,但母親累並快樂著,給母親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母親還是製作麵食的高手,包子、火燒、菜餅、煎包等等,應有盡有。兒子矯正牙齒,戴上牙套引發的劇烈疼痛讓兒子難以下嚥。母親包餛飩特意把肉餡絞三遍,嫩滑的雞蛋羹、香軟的米飯,在母親的精心調養下,兒子順利度過了矯正牙齒的關鍵時期。

母親不僅飯菜燒得好,縫紉小有建樹。兒童棉衣更是一絕,兒子小時候的棉衣都由母親裁剪縫紉。春節,母親為兒子做了大紅緞面福字圖案的唐裝款棉衣,喜慶的顏色襯托著兒子本就粉嫩白皙的小臉蛋,更加活潑可愛。母親是個熱心腸,親戚朋友看到兒子的棉衣羨慕不已,母親二話不說,有求必應。

多年的日夜操勞,母親身體大不如前。三年前,隔三差五的心絞痛折磨的母親心力交瘁,醫生建議做介入手術。冰冷的手術室大門緩緩關閉,門外的我們嚴肅、緊張、憂慮。等到大門再次打開,母親的身上卻包紮著兩處傷口,疑問?原來醫生本想由左手臂處進入心臟,無奈某處血管太細,怎麼也穿不過,只好改由大腿部位,折騰了兩遍。哎,誰能想到會有這事呢!好在結果還算樂觀。本以為可以好好地鬆口氣,接下來的事再次糾緊了我的心。母親術後小便不順需要導尿管,介入手術的傷口不是縫合,而是單由繃帶包紮,為防止傷口出血且儘快癒合,包紮時繃帶要足夠緊。這樣,母親的左手臂、雙腿都被繃帶緊緊地包住了。一次、兩次、三次,導尿管一次次滑落,疼痛、腹脹,母親的額頭沁出了細密的汗珠。休息一會兒,繼續、再滑落,護士站起身,看得出手都顫抖了,換一位試試吧!也許是這位護士技術優良?也許是心情不那麼緊張?又也許是不忍母親再遭受那麼激烈的疼痛,尿管終於接通了。三天後,考慮到我們既要工作又要跑醫院,母親執意出院。回到家的母親又閒不住了,看著傷口滲出的斑斑血跡,我的心裡五味雜陳!

現在,母親的身體已大有好轉,辛勞、忙碌仍是生活的主旋律。

母親精心呵護著一家老小,無需多言,平淡而幸福。很多時候,我們在忙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忽略了對母親表達我們的愛,或者我們在心裡感激,卻不願說出口。母親,兒媳現在用隻言片語感謝您對家庭的貢獻和對我們的愛,我們成長,您未老!我們有能力報答,您依然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