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絲路上的藍色貨櫃」:歐亞間的跨文化經濟交流專列

“新絲路上的藍色集裝箱”:歐亞間的跨文化經濟交流專列

從2019年開始,萬里歐亞經濟走廊上即將出現標誌為“新絲路上的藍色集裝箱”的國際文化經濟交流專列,每個年度中,一列由中國北京始發,經停歐亞9國首都和15座城市,終到德國杜塞爾多夫;另外一列由德國杜塞爾多夫始發,經停歐亞15座歷史文化名城,終到中國北京。列車車廂內承載的主要內容包含政治、經濟和文化三大板塊,列車經停歐亞11個國家,並在選定的每個地區和城市舉辦為期7天到10天的政治、文化和經濟活動,每次每列單向行駛耗時180天左右。這項大型國際跨文化傳播交流活動由德國相關政府機構、中國駐杜塞爾多夫總領事館、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德中藝術設計交流協會(DCKD)等機構共同發起,由DCKD具體策劃執行。從2019年至2023年為第一個五年計劃,在運行過程中將不斷完善、以臻完美。

“新絲路上的藍色集裝箱”啟動了“一帶一路”上大規模跨文化傳播與交流的序幕,在持續運行中將不斷豐富和創新跨文化傳播方式和手段,變革傳統對外傳播觀念,造就跨文化傳播理論研究的新視野、新理論和新成果。

  • 在實踐中探索跨文化傳播的有效方式

“新絲路上的藍色集裝箱”項目擬定了政治、文化和經濟三大活動板塊。作為核心內容之一,文化板塊包括每年通過項目專業的文化和學術委員會在世界範圍內遴選文化、哲學、藝術、音樂、歷史和理論方面的傑出人士,乘坐該“新絲路上的藍色集裝箱”文化列車,入住列車集裝箱工作室,通過面對面方式宣揚“一帶一路”的人文精神。

經貿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每年在“新絲路上的藍色集裝箱”專列沿線選定的國家和地區城市舉辦各種形式的活動,為沿線各國的經濟發展帶來最切合實際的經濟及商業合作方式,併為各國在當前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帶來切實有效的解決途徑和方法,促進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互利互惠,增進沿線國家和地區城市之間的經濟友好合作關係,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

以“一帶一路”經貿“利益共同體”建設為背景,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依歸的跨文化傳播活動是一項規模浩大的工程,體現了中國引領、各國響應、全球背景、世界參與、共同繁榮等全新特質,是人類歷史上一項具有高度實踐性和創新性的跨文化傳播工程。

需要結合這一文化工程的全新特質進行具體的實踐和創新,建立起這項浩大工程的一磚一瓦。

“新絲路上的藍色集裝箱”項目創意涵蓋了這一跨文化傳播浩大工程中的一些重要元素,通過精心設計的大量具體活動,在有限時空中展開無限擴展的文化旅程,這項具體實踐是在歐亞之間打造“命運共同體”的具體努力和創新,也為21世紀跨文化傳播理論創新提供了最前沿的素材。

  • 創新跨文化傳播手段以優化效果

在人類歷史進入現代的一百多年中,大規模跨文化傳播的主導方式是大眾傳播,各類新聞信息和政治、經濟、文化等資訊主要通過報刊雜誌、廣播電視以及互聯網等大眾媒介進行傳播。對比之下,“新絲路上的藍色集裝箱”跨文化傳播方式可以說是返璞歸真,以一種看似更為原始的人際傳播方式,創新出豐富多彩、出人意料的傳播效果。

伴隨著眾多具體文化傳播交流活動的展開,來自中國和歐亞各國的藝術家、學者、企業家、投資人、政治名流以及為數眾多的公眾,以面對面的方式參與到各類藝術會展、文藝演出、學術演講、職業培訓、經貿洽談、政治對話等具體活動中,品嚐文化盛宴,以一種非常現代的面貌復活了古代絲綢之路的跨文化傳播景觀。這是向古老人際傳播的迴歸,其中也伴隨著最直觀、最強烈的人內傳播感受與感悟。每年兩列對開的文化列車累計搭乘的文化精英人士預計達3000人次,列車沿線計劃停留11個國家、30多座城市,全年累計舉辦各類會展、演出、演講、展覽、商貿洽談、合作論壇等活動60多場次,平均每次直接間接參與人數測算達到1000餘人。該項目還計劃協調歐亞鐵路沿線11國的數十所知名大學,開展各類學術講座、合作研究等活動,每年直接或間接參與的學者學生預計達數萬人次,以上參與人數總規模將達到20萬人。

