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散分合、浓淡润涩——这种艺术只有中国人才懂!

聚散分合、浓淡润涩——这种艺术只有中国人才懂!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汉字是当今世界仅存的象形字。汉字的形体美,再加上毛笔的聚散分合,以及墨汁的浓淡润涩,这一切使汉字的书写成为一种极富技巧和表现力的抽象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如同麻将一般,只有中国人才可以解读其中深意。

聚散分合、浓淡润涩——这种艺术只有中国人才懂!

你记得自己有多久,没有好好写过字了么?

木心先生的《从前慢》里面,有这样几句话,至今读起,仍觉得动人之至: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很久以前,科技还不比如今这样发达,没有智能机,网络也未普及,我们缓缓慢慢地生活着,漫长的时间一点点被琐碎填满,从不觉得慌张。没有那么多可供消遣的娱乐,看报抄书、寄信涂鸦倒也成了索然岁月里让人孜孜不倦的好事情。

聚散分合、浓淡润涩——这种艺术只有中国人才懂!

而现在呢,不管多远的距离,一条微信就可以四海无阻,无纸化办公的年代,email满天飞,鼠标旁的纸笔变成了最华丽的摆设,我们开始放弃写字、放弃沉淀、放弃最初的诚恳。

你说,你还保留着阅读的好习惯,那么,在你手上的,是参天茁木织成的、带着墨香的纸张,还是那台机械的、硬邦邦的kindle?

你该停一停了,朋友。是时候让自己,慢下来。

或许从一杯咖啡、一本书开始;或许是甩开手机,走出去透透气;或许,就从重新开始写字做起。

聚散分合、浓淡润涩——这种艺术只有中国人才懂!

书为心画 字如其人

近代以来,钢笔取代了技艺复杂的毛笔;现代之后,没有方向感的一次性圆珠笔又取代了钢笔;电脑时代以来,键盘敲打彻底取消了书写本身。在安装了无数种字库之后,电脑可以书写出各种制式文字。文字越来越接近机器,而离人越来越远。

现代人几乎仅仅保留着签名这一有限的书写机会。签名本身与照相一样,是个人风格的一种声明。然而,签名在街头设计师指导下,变得越来越制式化,个性越来越少。

聚散分合、浓淡润涩——这种艺术只有中国人才懂!

工业化浪潮在消灭了知识文盲的同时,也制造了大量的艺术文盲。这种文盲缺乏传统的审美和人文情趣,他们占我们之中的绝大多数。在一个重商时代,他们是会计、工程师、老板、经理、医生、官吏。对他们来说,文字只是一种工作的工具,与文化无关。

在一个势利的社会中,人看名树看影,名人书法或者书法名人甚嚣尘上,名人常常要大于书法本身。这无疑是当代书法的悲哀。

聚散分合、浓淡润涩——这种艺术只有中国人才懂!

寇克让——《书法没有秘密》

这是一个后文盲和后文字时代,电脑化机械化的文字越来越远离审美,书法更多的是需要普及,从这一点来说,《书法没有秘密》是近些年最成功作品,其对社会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的任何一幅书法作品。

寇先生自幼习字,同时是书法史的研究生导师,这样兼顾理论和实践的作者写出来的书自然是相当专业,适合有一定书法基础的读者学习。畅读小编十分惭愧,虽然一直对书法这门传统国粹心向往之,但苦于无人指导,还只停留在对着各种字帖练习硬笔书法的阶段,对于正宗的毛笔书法,可谓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

《书法没有秘密》中关于书法的部分,不专业的畅读小编无法和你们深入探讨,所以,就和你们聊聊我看到的其他东西。

聚散分合、浓淡润涩——这种艺术只有中国人才懂!

比如说,如何思考,如何学习。

“临摹是一种抄写,远比阅读的印象深刻,知道一件事和精通一件事是两回事。临摹碑帖占据了大量的时间,或许影响了读书,但临摹给人的印象是阅读无法做到的。”

这让我想起了关于“死记硬背”和“理解性记忆”的争论,从小老师都强调不要死记硬背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造成我对理解性记忆认识的偏颇,把理解放在了记忆之前,却忘了记忆是最终目的。

但往往当时觉得理解得很透彻,其实都是投机取巧,记忆效果还不如最初一些靠背诵5、6遍记住的东西来得实在。古人云读书三遍,其义自现,又或者熟读唐诗三百,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都是重复性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聚散分合、浓淡润涩——这种艺术只有中国人才懂!

关于学习心态。

作者有这么一句话,“书法与文化修养的相互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要顺其自然,不可强求。并且,二者的影响在比较高级的阶段才更明显。假如是喜欢书法的人,开始最好专注于书法,不要因为迷人的学问耽误了基本的练习,实在忍不住就转行。”

我的理解是,关于学习,一个人是否能成为大家,博很重要,但在你真正跻身大家行列之前,专才是最重要的,专业不精,你的全面性反而成了笑话,所谓“半罐水,响叮当”。工夫在诗外,你连基本的平仄韵律都还没搞明白,谈什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呢?

聚散分合、浓淡润涩——这种艺术只有中国人才懂!

关于耐心,作者又是这样阐述的。

“十年寒窗,少不了闭门造车,这不是坏事情,是积聚能量的契机。读书写字的人假如认为自己哪天遭受了冷落,你应该感谢上天对你的特别垂青。你一次遭受冷落,就会少犯一次错误,你若干年遭受冷落,就有可能干成一件大事业。”

意思是,不要害怕自己在别的事情上的无知和浅薄,专注搞好自己手上的事,不要舍本逐末,才是成事的正道。

聚散分合、浓淡润涩——这种艺术只有中国人才懂!

以上几条是畅读小编读完《书法的秘密》后的小心得。

这本书并非是简单的书法入门说明书,里面亦有许多做人的道理。也许,书法的秘密,其实就是学习的秘密,而学习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还是这句老话,和所有心里还有梦想和希望的人共勉。

聚散分合、浓淡润涩——这种艺术只有中国人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