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鄉夕陽分外美——記淄博市博山區老年大學

博山區地處魯中,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陶瓷名城,中國琉璃之鄉,是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同志的故鄉,被譽為華夏孝鄉、中華詩詞之鄉。博山區既是革命老區,也是老工業基地,民風淳樸,文化底蘊豐厚,全區人口45.4萬,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11.8萬,佔全區總人口的26.1%,離休幹部316名,退休幹部3757名。區老年大學始建於1991年9月,是淄博市建立較早的老年大學。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和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提升,原有的老年大學佔地面積只有800餘平方米,已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學習活動需求。今年,區委、區政府立足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強化老年大學軟硬件建設,努力爭創全省規範化示範老年大學,將老年大學建設成為老年人豐富晚年生活、促進健康有為的樂園,成為黨和政府聯繫老年人的橋樑和紐帶。

領導重視,保障有力。博山區委、區政府對區老年大學工作高度重視,把做好老年教育工作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舉措,每年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老年教育工作,將區老年大學辦學經費列入區財政預算。今年區委、區政府投資1300餘萬元將原博山第七中學改建為博山區老年大學、老幹部活動中心。新建的老年大學佔地面積8077平方米,建築面積6100平方米,分別設置教學區、室內活動區、室外休閒活動區、辦公區等四大功能區,可以同時容納1500名老幹部和老年人在此學習、活動。老年大學開設書法、繪畫、聲樂、京劇、古代文學、現代文學、國學、詩詞、英語、舞蹈、瑜伽、攝影、烹飪、計算機、二胡、揚琴、電子琴、古箏、刻瓷內畫、陶琉、乒乓球、門球等專業共30個班級。每間教室都配備專業教學設備,配備了最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規範建設了遠程教育教室2處,微機教室1處,全面實現現代化教學。設有棋牌室、檯球室、乒乓球室及多功能活動室等30間,室外建設休閒廣場,配備休閒座椅、長廊等,新建門球場一處、籃球場一處。同時,注重資源整合,將老年教育逐步向基層延伸,目前,已建設基層老年大學13處,累計培訓老年學員2300餘名。

建章立制,規範管理。在辦學理念上,博山區老年大學始終堅持“增長知識、陶冶情操、促進健康、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按照“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辦學原則,不斷提升老年大學的整體水平。目前,博山區老年大學共有工作人員(含合同制和返聘人員)13人,人員結構完善,工作人員年富力強、職責分明。

在強化老年學員思想政治建設上,成立了博山區老年大學黨總支,下設區直機關老幹部理論學習中心組黨支部、區老年書畫學會黨支部、區詩詞學會黨支部以及各班級黨支部28個,定期組織黨員開展政治學習,積極引導黨員發揮模範作用。

在教師選聘管理上,區委老幹部局與區教體局聯合出臺了《關於博山老年大學與教育機構共享師資資源的實施辦法》,暢通教師選聘渠道。同時,嚴把教師入口關,嚴格按照德才兼備的要求,聘任文化水平高、創新意識強、有教學能力、熱愛老年教育事業的人才擔任教師。學校現有專兼職教師16名,教師檔案資料完整,教師聘用、管理制度健全。

在教學管理上,制定了《博山區老幹部活動中心(老年大學)工作規範》,先後建立了《校務會制度》、《主任(校長)辦公會制度》、《財務管理制度》、《教師選聘制度》、《教學設備管理制度》、《學員守則》等24項規章制度,對招生、學籍、教務、行政等實行規範化管理。

在學校安全管理上,建立了《區老年大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建立《學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加強了安全責任制,在校園內安裝了電子監控系統以及各類消防安全設施,定期維護,防患於未然。在衛生間、臺階處等易發生事故的地方,設置了明顯的安全標識,安裝了防滑墊、安全扶手等設施,為老年學員提供了安全保障。

