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新:印象漢中


王善新:印象漢中


我是漢族,我講漢語,我寫漢字,這是因為我們曾有過一個偉大的王朝---漢朝,而漢朝一個非常重要的重鎮,那就是漢中。世界上曾經有非常輝煌的王朝,羅馬帝國,孔雀王朝,還有我們的秦漢王朝,這是整個人類的驕傲,我們不能忘卻那個偉大的時代。我到漢中來,就是要追回這個偉大的記憶,來漢中後,我最大感受是這兒的山水全都成了歷史,全都經過了歷史,這些歷史巳經成為我們全民族的故事。因此我有一個建議,讓全體中國人把漢中當作自己的老家,每次來漢中當作回一次家! ——餘秋雨 ( 題記 )


剛剛過去的暑假,我就回了一趟文學大家餘秋雨先生口中的家——漢中。基於女兒在漢中工作的緣故,幾年來多次去漢中小住,這次我和妻去漢中照看外孫一住就是五十餘天。如此長的時間如是單純的旅遊那就足以踏遍漢中的山山水水,對漢中有一個全方位的較為深入的瞭解。但我則不然,從早到晚忙得不亦樂乎。只是借每天清晨跑步,買菜,黃昏散步,偶爾上街辦事乘坐出租車的機會盡可能多地瞭解這裡的市容市貌、風土人情。回到西安後很想提筆寫寫諸如遊記、隨筆、印象之類的散文,但頗感忐忑的是雖然當年學了五六年的歷史,畢業後也教了五年的中學歷史課,但單憑這些膚淺的書本知識要寫出大漢王朝 昔日的輝煌大氣,漢中大地今夕的巨大變化,那是遠遠不夠的。在此只能呈現出我走馬遊街巷,浮光觀漢中的一些見聞及感受。

往大處說,要了解一個地方大抵要從以下四方面著手:歷史、經濟、文化、環境。由於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只能從以下幾個側面談談我對漢中的印象了。

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漢中是漢家的發祥地,自公元前312年 秦惠文王首置漢中郡,為秦36郡之一,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公元前206年,漢王劉邦以漢中為發祥地,築壇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統一天下,成就了漢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漢朝、漢人、漢族、漢語、漢文化等稱謂就一脈相承至今。三國時期,漢中是魏蜀兩國兵戎相見的主戰場,老將黃忠在漢中定軍山下刀劈夏侯淵,驍將趙雲漢水之濱大敗曹軍,劉備自立為漢中王;一代名相諸葛亮在漢中屯兵8年,度過了他一生最為嘔心瀝血的歲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盡瘁,最終歸葬定軍山下,其安息地武侯祠,被稱為“天下第一武侯祠”。這裡是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的故里、四大發明造紙術發明家蔡倫的封地和葬地,三國大將魏延葬地。韓信、諸葛亮、曹操等帝王將相曾在這裡建功立業,李白、杜甫、陸游、蘇軾等偉大詩人曾探訪、輾轉或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並留下了瑰麗的墨跡詩章——這段來自教科書上的文字足以說明這個城市的歷史是何等悠久。但遺憾的是我除去過寥寥幾個景點外,絕大多數竟無暇觀光。一次乘坐出租車,當我詢問市裡是否留下漢代城牆遺蹟之類的話題,熱心的老司機口若懸河地講個不停,並減慢車速指給我看,可惜的是我僅僅看到了一城中村口頹廢的土牆。看來要深刻感受這座城市厚重的歷史,必須花大力氣走訪,細細探尋、品味!

