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險阻 延吉到琿春的山路不再「十八彎」

告别险阻 延吉到珲春的山路不再“十八弯”

“這裡的山路十八彎,這裡的水路九連環……”1999年的這首《山路十八彎》可謂家喻戶曉。不過,“當年延邊的山路何止十八彎?從延吉乘車到琿春,要走九十九道彎呢!”一位延吉“老人”的一句話,一下子把記者的思緒拉回到了20世紀的八十年代……

資源枯竭邊疆開發新礦區

當年乘車從延吉出發去琿春,需要翻越圖們境內的小盤嶺、高嶺和琿春境內的密江嶺等高山峻嶺,這幾座嶺是否如延吉“老人”所說的“九十九道拐”,記者沒有考證,但在30多年前首次去琿春出差時,則親歷了當年邊疆百姓出行的坎坷與艱辛。

20世紀70年代,擁有百年開採歷史的蛟河煤礦資源幾近枯竭。當年,從該礦千尺井下走出去的礦工,原中共中央委員、吉林省革委會副主任宗希云為了給家鄉父老找到一條接續生存的出路,提出了開發琿春煤田的動議,並從蛟河煤礦抽調一批經驗豐富的幹部到琿春組建琿春礦區建設指揮部,隸屬於蛟河煤礦管理。後來,因琿春礦區開發建設雛形顯現,蛟河煤礦和琿春礦區建設指揮部的行政隸屬關係也發生了倒置,礦區組織重大活動,蛟礦人需趕往琿春參加活動。

赴琿開會驚心動魄4小時

1984年冬季的一天,記者以蛟河煤礦團幹部的身份前往琿春礦區參加安全工作交流會。當年因出行工具單一,運輸壓力較大,從蛟河站乘坐由長春始發終到圖們的旅客列車人滿為患,為了能夠順利乘上旅客列車,礦上特派出一輛大客車,將參會人員送到蛟河前往圖們方向的上一站——拉法車站。

參會團一行在拉法站順利登車後,列車向東行駛了約8個小時後抵達圖們站。當日,圖們下起了大雪,參會團一行從圖們客運站換乘大客車繼續趕路,行駛至至圖們的後安山時,因車輛剎車燈故障被交警攔截而原路返回。在換乘另一輛大客車再度向圖們高嶺方向行駛時,因道路積雪再度返回客運站,車輛裝上輪胎防滑鏈行至高齡的嶺腰時拋錨。車輛在乘客們多次助推下,艱險地爬上了高齡。因下山的道路能見度幾乎為零,在車輛進退兩難的情形下,參會團領導出於安全起見,決定棄車從高嶺上步行下山,並於傍晚時分在山腳下遇到了前來接應的礦區車輛。參會團一行在圖們至琿春路段經歷了驚心動魄的4個小時後方抵達琿春。

道路泥濘出行不能沒靴子

“沒有媳婦日子能過,沒有靴子寸步難行。”這是當年琿春百姓調侃小鎮糟糕路況時的一句戲謔之言,雖然有些誇張,但這也是邊陲小鎮改革開放初期的真實寫照。

1986年,伴隨著琿春礦區如火如荼的開發建設,大批的煤礦工人從蛟河老區抽調去琿春工作。時年,作為礦工子弟的記者隨著開發大軍前往琿春安家落戶。“71條街”“91座樓”,這是當年外地人調侃邊陲小鎮“其實一條街”“就是一座樓”的諧音。的確如此,琿春礦區開發前,整個琿春小鎮僅有一條龍源街還算是像樣的馬路,被當地人稱之為“圈樓”的民族貿易商店是鎮內為數不多的地標和樓房之一。改革開放前,琿春縣城的很多街巷逢雨泥濘不堪,即便是到了20世紀八十年代中葉,記者在小鎮安家後,仍然親歷了小鎮出行難的尷尬歲月:每逢下雨,工人們上下班,都挽起褲腳,提著鞋,赤腳在街路上行走。

農民送糧山路不再十八彎

20世紀九十年代初,伴隨著國家改革步伐的不斷加速,琿春市搭上了邊境城市開放開發的末班車,一時間,邊陲小鎮不再寂寞,商賈雲集的小鎮彷彿在一夜間沸騰了起來。密江嶺隧道的開通,打通了邊城人出行的瓶頸,琿春通往內地的道路更加便捷。與此同時,小鎮的市政建設也突飛猛進,城區的主要街路變得更加寬敞並實現了硬化。“沒有媳婦可以,沒有靴子不行”的年代一去不復返,髒亂的小鎮彷彿在一夜間變得乾淨整潔起來。“水清魚讀月,林靜鳥談天”成為了這座國家衛生城、森林城以及園林和文明城的真實寫照。

2003年,記者在當年的《琿春日報》工作中策劃、開闢了《琿春中朝、中俄邊境一線村屯紀行》系列報道欄目,在揹包深入邊境一線村屯採訪中,在瞭解了邊疆農村歷史變遷的同時,也親身感受到了久居大山裡的農家在改革開放後的翻天覆地變化。當年仲夏,記者從琿春市春化鎮最偏遠的中俄邊境一線小山村蘭家始發,沿著邊境線一路來到敬信鎮的小盤嶺村採訪時,村裡的一位老漢告訴記者,當年他趕著牛車前往縣城送糧時,需要翻越坐落於村落北側的大盤嶺,上午出發下午才能把糧食送到縣城糧庫,因為大盤嶺時常有老虎出沒,只能選擇在城裡的親屬家投宿,待次日天亮時趕著牛車回村。“如今大盤嶺隧道修通了,去城裡送糧當日就能返回,再也不怕撞見老虎了。”

現如今,與當年被採訪老漢心情同樣愉悅和感慨的不僅僅是琿春的本地人,同時也包括記者在內的許多外來者。當年,記者曾多次打算趁節假日休息之際回老家探望父母,但很多次皆因道路不暢而放棄。琿烏高速公路和長琿城際鐵路的先後開通,拉近了邊城與外界的距離,琿春到蛟河的車程也由過去的10多個小時縮短為不到2個小時,高速公路、城際客專的相繼開通,宣告了邊城通往外界的道路不再十八彎,返鄉探親朝發夕返已經不再是夢,邊疆開放開發後的交通變化,令記者不禁想起一代偉人的著名詩句——天翻地覆慨而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