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行測資料分析答題技巧:常出現的概念以及考點

在行測考試中,資料分析是各位考生最應該拿分的一個版塊,難度稍微小了一些,知識點雖然多,但是並沒有特別難的知識點存在,都是我們能夠吸收和理解的。今天中公教育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在資料分析當中經常考察的考點,希望大家能夠把我們的知識點學會,提高考試的正確率。

(1) 量與率

資料分析中幾乎所有的數據均是以量和率兩種形式體現的,量指有一定計量單位的絕對數,率指兩個相關數在一定條件下的比值,一般為百分數。

例題:2011年某省廣電產業實際創收收入達192.98億元,同比增長32.33%。

例題中192.98億元即為量,32.33%即為率,這個很容易判斷,不過有很多題目的問法或者通過看選項是否有單位,我們就可以判斷出這道題目考察的是量還是率的問題了,這一點很容易也很關鍵,希望大家要熟練掌握。

(2) 現期值與基期值

基期:統計中把作為參照標準的時期,描述基期的具體數值,叫做基期值。

現期:相對於基期而言的,是與基期相比較的後一時期。描述現期的具體數值叫現期值。

換句話說,現期值指統計期的值,基期值指我們需要進行比較的時期的值。

例題:2011年末某省有線電視用戶達1970.12萬戶,比上年末淨增84.24萬戶。

此題中2011年為現期,現期值為1970.12萬戶,2010年為基期。並且給出增長量84.24萬戶。

(3) 同比與環比

同比:以最大的時間概念為標準向過去循環一個週期。

環比:以最小的時間概念為標準向過去循環一個週期。

在實際做題過程中,同比一般指與上年同一時期相比的情況,環比指與相鄰的同一個統計週期相比的情況。

例題:2016年某量同比的話是與2015年該量的值做比較,不做環比比較。2016年5月某量的同比的話是與2015年5月的該量的值做對比,月份不變,年份向前推一年,環比是與2016年4月份該量的值做比較,年份不變,月份向前推一個月。

(4) 百分數與百分點

百分點表示百分數作比較的單位,讀作百分點。即百分數做差之後,用百分點來表示。在實際考察過程中,往往會在選項中同時設置了百分數和百分點的答案,那麼同學們要注意區分,題幹所要求的是一個相對量,還是百分數之間做差。

例題:201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568845億元,比上年實際增長7.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0%,第二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3.9%,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6.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

問題:2013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第二產業:

A高2.2個百分點 B高2.2% C多12520億元 D高3.2個百分點

此題求的是百分數做差,所以應該選擇以百分點的表達方式的選項,故46.1%-43.9%=2.2%讀作高2.2個百分點。選擇A。

中公教育專家提醒大家,這些都是我們在資料分析當中經常出現或者直接作為考點來考察的內容,希望大家能夠跟著中公教育一起提升,不斷積累,最終考試順利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