王善新:印象漢中

如詩如畫、現代時尚。漢中北依秦嶺,南屏巴山,長江的最大支流漢江橫貫東西,屬長江流域。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鮮花盛開、終年芳草如茵。且不論春天那一望無際的油菜花海;漫山遍野的生態茶園;遍佈山川的千畝桔園;廣袤無垠的金黃稻田有多迷人,僅橫貫城區的漢江兩岸美麗的風光就足夠讓人如醉如痴了。每當清晨第一縷陽光從東方天際升起,我便在如詩如畫的漢江岸跑步、賞景,這時寬闊的江面被層層薄霧籠罩,顯得朦朧而神秘,江邊的健身器械上那些花甲老人個個舒展筋骨,做著各種健身活動;那些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則在羽毛球、籃球、乒乓球場上盡情揮灑汗水展示球技;那些中年人在林蔭道上邁著矯健的步伐盡情飛奔;而那些大媽們則踩著節奏感極強的音樂跳起了廣場舞。不覺間太陽已經升上天空,籠罩在江面上的薄霧漸漸散去,寬闊的江面露出了它原本的容顏,清澈的江水上倒映著藍天白雲,還有岸邊那林立的高樓,茂盛的熱帶草木,一會幾艘大型的遊船緩緩駛來,船上的外地遊客發出聲聲嘖嘖的讚歎;幾十只白鷺這時也被這美景吸引展翅飛來,它們時而上下翻飛,時而低空盤旋,時而引吭高歌,彷彿是熱情地歡迎遠道而來的外地遊客。到了晚上這裡則是另一番美景,岸邊林立的大廈上閃爍的彩燈把漢江裝點得更加絢爛多彩,大型音樂噴泉那沖天的水霧伴隨著動感十足的音樂,熱情洋溢的解說詞無不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和聽覺衝擊,這一切都無不彰顯著漢中這個城市的美麗、現代、大氣 。然而這僅僅是穿城而過十餘里的漢江岸二號橋東一段的景緻,如果你來到二號橋西,便會看到另一番景象,這裡長達十里的漢江生態溼地公園。岸上那一院院別緻的仿古建築,穿插其中的小橋流水,溼地中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座座小島,島上茂密的熱帶草木,中間供遊人行走的長達近十里的小木橋,這一切使人有種置身於江南水鄉蘆葦蕩的感覺! 啊,欣賞罷漢江岸的美景,你會由衷的感慨:漢江真是大自然賜予漢中人最為寶貴的財富,他是漢中市最大也是最為亮麗的一張名片和風景線,漢中因為它而變得更加美麗、靈動、時尚、現代!

生活閒適、飲食獨特。漢中與四川緊鄰,自然這裡人的生活理念、飲食習慣就與四川相近了。穿梭在這裡的大街小巷,你能明顯感覺到這裡的生活節奏感比大西安慢了許多,每天清晨運動回來我幾乎都要穿過緊鄰小區的一個城中村去菜市場買菜。每當這時我就會看到這樣的場景:錯落有致、白牆紅瓦的民居,家家戶戶的院落裡都栽種著好多亞熱帶花木,樹蔭下襬放一藤木茶几,竹椅子,主人端坐在椅子上,右手搖著蒲扇,左手端一茶杯,優哉遊哉地品著杯中綠瑩瑩的漢中綠茶。喝過早茶再在院中打打太極拳,跳跳舞。啊,多麼悠閒而富有詩意的日子!每每看到這裡我不禁聯想到西安城中村那份髒亂差和令人窒息的空氣,這是多麼強烈的對比!穿過幽靜閒適的城中村,來到繁華的菜市場,撲面而來的則是極具特色的漢中飲食。只見那一家家賣漢中麵皮、菜豆腐、檳豆涼粉的小吃店生意紅紅火火。起先不理解漢中人為何大清早起來就吃這種又辣又油的麵皮,尤其是那菜豆腐,開始吃時覺得味道酷似壞掉的剩菜味,日子久了,當我也試圖吃了幾次後,我竟有了新的發現和感悟。漢中的麵皮的確好吃,且不說麵皮本身,剛那油油的香香的辣椒就夠使人上癮的。吃一碗米皮再來一碗菜豆腐,這菜豆腐的湯有種農家醃的酸菜那種淡淡的味道,喝了它有助於消化、敗火。要說最能代表漢中的飲食特點的那自然是火鍋、串串了,從傍晚開始,家家火鍋店門口就坐滿了食客,他們和重慶、成都人一樣,一邊吃著能辣得使人流淚的火鍋,一邊喝著能把人舌頭凍僵的啤酒,酒過三巡後的男人一改往日的斯文和矜持,竟也如關中男人這般粗獷豪放,脫掉T恤,放開嗓門划拳,直到將幾人喝得趴下方才罷休。這樣的場景充分彰顯著漢中人個性中喜吃麻辣,幹練豪爽的另一面。

漢中以其悠久的歷史,溼潤的氣候,美麗的風景,獨特的飲食,贏得了眾多的美譽:“天府之國”,“西北小江南”,“中國最美油菜花海”,“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美麗中國十大最美城鎮“”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按文學大家餘秋雨的話說,漢中是我們大漢民族共同的家,既然是家,即便不美我們漂泊在外的遊子都有責任和義務將它建設好,現在家裡的兄弟姐妹已經將它建設得如此美好了,我們豈有不常回家看看之理?



作者簡介:王善新,男,漢族,陝西洛南四皓人,生於1959年10月,1983年畢業於商洛師範史地班,現為西安雁塔區某小學教師。喜好書法、文學、運動。在喧囂、浮躁的世界裡,默默地堅守靈魂的一方淨土是我矢志不渝的追求!

王善新:印象漢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