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巨頭入煉油,民企煉化一體化項目到底能盈利多少?

十三五期間國內煉化一體化項目投資熱度此起彼伏,尤其以民營煉廠為代表的企業將集中在2019年投產,榮盛石化、桐昆股份、恆力股份、恆逸石化這四大民營石化巨頭投資的浙江石化、大連恆力和恆逸文萊這三大煉化一體化項目迎來確定性最強以及利潤最豐厚的紅利時代。

化工巨頭入煉油,民企煉化一體化項目到底能盈利多少?


其中,恆力集團持有大連恆力煉化一體化項目100%股權,恆逸石化持有恆逸文萊煉化一體化項目70%股權,榮盛石化和桐昆股份分別持有浙江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51%和20%股權。

化工巨頭入煉油,民企煉化一體化項目到底能盈利多少?


而根據各公司公告的實際項目進度,一期項目都已順利動土開工,恆力石化2018年下半年極有可能投產。

四大巨頭化纖起家,政策春風中轉向煉油產業鏈


榮盛石化、桐昆股份、恆力股份、恆逸石化這四大民營石化巨頭均是從化纖業務起家。

早期業務主要覆蓋產業鏈中下游的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滌綸長絲及化纖織造等環節。20世家八十年代化纖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進入2010年以後,民營煉廠PTA和聚酯裝置產能不斷擴大,且技術先進運行高效。十三五國家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三去一降一補”的政策號召下,從保證對化工關鍵原料PTA供應穩定角度,四大民營石化企業通過煉化一體化項目向產業鏈上游進軍,打造“原油-PX-PTA-PET-滌綸長絲-化纖織造”的全產業鏈佈局。最終目的在於通過煉油-芳烴-乙烯聯合裝置獲取化纖原料PTA且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從近期的市場基本面來看,滌綸-PTA受到原油高位支撐行情不斷回暖,滌綸-PTA板塊整體表現強勢,尤其是PTA在下游部分閒置產能復產後,其價格走勢強於市場預期。

基礎化工板塊PTA-滌綸產業鏈維持強勁,受到成本帶動、下游聚酯廠開工負荷較高以及行業庫存低位等因素影響,PTA 和滌綸長絲價格延續高位。十三五末下游終端紡織以及服裝行業需求仍將持續改善,因此繼續推薦桐昆股份、恆逸石化,未來有望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煉化企業,後期項目投產後產業鏈盈利向下遊PTA-滌綸轉移擴張。

中長期供需持續改善,市場預期高


從行業發展前景以及政策取向看,目前的國家化纖行業明顯回暖,2017年行業營收、利潤總額同比增速始終維持在14%、45%以上。因此滌綸將維持較高景氣指數,同時將帶動PTA 存在較大的發展前景。從2016年底以來滌綸長絲受益於供需格局改善盈利顯著提升,未來將維持高盈利的一個局面,PTA 供需趨於平衡,PX 進入擴產週期和油價上漲也有利於上述環節盈利的不斷擴大,景氣存在反彈的大概率,因此民營巨頭在通過煉油獲取化工以及化纖原料的產業佈局將獲得非常明朗的業績表現;除PTA自身供需以及市場預期外,民營企業在裝置工藝以及管理方面均具有較大的優勢,以目前原料及產品價格假設,粗略估算浙石化、恆力煉化前期盈利(不含乙烯)有望超過90億元,文萊PMB 項目盈利約為40億元。

從項目進度看:

恆力石化20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目前順利推進,預計10月份試生產。

浙石化一期2000 萬噸煉油項目常減壓裝置目前推進有序,預計10 月具備聯動試車條件,預計2019Q3滿負荷生產。

恆逸文萊一期項目現進入全面施工階段,預計2018年底完工,2019年一季度投產。

化工巨頭入煉油,民企煉化一體化項目到底能盈利多少?


民營煉廠大煉化項目的順利推進,提升了市場預期,市場信心愈發充足,民營煉化盈利前景逐步明朗。通過煉化一體化實現“原油-PX-PTA-PET-滌綸長絲-化纖織造”全產業鏈佈局實現4大民營巨頭的業績騰飛。

民營煉化項目盈利參考


機構關於民營企業煉化一體化項目盈利估算參考


化工巨頭入煉油,民企煉化一體化項目到底能盈利多少?