這項跨文化傳播工程將重點吸納中國相關高校學者參與到歐亞各國學術交流中,進行跨國合作研究,並在這一具體項目運行過程中,創新跨文化傳播手段,豐富跨文化傳播理論,最大程度提升跨文化傳播效果。

此外,“新絲路上的藍色集裝箱”列車將在沿線各城市停留,在各國各城市建設的永久展示區將長期舉辦活動,每年舉辦時長10個月的展覽和交流活動,預計吸納的人數達到數百萬。

  • 創新發展跨文化傳播的內在機制

“一帶一路”背景下跨文化傳播的主要驅動力之一來自於市場,它的運行機制也應該遵循市場化原則,在不斷摸索的基礎上摒棄陳舊的文化傳播理念和方式,創新當代跨文化傳播的新觀念、新理論,創新跨文化傳播的市場化機制,“新絲路上的藍色集裝箱”項目的策劃和運行也為人們提供了這方面的啟示。

“一帶一路”運行實施的根本機制是市場化,所有合作開發、貿易往來均本著協商洽談、雙方自願、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則,依靠市場進行資源、資金以及相關利益的調配,依靠市場造血功能維持“一帶一路”的可持續發展。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跨文化傳播也應該遵循同樣的市場化原則,依靠市場力量一步步推動跨文化傳播活動的發展,離開了市場機制,跨文化傳播將難以為繼。

“新絲路上的藍色集裝箱”跨文化傳播項目需要投入巨大資金維持其常年運行,為展開這項工程,DCKD已經投入巨資定製了用於搭載人員設備的兩輛專列,修建了部分永久性專用展覽場所。與此同時,邀請世界各國藝術家、學者、企業家、政治名流搭乘專列參與各種文化交流,也需要支付必需的差旅等費用,而僅僅依靠德國政府撥付的有限經費難以承擔如此巨大的開支。

“新絲路上的藍色集裝箱”跨文化傳播項目,充分考慮到市場機制在項目運行過程中可能發揮的作用,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逐步探索切實可行的盈利方式,培育自身造血功能,維持“新絲路上的藍色集裝箱”的正常運行。探索中的方案包括在德國和其他相關利益國家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通過相關利益方經營藝術品展賣、文藝匯演、職業培訓、高峰論壇、學術合作、經貿洽談、場館出租等項目獲取市場利潤。鑑於“新絲路上的藍色集裝箱”跨文化傳播項目的國際傳播影響力,充分利用項目本身的文化傳播影響力以及國際廣告效應,吸納中國、德國和歐亞其他相關國家投入資金、合作推廣的發展思路也正在付諸實施。

此外,為了配套“新絲路上的藍色集裝箱”跨文化傳播項目,DCKD正在全力打造一個功能齊全、全天候運轉的跨文化傳播媒體中心,對“新絲路上的藍色集裝箱”優質文化資訊進行二次傳播。媒體中心的傳播行為本身既構成了新的跨文化傳播形式和內容,同時其內容產品也為中德交流提供了真實全面和藝術化的歷史資料。更為重要的是,媒體中心每天巨量產出,旨在進行大規模二次傳播的優質媒體產品本身也具有潛在的市場價值和盈利功能,包括新聞、紀錄片、新聞圖片以及文化資訊、物流資訊、投資信息、商貿金融信息在內的大量優質媒體產品通過自己建立的網站、報刊、會展中心及時傳播,可以吸納大量廣告投入;還可以通過發售高端政治、金融、投資以及合作峰會的報道權、轉播權獲取收益;一些高端合作科學研究、學術講座發表也可以發展成為盈利項目。

“新絲路上的藍色集裝箱”項目啟動,歐亞國際鐵路大動脈上即將揭開歐亞之間跨文化傳播的序幕。作為典型個案,對這一大型跨文化傳播行為進行跟蹤研究,可以及時積累當代跨文化傳播經驗,發現跨文化傳播規律,在此基礎上拓展和提升跨文化傳播理論建設。

(本文系陝西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卓越傳媒人才培養模式與實踐”(17BZ039)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原標題:歐亞間的跨文化傳播戰略與實踐 —“新絲路上的藍色集裝箱”為例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