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蜀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文:愛萌

一千兩百年前,失意的“詩豪”劉禹錫晚年在汴水邊憶起自己被貶南下途中的過往,毫不猶豫地用兩句婉約而美好的詩勾勒出對於蜀中難忘的回憶:

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千百年前的唐朝,江邊濯錦的年輕女子手中那些絢麗的蜀錦,不僅是劉禹錫心中的的“春風吹浪”,也是那個時代繁盛昌榮的絕佳代表,是蜀都文明最燦若晚霞的一頁華章。

詩中蜀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蜀地,這片群山環繞、江流有聲的廣袤沃土,也許從一開始,就是蜀錦最理想的發源地。人們都說,蜀地盛產桑而多有桑蟲,桑蠶吐絲作繭而盛產絲,故蜀地自古便有“蠶叢古國”之譽。2000多年前,作為中國四大名錦之一的蜀錦,便在這片安逸的土地上,理所當然地興起,春秋戰國甚至更早的時候,出川南方往印度、緬甸一帶就有了“南方絲綢之路”,蜀錦和其他貨物一起被轉運往中亞。

詩中蜀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蜀錦織造

而早在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後,成都夷裡橋南岸便設下"錦官城" ,置"錦官"管理織錦刺繡,至漢朝時成都蜀錦織造業便已經十分發達,“錦官城”和“錦城”則漸漸成為了成都最廣為人知的別稱。詩聖杜甫就不止一次在自己的詩裡,將成都喚作“錦官城”,其中流傳最廣的一首,莫過於描寫成都繁花春景的《春夜喜雨》,詩中有云: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蜀錦的貴重,從未因朝代更迭而有所改變,即便是到了三國亂世,它仍被奉為至寶,山謙之《丹陽記》說∶“歷代尚未有錦,而成都獨稱妙,故三國時魏則市於蜀,吳亦資西蜀,至是乃有之。”我們所熟悉的蜀國軍師諸葛亮,就十分重視農桑,在北征時提出“決敵之資,唯養錦耳”。蜀錦在當時不僅是蜀國對外貿易的商品,而且也是軍費開支的來源。

詩中蜀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蜀錦飛梭

而蜀錦真正的興盛,則倚於唐朝。唐代的“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讓蜀錦無論是生產規模還是技藝都進入到一個鼎盛時期。而此時的蜀錦,代表了中國古代絲織技藝的最高水平:長安竹錦、天下樂錦、雕團錦、宜男錦、寶界地錦、方勝錦、獅團錦、象眼錦、八達暈錦、鐵梗蘘荷錦等等,這些精美的“十樣錦”,通過絲綢之路和其他貿易途徑,廣泛流傳海內外,名揚天下。而環繞成都的府河、南河也因蜀錦之故,被稱為錦江,詩人們也從未吝惜筆墨去描寫那些濯錦江中的盛景。

著名詩人王維在《送王尊師歸蜀中拜掃》一詩中有云:

大羅天上神仙客,濯錦江頭花柳春。

不為碧雞稱使者,唯令白鶴報鄉人。

詩中蜀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詩仙李白對此也頗有偏愛,他在《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中一連五次提及“錦江”、“錦水”,亦留下了“濯錦清江萬里流”這等氣度非凡的詩句。

元稹在他的《感石榴二十韻》中,也有“暗虹走繳繞,濯錦莫周遮”的吟唱。

安史之亂之後,隨著章服等級制度的崩潰,蜀錦從皇親貴胄流傳至民間富豪,唐朝張祜《送走馬使》曰:“新樣花文配蜀羅,同心雙帶蹙金蛾。”

詩中蜀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宋朝的蜀錦貿易依舊是一派繁華氣象,蜀錦花紋更迭發展,被譽為“錦上添花”,宋朝的邵雍就用過“千端蜀錦新番樣,萬樹春華暖弄稍”的詩句來形容蜀錦的新花樣。而北宋仲舒的《蠶市詞》中,仍可見錦官城裡當時那些蠶叢織錦的熱鬧景象:

成都好,蠶市趁遨遊。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燈火上紅樓。車馬溢瀛洲。人散後,繭館喜綢繆。柳葉已饒煙黛細,桑條何似玉纖柔。立馬看風流。

宋朝著名文學家蘇泂也在詩作《濯錦江》中,直白的描繪了蜀錦的興盛之貌:

機絲波影借光華,巴女臨流住幾家。

爭向芳菲偷錦樣,織成平白濺江花。

興盛如斯,到了南宋後期,蜀錦也有了式微之象:隨著政治經濟中心的南移,織錦中心隨之轉移,雖然蜀錦繼續發展,但到元朝以後,生產規模等已經不及之前。即便如此,明朝的蜀錦仍然是一方代表,崇禎皇帝在給著名女將秦良玉的題詩中就寫道:“蜀錦徵袍自裁成,桃花馬上請長纓。”

詩中蜀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蜀錦織機

而歷經明末清初,蜀地遭遇了史無前例的戰亂,一時城空,蜀錦遭受了重創,織品花樣一度只存“天孫錦”一種。直到康熙年間,清初外逃或被擄走的織錦藝人才陸續回到成都,重操舊業,開始緩慢恢復,而後的蜀錦更是幾經沉浮。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無法在成都平原看見劉禹錫詩中“濯錦江邊兩岸花”的蜀錦盛象了,而唯有從博物館,從歷代詩人的詩篇中,去猜想和回味蜀錦的絢麗興盛之姿。

詩中蜀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織成蜀錦千般巧,不出當時一隻梭。那麼,蜀錦這道岷江邊瑰麗的霞光,何時才可以再次散發出奪目的光芒呢?

2006年,蜀錦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希望“東風雨洗順陽川,蜀錦花開綠草田”的美麗景象,有機會可以重現我們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