總體來說,在國際油價處於40-80美金/桶的油價環境下,煉化企業間的競爭遵從市場規律,煉化盈利能力高的企業將獲勝,煉化盈利能力低的企業將被淘汰。只有採用極端Brent波動油價波動假設,據悉2014年第四季度原油價格大幅下挫,在達到月高峰值的112美元/桶和6月份的105美元/桶後,Brent和WTI原油價格分別跌至12月的62美元/桶和59美元/桶。煉化一體化項目才有可能出現虧損,但是越偏重深度化工路線,出現虧損的概率越小。

備註:

1、成品油銷售價格採用了19家山東地煉成品油加權平均價格替代全國煉廠成品油銷售價格,保守估計汽油銷售均價低於全國均價約600元/噸,柴油銷售均價低於全國均價約400元/噸

2、假設了這三大民營煉化一體化項目的管理費用率為3%~5%

3、假設銀行貸款及其他融資渠道的綜合資金成本約為7.5%/年

煉化,未來三年到五年仍是賺錢的好時光


五年來,煉化產業由大走強,發展形勢喜人,但產能過剩、新能源衝擊等問題猶如一道道暗流在不斷湧動。從普遍虧損到躺著也能賺錢,五年來煉化企業的日子越過越好了。“如沐春風!”有人這麼形容低油價下煉化企業的狀態。貼切嗎?確實!但低油價的“春風”能刮多久還是未知之數,況且春風還有料峭之時。

民營煉廠2014年進入低油價時代後煉油成本降低,利潤開始上升。2015年兩權放開後,煉油更成了幾乎穩賺不賠的生意。作為山東最大的民營煉油廠之一,京博石化以350萬噸/年的一次加工能力,於2014年取得了煉油收入200億元、利潤1億多元的好成績。2016年的利潤更是達到12億多元。有數據顯示,2016年,山東省地煉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925億元、利稅318億元、利潤138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了21.7%、79.1%和60%,用“躺著賺錢”形容毫不為過。

數據最直觀地反映了五年來煉化產業的發展情況,但數據只浮於表面。從深層次來看,五年來我國煉化產業的發展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處於一個由大走強的上升期,轉型是主旋律。

化工巨頭入煉油,民企煉化一體化項目到底能盈利多少?


目前國家正規劃在沿海地域空間相對獨立和安全縱深廣闊的孤島、半島、廢棄鹽田建設七大石化產業基地。早在2011年,中國石化就已建成13個千萬噸級的煉油基地、10個高硫油原油加工基地,並形成了環渤海灣、長三角及泛珠三角3個煉化企業集群。此後,中國石化持續發力,加大對旗下煉廠的改擴建。位於長三角的鎮海煉化、珠三角的茂名石化均在原有煉廠的基礎上進行了改擴建,成為了2000萬噸/年級別的大煉廠。2020年左右,鎮海煉化還將實施擴建工程,屆時煉油能力將擴大至3800萬噸/年,年產乙烯240萬噸、芳烴200萬噸,單個企業煉油規模將進入世界前五名,整體煉化一體化規模達到世界級水平。

新項目不會加劇中國成品油市場產能過剩


如今不僅有民營企業入主大煉化項目,三桶油也在積極進軍大煉化項目,因此很多人擔心,會加劇產能過剩的情況嗎?

有機構分析所得到的結論是:新增民營大煉化項目不會加劇中國成品油市場產能過剩,主要原因有:

1)成品油出口量不斷增加,緩解國內煉油行業產能過剩的局面;

2)亞太地區煉油能力轉向低速增長,削弱中國新增煉油產能的影響;

3)國內落後煉油產能加速淘汰、行業集中度上升。

在2018年Brent均價65美元/桶的前提下,即將上線的三個大煉化項目(浙石化煉化項目、恆力煉化項目、恆逸文萊石化項目)預計分別盈利135億元、103億元和55億元(圖表1)。

化工巨頭入煉油,民企煉化一體化項目到底能盈利多少?


大煉化項目利潤預測


國內落後煉油產能加速淘汰、行業集中度上升。從近幾年國家出臺的政策來看,煉油行業將逐步進入“集中度提升”的階段,具體表現在新項目難批覆,落後小產能加速淘汰。

民營煉廠方面,為獲取進口原油使用配額,積極淘汰不合規的落後產能。根據隆眾石化的數據,近兩年民營煉廠共淘汰了8798萬噸/年常減壓裝置,幾乎是同期地煉總產能的1/4。

國營煉廠方面,截至2017年10月,主要國有煉化企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也已相繼淘汰落後裝置197套,合集產能2465萬噸/年。

因此,總體上是一個優勝略汰和產品升級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