因需施教,教學相長。按照“滿足老年人需求、貼近老年人愛好、豐富老年人生活、發揚地區特色”的教學原則,最大限度地滿足老年人的學習需求。

在課程設置上,針對老年人偏愛書畫、文藝、舞蹈的特點,設置了書法、繪畫、器樂、聲樂、舞蹈等16個學科。針對突出地方特色,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開設了陶琉工藝、刻瓷工藝、內畫工藝和戲曲四個特色學科。

在教學安排上,實行了小班制和學年制,每門學科設置基礎班、提高班、研究班,並努力打造書法、繪畫、器樂、聲樂、烹飪等精品課程,形成知識遞進、技能遞進、專業遞進的發展式結構。

在教學計劃安排上,堅持教學大綱與教學計劃相統一,教學計劃與教學內容相統一,教學內容與教學進度相統一,確保老年大學高品質教學水平。同時,按專業定期組織教學研討活動交流教學經驗,並組織教師去外地老年大學考察學習,學習外地先進的老年教學經驗和方法。

在教育理論研究上,教務處每年確定一個主題開展專題研究,《老年大學服務社會,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方法研究》、《加強老年大學規範化建設,促進老年教育健康發展》等理論研究文章均在省、市老年教育研究刊物上發表。

搭建平臺,發揮作用。注重發揮老年大學的社會功能,積極搭建平臺,引導廣大老年學員發揮自身優勢,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增添正能量。

一是發揮在文化傳播示範教育上的主渠道作用。定期組織老年大學學員以及老年大學藝術團、老年書畫學會、詩詞學會等老年社團,開展書畫下鄉、文藝下鄉,先後舉辦了“永遠跟黨走”大型文藝演出、喜迎十九大書畫盆景奇石展、慶祝建軍90週年書畫筆會以及慶國慶、歡度老人節系列活動等,全面展示了老年大學學員良好精神風貌。在全省“齊魯夕陽紅·五彩中國夢”大型文藝展演博山賽區初賽上,區老年大學藝術團編排的舞蹈、合唱、模特走秀等12個節目都順利進入了全省複賽,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二是發揮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作用。積極組建宣講團,組織老年大學學員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開展倫理道德教育、法制宣傳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同時,先後編排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藝節目20餘個,下農村、到社區、進學校演出40餘場,教育引導人們自覺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觀,做文明有禮的公民。

三是發揮志願者作用,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定期組織老年大學志願者服務隊,開展衛生清潔、義務巡邏、上門服務等活動。成立了博山區老年大學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組織老年大學“五老”志願者開展關愛服務青少年活動,先後開展了清明節祭掃英烈、黨史國史教育報告會、法治安全教育報告會等活動。

四是發揮參謀助手和社會監督作用。充分發揮老年學員的經驗優勢,定期組織離老年學員開展觀摩重點項目工程、走基層訪民意等活動,積極為區委、區政府獻計獻策。今年以來,圍繞全區“一個目標、三個聚力”工作目標以及“大走訪、全城清潔行動、重點工作掛圖作戰”三大戰役等,共提出各類意見建議320餘條,部分意見建議得到了區委、區政府的採納。同時,充分發揮老年學員的威望優勢,選聘部分老年學員為全區幹部作風建設監督員,加強對黨風政風和黨員幹部作風的監督。同時,積極組織老年大學學員參與民事調解小組、矛盾糾紛化解小組等,協助黨委、政府調解各類矛盾糾紛,參與和諧社區、和諧村鎮、和諧家庭創建活動,為維護全區社會和諧穩定發揮表率作用。

博山區老年大學工作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博山區老年大學藝術團被授予“山東省優秀老幹部文藝團隊”,區直機關老幹部理論學習中心組黨支部開展的黨日活動被授予“全省離退休幹部黨組織優秀活動”榮譽稱號,博山區老年大學被授予“全市示範老年大學”的稱號,多次被評為“全區離退休幹部工作先進集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