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上的古城記憶 漢唐重鎮要塞緣何慘遭廢棄?


八角城城址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拉卜楞鎮北35公里,地處甘加草原的河臺地上,是全國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圖為八角城全景。

古八角城,藏語稱“卡爾昂”,藏文史稱為“雍仲卡爾”,意為“萬字城”,實為一空心“十”字形城。在十字城各角上設城墩八個,有三十六個牆面,加上八個城墩,共由六十個面組成城圍,形成八角,故名。據史料記載,它是漢置白石縣舊址,也是河州通往西南蕃的要道之隘口,是當年漢、羌、唐、蕃之邊塞重鎮,是漢與吐谷渾、吐蕃、西夏、角斯囉等王朝劇烈爭奪的戰略要塞。圖為古城今貌。

該城長2193.4米,城外廓現存殘垣全長1080米,城內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外廓正面偏東有廣場,其北有一排建築殘基環繞城廓,城內城垣保存基本完好。內城周長1960米,佔地面積169600平方米,方位正北。圖為古城一角。


南城門洞口牆基厚1.4米,高13.5米,頂寬5.2米。門前兩端較為開闊,沿外廓而立,便是10餘米的砂土崖,崖下就是央由河,這是當年入城的唯一通道。南城門甕城面積約 15.3 X 10平方米,城垣東、西、北三角,各有外凸的大墩臺一座,面積約20平方米。在東西兩墩之南廓城牆上,各有一半月形小夾道,東夾道3.6米,西夾道寬2米,可供單人騎馬出人城外廓之間。圖為古城城門。

城牆以沙土、蘆葦、紅柳等層層夯築而成,至今保存完好。經考古專家調查、勘測,八角城夯築加根大小、夯土層厚度,夾眼橫排列行距作法,與漢代長安和漢魏洛陽城完全一致。“史書記載,古時這城牆可容納13匹馬車並駕齊驅,我小時候這裡還能四五個人一起牽手走過,如今一個人踩過去都覺得戰戰兢兢。”當地的老人旦智說。圖為古城牆近景。

八角城所在地四周山巒環抱,城北是著名的白石崖。草甸邊緣,岩石裸露、斷崖百丈,形成了橫亙10餘里的白石崖矗壁,其主峰達里加山海拔4636米,為夏河縣第一高峰。圖為在古城城牆遠眺白石崖。


早在漢代,這裡就設有白石縣,《漢書》卷二十八下:金城郡轄縣十三,其中有白石縣,並有離水出西塞外,東至袍罕入河。王莽時期稱之為頃礫。此地是絲綢之路河南道上的重要軍事建築遺址。據考證,它可能就是唐代雕窩城,宋代的一公城。圖為城外瑪尼石堆。

元、明時期,八角城開始廢棄,但還是一座重要的驛站。乾隆年間始有“八角城”的名稱,因“遠在番夷,泉水既不足以灌田,而地土又難於開墾,兼之地寒霜早,不能必其成熟,徒勞民力,虛糜帑項,均屬無益”完全廢棄。民國時期,當地漢、藏居民開始大量入住八角城。甘加草原自古就是天然的優質牧場,圖為城外公路及良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