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問花,花解語——有關《問花集》的讀書筆記

詩問花,花解語——有關《問花集》的讀書筆記

詩問花,花解語——有關《問花集》的讀書筆記

詩問花,花解語

——有關《問花集》的讀書筆記

梅 驛

人生在世,行色匆匆。在不期然中,偶接短信,竟是問花笑誰發來的詩作。寥寥幾句,卻頗費思量,以至於幾日內,幾月內,幾年內,在繁雜忙亂的生活中還能倏忽憶起,繼而會心一笑,這當是問花詩的魅力了——

後來,接問花的詩作短信變成了期待,他的詩詞總能給我驚喜,更是一種慰藉,像驀然響起的錦瑟,給我庸碌的歲月增添了一絲光亮,一抹清音。

中國漢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要如何的性靈才能將它們組合成一首首雋永的詩?或言之,一首好詩跟什麼有關呢?才華、性情、敏銳、感悟?有一次,問花被報社採訪,他說,詩者,心也,性也,情也,大自然也。同為採訪對象的我在另一個房間說,詩歌,是心靈的抵達。

算是異曲同工。於此,我們成為至交。以談詩為樂。

詩問花,花解語——有關《問花集》的讀書筆記

問花笑誰這個名字略帶禪味。花若能問,不問花期,不問凋零,惟願與她“兩無猜”,惟願與她“嫣然一笑是相逢”。這個天性爛漫如花的人,正當盛年,事業日隆,卻不慕名利,只惟風、花、雪、月,只惟喜、怒、哀、樂,“掬起清泉堪做酒,扯來雲朵可乘風”—— 抑或叫痴罷。

靜靜地聽,我的心呀,聽那世界的低語。泰戈爾果然是低語,帶著頌音的美妙的聲音,穿越人的靈魂的低唱。卻總有:頌。我是不喜歡那頌的。問花單純而淡泊,淡泊到他只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一粒塵埃,他沒有超越萬物,他沒有凌駕萬物,他老老實實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老老實實地寫下樸拙而純粹的句子,帶著發現的喜悅。

我喜歡那句“無邊白月光”。

恰是元旦之夜,滴水成冰,問花一個人行走於回家的路,月光飄忽如夢,淡薄如紗,就像在牛奶裡浸過,寂寥、清高而又無從琢磨。他腦海裡冒出好多美侖美奐的句子,卻終不能描摹他心裡忽然而至的寧靜。也不知道在天寒地凍的深夜裡轉了多少圈,直到這五個字的出現——“無邊白月光”。這五個最簡單的字讓世界在頃刻之間失去了所有的慾望,還原成了處子般的模樣。而為了印證這五個字,問花又連著看了三個晚上的月亮。

就像那首“街頭無覓處,夢裡喜相逢。試問離別後,花開又幾重”從下筆到定稿,一寫就是三年一樣,問花把詩已經當成了信仰和生命。

問花的痴更在於他的一天天、一日日。他的詩大部分是在車上、在床頭完成。他經營兩家公司,一個是鵪鶉繁育公司,一個是溫控設備公司,每日忙忙碌碌,“發從閒下白,我在忙中老”,能用於寫詩的時間非常有限。他的詩卻少有漂泊感,多有行走於天地之間的浩蕩之氣。“郵車馳樹梢”一句,若不是從高速急速駛過,若不是一雙眼睛被遠方牽引,若不是滄桑暮氣中,同是天涯人的車輛遙遙駛來,在空間錯落的視覺衝擊中,竟真與樹梢平行,宛若絕塵般,你絕寫不出這五個字。問花的細密、敏銳和才情就是這樣無處不在,讓我每扼腕嘆息,不及他之處多矣。

還有一首,一定也是形成於旅途之中,意象鴻蒙,行文嚴密,卻又有著陡然轉身的料峭之美,是我非常喜歡的:

“微風因路轉,薄霧費人猜。

白鳥銜雲去,青山撲面來。

才行一線裡,倏忽洞天開。

碧水流花處,誰持荷葉杯。”

有此痴心,問花成為詩人,乃是天賜。

詩問花,花解語——有關《問花集》的讀書筆記

認識問花的時候,他已經三十多歲了。卻每每能窺見他天真爛漫、頑皮淘氣的童年,“誰家棗樹房後,恰好枝頭正紅。撿個磚頭拋去,呼啦一片笑聲”,他創業的艱辛也讓人唏噓,“家書欲寄恐相問,十指新磨帶血痕”,之後他的忙碌、偶有閒暇、出差、應酬,抑或他家裡的燕子、麻雀“門窗盡啟由它去,誰未曾經迷路時”、老鼠等,都能在寥寥幾個字中如聞如見。熱愛生活不是他的特例,然而熱愛生活又能情致十足,熱愛生活又能收放自如,無論世俗多麼龐大,我們總能看到他靜雅的心在詩中飛揚,像風箏——他是個特例。

“人生行處詩千首,牙板輕拍慢慢吟。”能寫詩是好的。

能樸素地寫詩,是好的。“樸素,而天下未能與之爭美也”《莊子》。未經雕飾的原木是樸,沒有染色的白帛為素。一個質樸率真的人,能寫出“去盡繁華始見真”的詩,是尤其讓人羨慕的好。

這好若初發芙蓉、若風行水上,不比錯彩鏤金,不比驚濤駭浪。寄至味於平淡,寄至情於凡俗,不追求象外之象,卻自有境外之境。

詩問花,花解語——有關《問花集》的讀書筆記

涉江而過、芙蓉千朵。“落落大方人好好,憨憨一笑語痴痴,此番別後是相思”是適合在月華如洗、花影婆娑之時淺吟低唱的。你很難想到,一個田園詩人在吟哦愛情時是怎樣得多情、多樣、多味——那些相思、妖嬈、羞赧、俏皮、濃情蜜意、傷懷、悔不當初以及相濡以沫在短短几十個字裡入木三分,惹人遐思,讓人疼惜。

