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哔哔,前方到站火星……这可能是一条将要发往太空的短信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社(ID:CNS1952)

18日,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太空探索与人类未来”分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介绍了中国太空探索领域诸多规划。

据悉,我国将于2020年和2028年进行两次火星探测任务。

哔哔哔,前方到站火星……这可能是一条将要发往太空的短信

资料图:火星

中国探测器将于2021年着陆火星

计划于2020年发射,经过10个月飞行后到达火星;将探索建设开放共享的商业航天发射场

2028年左右进行第二次火星探测

中国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李国平介绍,我国正在规划深空探测工程,初步明确了四次任务。第一次任务计划在2020年7月发射火星探测器,预计经过10个月的飞行,2021年到达火星,着陆火星表面并进行巡视探测。

其后,计划在2028年左右进行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采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

我国还将进行小行星探测,并在2030年前后开展木星系探测和行星系探测。目前火星第一次探测任务正在实施,后面三次任务正报请国务院批准。


今年12月,我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以此为起步,我国月球探测第四期工程将在2030年前初步规划四次任务,其后再建设月球科研站。  

建设无人和载人月球科研站

在“太空探索与人类未来”分论坛上,李国平介绍了上述规划。

月球探测第四期工程第一次任务是嫦娥四号,第二次任务计划为第二次采样返回。接着,中国计划在月球南极和北极实现探测器着陆探测。

哔哔哔,前方到站火星……这可能是一条将要发往太空的短信

资料图:图为嫦娥四号着陆器月面着陆效果图

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供图

李国平介绍,最终中国还要建设月球科研站,这里包括机器人探测,“也肯定包括载人月球科研站,这是更长远的任务。”

长征九号计划于2028年首飞

在火箭领域,据李国平介绍,长征八号新型火箭正在研制中,该火箭配置了两台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捆绑了2台2.25米直径液体助推器,计划2020年发射。

我国正在开展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的论证,瞄准深空探测需要。长征九号将超过90米长,芯级直径达到10米,低轨运载能力100吨左右,初步设计最高140吨,将是长征五号运载能力的5倍,计划在2028年首飞。

李国平表示,在空间进出方面,我国正在开展天地往返可重复使用运输系统研究,探索火箭助推器自动回收,主要解决安全性问题。另外,我国开展了火箭动力重复使用。这些工程还在起步阶段,需要若干年研发之后才可以进一步实施。

人类未来或在别的星球上继续繁衍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当天在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星’征程”专题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建生在论坛上做《天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科普报告时表示,再过几十亿年,地球终将毁灭,但未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可能保留人类基因,使人类在别的星球上继续繁衍。

哔哔哔,前方到站火星……这可能是一条将要发往太空的短信

资料图:浩瀚的宇宙

他介绍说,今天的地球很不太平,政治家们列举出包括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一系列地球面临的问题,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不过,这些都是地球上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而地球面临比以上所有灾难更严重的灾难并不是地球本身引起,而是地球作为一个天体所处的宇宙环境引起——因为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太阳系由八大行星和数不清的小行星汇集而成,这个环境对地球很不安全,一次小行星或者慧星的撞击就可能造成地球上整个人种的毁灭。

例如:1994年发生的慧星撞击木星事件,“如果这个事件不是发生在木星而是发生在地球,地球就要遭受灭顶之灾”。

陈建生指出,

即使地球可以逃脱小行星的撞击,地球上所有的物种最后也必定要全部毁灭,因为再过几十亿年,太阳要演化成红巨星,其表面会膨胀到把整个地球都吞灭。

“政治家们考虑人类命运是百年量级的未来,而天文学家考虑的人类命运是几十亿年的量级,天文学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保卫地球上的人类免受灭顶之灾。”

他认为,几十亿年后在地球不可避免毁灭之际,科学技术大概不可能挽救地球上几十亿人的生命,但有可能挽救人类的基因。现在离地球毁灭还有很长时间,这么长时间内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可能通过星际航行把极少数人迁移到别的星球,从而保留人类的基因,使人类在别的星球上继续繁衍。

陈建生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也只有一个共同的宇宙

哔哔哔,前方到站火星……这可能是一条将要发往太空的短信

科学技术是造福人类最强大的武器,发展科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占据重要地位,探索宇宙、开发宇宙是全人类的事业,浩瀚宇宙不可能只有个别地区、个别国家来完成,必须是集全人类的智慧才能完成的使命。

关于小天体撞击地球的话题,中科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则在专题论坛上表示,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完全有智慧和能力, 防御引起极大灾害的小天体撞击地球事件,保护地球的万物生灵。他说:“人类是地球的保护神,科学技术是地球全部生命的保护神。”

今后几十年内很可能找到地外生命迹象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教授、知名华裔天文学家林潮在专题论坛上提出,虽然太阳系内的征探迄今仍未发现地外生命迹象,但宇宙中有大量的类地行星在宜居区中,在今后几十年内,人类很有可能找到地外生命的迹象。

他分析说,为什么人类至今还没有看到其他智慧生命?根据适应能力的“峰”与“谷”理论,地外智慧目前可能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陷入演化“谷”;二是进入了非线性的饱和;三是卷入自制的灾难;四是普遍存在,受限于科技,无法交流。

林潮总结称,考虑到系外行星普遍存在、行星系统有多元的特征、行星的轨道结构是形成环境与行星迁移所造成,以及宇宙中有大量的类地行星在宜居区中等因素,

“相信在将来几十年里,很有可能找到地外生命的迹象,地外生命的发现也将根本地改变我们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哔哔哔,前方到站火星……这可能是一条将要发往太空的短信

他同时强调,人类在寻找地外生命的过程中,找到了或者没找到,结果都具有深刻的科学意义。

综合:中新网、新京报

途途整理发布,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