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靡不振方便麵的市場觸底反彈,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

隨著時代的發展,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特別是我們的外賣行業,自從有了外賣可謂是解決了一大批人的生活需要,這無疑是給我們的方便麵行業當頭棒喝,很多人都覺得那個充斥著特殊香氣的方便麵時代一去不復返,但是近期萎靡不振的方便麵行業似乎迎來了一絲曙光!

萎靡不振方便麵的市場觸底反彈,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

數據顯示,上半年方便麵市場整體銷量同比成長5.9%,銷額同比成長10.1%。方便麵,這碗以“方便”為初衷而誕生的面,也成為了康師傅和統一的主要業績增長點——2018年上半年,康師傅方便麵事業收益為111.34億人民幣,同比成長8.4%;統一方便麵業務收益為41.5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0%。

可以說,與去年相比,統一的業績上升明顯。資料顯示,統一2017年上半年營收為108.86億元,下滑7.1%;淨利潤為5.696億元,大幅下跌26.5%。

同樣,在經歷了2017年業績的觸底反彈後,康師傅2018上半年財報顯示,收益同比增長8.5%至309.96億人民幣。2018年上半年本集團股東應占溢利同比增長86.59%至13.06億人民幣。上半年兩大主營業務方便麵及飲品發展均呈現出穩中向好的態勢。其中,方便麵事業收益為111.3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8.4%。2018年上半年方便麵事業股東應占溢利同比上升25.3%至6.67億人民幣。

統一在財報中指出,今年上半年收益及毛利的增長主要受惠於方便麵飲料銷售的回溫,以及市場調整銷售通路利潤所致。也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除了市場的回暖,今年初統一開始實施的漲價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利潤的增長。

萎靡不振方便麵的市場觸底反彈,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

新的機遇

在中國方便麵市場整體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湯好味道好”的中高端方便麵品牌湯達人逆勢崛起,韓國農心辛拉麵、日清合味道、新加坡KOKA方便麵、印尼Indomie撈麵、泰國MaMa等眾多國外方便麵品牌紛湧進入中國市場,以超辣為賣點的網紅韓國三養火雞面代購火爆持續脫銷等,這些都在擾動著行業從業者的心,也讓他們彷彿看到了新的曙光。

“味道好”,“沒嘗過、想試試新口味”,“網上很火的”,“別人推薦,買來吃著玩”等等,新一代的消費者對於方便麵的定位不再僅僅是便宜和方便,而更多的開始將方便麵視為消遣零食而非方便速食,由此也將帶來更多消費場景的延伸,各式各樣的線下方便麵館也常常成為打卡聖地。

好玩、有趣、嚐鮮等成為新消費的重點,而價格的敏感度卻在逐步下降。消費者的這種變化,也為方便麵企業打開了從過往利潤空間持續受到壓縮的價格戰困局中脫身的通道。通過原料與工藝的改良和口味的創新,推動方便麵行業整體由低端速食向中高端健康化零食化轉型升級。

高端方便麵的熱銷或許跟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有關。不知道你注意到了嗎,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上,各種網紅泡麵、甚至網紅泡麵鍋都時常刷屏。現在很多年輕人吃方便麵,並不是單純為了方便、填飽肚子,更是為了改善口味。換句話說,好的方便麵吃起來,也是一種享受。據說,很多年輕人買回去都是要經過二次加工的,在方便麵里加上自己喜歡吃的食材,煮一煮再吃。

萎靡不振方便麵的市場觸底反彈,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

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

方便麵市場回暖,有人就此定性為消費降級,也有人則認為非但沒降級反而升級了,因為增長點在高價面、高端面上。

“整體來看,肯定是消費升級,只不過,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有不同消費場景,會選擇不同品牌、不同檔次。”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解釋,不應該簡單定性為升級或者是降級,從產業端結合消費端來看,方便麵市場如今呈現的是消費多元化。

朱丹蓬表示,中國的消費已經從以前的高端、中端、低端裂變成為六個層級,即:超高端、高端、中高端、中端、中低端、低端。六個不同層級的人群,在不同的場景以及不同的時間,他們的消費思維以及消費行為有不同變化。從產業端結合消費端來看,整個消費的分層是必然的。

萎靡不振方便麵的市場觸底反彈,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

消費降級不是消費升級的對立面,在現實生活中,消費升級與消費降級現象並存。比如在較為平價的優衣庫購物、在便利店吃速食、在家吃泡麵,同時也可能花較多的錢買一個愛馬仕的包,買高級化妝品等。此外,一線城市的消費降級,對三四線城市來說有可能是消費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消費端在不斷倒逼產業端升級以及創新。“前兩年之所以方便麵銷量下滑,正是因為產業端沒有符合消費端核心需求和訴求。而一旦產業端做出相應的創新和升級,消費者的依賴度、購買頻率就會恢復。

在朱丹蓬看來,未來,中國的方便麵市場非常有前景。

“之所以對於中國方便麵非常看好,首先因為方便麵作為主要的補充性品類,在市場上是不可缺失的。此外,關鍵的問題是,我們的方便麵廠家,有沒有進行持續的創新升級,有沒有對接滿足消費者的核心需求和訴求,這是決定品類市場是否的有明天的核心因素。”

由此可以看出:企業應當持續地向消費者學習、聆聽,研究消費者的取向和喜好,這才是能夠贏得消費者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