那是問花詩詞的另一種風味,我願意稱之為多汁——

問花陪朋友去KTV 唱歌,一個不認識的點歌女孩居然背誦出了他的詩句“此中滋味君莫問,一種難受是相思。”原來兩年之前,問花曾在這裡與詩友朗誦過此詩。酒坊歌肆,似乎是柳永的專利,問花亦不喜這種應酬之地,然而他詩詞的流傳可見一斑——能被底層群眾喜聞樂見,是問花的追求。愛情是每個人都有的專利,不論你錦帽貂裘還是荊釵布衣。

千年時光獵獵而過,初見之句始於納蘭。每聞之於問花,卻在滄桑之餘多了悵惘之氣,“初見那般甜,回頭些許酸。蘭花依舊好,歲月催人老”。問花喜詠蘭,然花事易逝,青春漸老,又有了“青春已伴黃花老,漸漸相思少”的喟嘆。

相比於南國紅豆般的相思,“相約樓下見,羞了紅紅面,一笑緊低頭,頻頻抬眼眸”卻讓人體會到回首嗅青梅的嬌羞。問花初作此詞,眾詩友在酒桌上傳看,一報社領導反覆誦讀之後,提出疑義,既然羞了紅紅面,又怎會頻頻抬眼眸呢?問花解釋,女子見到所愛的人,想看又不敢直接盯著看,低頭之後又抬眼偷看,乃是情之所至。領導不認同,堅持認為後兩句的豪放破壞了整首詞的含蓄之美。一場宴會變成了詩詞研討會。有問花在場的宴會經常會變成辯論會——即使爭執得面紅耳赤,也只會促進他們的相聚歡。這便是真性情罷。

還有朋友因為吟誦問花的詩句而燒壞了高壓鍋的,“才記池邊拋小錢,欲別此刻最堪憐。君若來遲須放眼,我身已在彩雲間。”並非決絕而遁,而是抽水斷流,彩雲易散,霽月難逢。人生此處,腸斷此時。還有這句“臨行默祝平安,最怕問,來生有緣?汽笛聲頻,虛虛一抱,勝似千年。”千年已過,物是人非。“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佛說妙色王因緣經》。佛給人的答案不過是:放下。飛鴻過罷,讓一切煙消雲散。

朗朗乾坤,茫茫宇宙,可愛者甚蕃。然,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問花喜歡朗誦一首寫給妻子的詩:“半畝田園未肯荒,金黃油菜暗生香。我家自有春光好,何必看花到洛陽。”他跟妻子“三杯老酒話家常”的溫馨景象讓人感動,而妻子的“歸來快把他裝扮,愛我家郎俊俏時”甚至讓人嫉妒,好一個夫唱婦隨,伉儷情深啊。

於是,我們知道,問花還是一個愛情詩人。

詩問花,花解語——有關《問花集》的讀書筆記

問花除了是兩個公司的總經理之外,還是本縣政協常委,味道詩詞學會副會長,對書畫藝術亦深有研究。他走南闖北、交遊甚廣,卻不卑高官,不亢民眾,寫出了許多反映現實生活和民生疾苦的詩作,或讚美、或諷刺,或勸誡,或飽含哲理,成就了他詩詞的第三種美——包容巨大,抑揚頓挫。

一千多年前的杜甫初聞收薊北,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那愁早已如風吹過,只等“青春作伴好還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了。一千多年後的問花在突遇寒冷的冬夜,想起驟然增高的煤價,不知給老百姓增加多少負擔,“試詢老伴愁何在,煤炭今冬有也無”,那愁卻是無從消弭的。問花關心時事,樂於助人,有一顆悲憫、善感之心,這是他寫詩的根本,也應是所有人寫詩的根本。

“願做籠雞多下蛋、羞同羈鳥競歌喉”,我們盼著他的鵪鶉和他都多下幾枚蛋。

詩問花,花解語——有關《問花集》的讀書筆記

一個是放歌田園。

一個是至情至性。

一個是襟懷氣度。

沃爾夫說:別耍廉價的花招。

若把問花的詩詞按時間排列,文字由輕靈而至樸實,題材由單一而至豐富,思想由淺顯而至深厚,這一路走來,落英繽紛、亂紅滿地,問花的每一步走得都很紮實,這讓我們對那句預言深信不疑——問花的未來無可限量。


詩問花,花解語——有關《問花集》的讀書筆記

問花囑我寫點什麼,我從文學青年到現在的文學中年,可誇讚的不過是時日漸長,況且我寫過小說和新詩,對古體詩詞幾無涉獵,能寫出什麼像樣的話呢。但我又必須寫點什麼,問花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他今日結集,我亦開心,遂搜索枯腸,擬成此文。斯時,歲月靜好,雲淡風輕。

本文所有引用,除特別註明外,均選自《問花集》。

詩問花,花解語——有關《問花集》的讀書筆記

梅驛,原名王梅芳,女,70年代出生,河北人。中短篇小說見《十月》《花城》《長城》《北京文學》等,有作品被《小說選刊》《中篇小說選刊》轉載及被收入年選,出版中短篇小說集《臉紅是種病》。獲第二屆“十月青年作家獎”,小說《新牙》入選2015年度中國小說學會優秀作品排行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作者 | 梅 驛 攝影 | 王建強

編輯 | 章雪芳 審核 | 小樓聽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