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用兵這麼厲害,項羽爲什麼不重用他?

項羽與韓信是楚漢之際最為耀目的兩位軍事天才,可是這兩位軍事天才的人生都是以極慘的悲劇收場。項羽的個性“剛”,寧死不過江東,最終自刎於烏江之邊,死的極為壯烈,宛如一曲悲歌;韓信個性“柔”,能忍人之不能忍,最終卻死於婦人的陰柔之手,死得真讓人覺得悽悽慘慘切切。項羽之死可以說得上是韓信一手促成的,可是項羽一死,韓信卻也無存在的價值了,最終被大漢王朝卸磨殺驢了。所以,有許許多多的人都為項羽當初沒能重用韓信而哀嘆不已。今天我就來分析一下,項羽沒能重用韓信的原因所在。

韓信用兵這麼厲害,項羽為什麼不重用他?

據陳平所言:“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這就是說項羽在用人方面“任人唯親”,至於項羽為何“任人唯親”,我認為主要有下列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項氏叔侄起兵就是以項氏宗族力量為依託的,說白了,就是個家族企業,所以“項家軍”的力量構成跟陳勝吳廣的起義軍以及劉邦被推為首領的沛縣起義軍是有顯著不同的。既然是家族制企業,那用人方面肯定是傾向於相信自家人了。

韓信用兵這麼厲害,項羽為什麼不重用他?

第二方面;深受楚國“用人制度”的傳統文化影響,有個成語叫“楚才晉用”,原出處於《左傳》中“雖楚有才,晉實用之,”一句。元代政治家耶律楚材的字叫“晉卿”,也是取的“楚才晉用”之意。我們看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曆史,便於我們考證的,楚國最高級的兩個官職“令尹”與“司馬”,幾乎清一色的是由出自於楚國的公族人員擔任的,至於其他職位也就可想而知了。其實楚才又何止只是為晉用,還為吳所用、還為越所用。吳越爭霸時期的雙方核心智囊人物,吳國方面,不但伍子胥是來自於楚國,就連那個深受吳王夫差寵信的伯嚭也是來自於楚國的。而越國方面,輔助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破吳稱霸的范蠡、文種等原也都是楚國人。所以就不難理解吳起在楚國變法,楚悼王一死,吳起就為舊貴族所殺了,其變法也就自然廢止了。楚國的“用人制度”的文化其實就是“親中選能”,外人是很難進入楚國高層核心的,這種狀態只是到了戰國的後期才稍微出現了一下鬆弛。

韓信用兵這麼厲害,項羽為什麼不重用他?

所以,“項家軍”的家族制企業的特點以及楚國在“用人制度”上的傳統文化影響應該是項羽沒有重用韓信的一個原因,但我認為這還不是根本原因所在。因為龍且、英布、鍾離昧、季布等人都是項羽手下最為得力的大將,他們都深受項羽的重用。那為何項羽沒有重用韓信呢?我認為是兩人作戰思想的不同決定的,韓信曾在項羽手下當差,肯定是提過不少意見與想法,可惜項羽都沒有采用,要不然後來也就不會抱怨曾經在項羽手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了。

韓信用兵這麼厲害,項羽為什麼不重用他?

放著韓信這樣的曠世奇才沒人能慧眼識英雄,一直不得重用,是對人才何等的不尊重,所以眾人紛紛反叛,離開了項羽。項羽不善於留住人才,項羽身邊也沒有伯樂識得韓信這個千里馬,總會有人識得,這個是就是蕭何和夏侯嬰。正是因為這兩個的舉薦,韓信才得到了劉邦的重用。

可惜的是,反秦大業項羽不需要借他人之手,但爭奪天下卻失去了他人援助,人才流失,韓信只是其中一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項羽優勢漸失,最終落得自刎烏江之畔。可悲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