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高校学费“涨声一片”!陕西一二本增幅较小,民办高校成主力

近日,全国高校纷纷开学,准大学生们很快就要成为大学新生了。在开学之际,上大学需要多少学费自然是考生和家长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据了解,随着物价水平大幅攀升、高校教育培养成本不断增加,现行收费标准已无法保证高校的正常运行。在此背景下,全国各省高校纷纷开启“涨价潮”。

最近几个月,媒体也相继报道了河北、安徽、云南、陕西等省份“涨学费”的消息,这些省份基本都确定了涨价方案或已启动学费调整程序学费。而从几个省份公布的方案来看,一本和二本高校涨幅相对较小,民办高校成为涨学费主力。

四省高校涨学费,民办高校成主力

安徽:已启动学费调整程序学费,今年暂不上涨

2018年3月23日,安徽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学费标准调整听证会正式召开,会上公布了安徽省的具体学费调整方案。

安徽省的具体学费标准调整方案如下:文科类专业4300元/生每学年、理科类专业4700元/生每学年、医学类专业5000元/生每学年;大学类拟调整为:文科类专业4600元/生每学年、理科类专业5000元/生每学年、医学类专业5300元/生每学年;艺术类专业拟调整为:8000元/生每学年。

根据拟调整方案,同时赋予高校一定的收费自主权,高校可以根据办学成本、学科建设等情况,自主决定不超过全部专业数25%的优势专业,执行学费标准上浮不超过10%政策。

不过今年包括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等十多所省属高校学费,较往年并未上涨。

河北:公办高校17年学费未上涨,最高上浮20%

2018年7月份,经河北省政府同意,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对河北省公办普通高校学费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并适当调整了本科学费标准。

河北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学费标准调整为:文科类每生每年4600元,理科类每生每年4900元,医学类每生每年5200元,艺术体育类每生每年8000元。学费标准调整实行“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从2018年秋季入学新生开始执行,在校老生仍按原规定执行(特殊规定除外)。

陕西:一本、二本增幅较小,民办高校成主力

根据相关数据表示,2018年与2017年相比,陕西省高校的学费均有增长,其中一批次本科平均学费增长了126.21元,占比为2.2%;二批次本科平均学费增长了206.24元,占比为3.6%;三批次本科平均学费增长了1819.89元,占比为9.7%;高职类平均学费增长了70.60元,占比为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其中一本、二本及高职专科类平均学费增长幅度不大,但因三本高校学费的基数本身较高,加之从2016年开始学费就已经开始增长,所以今年三本高校的平均学费涨幅较为巨大。

云南:10所民办高校学费上调,最高2.98万/年

云南省物价局发布信息: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等10所省属民办高校已报送调整(或制定)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的备案报告,并将从2018年秋季学期起入学的学生开始执行。

而这也是继2015年9所省内民办高校涨价后的第二次大规模上调学费标准。2015年,云南省9所民办高校学费集体上调,其中涨幅最低的每年上涨1500元,涨幅最高的是每年上涨10000元,而今年,10所民办高校的学费涨幅在10%以上。

从本次民办高校学费上涨幅度来看,除部分学校的个别专业学费为1.45万元/年外,大多数学费在1.6万元/年~1.9万元/年之间。而艺术类为学费最高专业,均打破2万元/年大关,其中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艺术类专业调整后学费收费标准达到2.98万元/年。

高校为什么要涨学费?

据了解,物价上涨、高校生均培养成本增加都是高校学费涨价的主要原因。

就学费标准调整原因,根据今年5月召开的河北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学费标准调整听证会指出:

一是高校的生均培养成本逐年提高,河北省现行公办普通高校本科学费标准制定于2000年,已17年未做调整,本科(一般专业)学费标准在全国排第20位,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根据河北省物价局成本监审结论,2015、2016、2017年河北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生均培养成本分别为17810元/年、19633元/年和22027元/年,成本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是改善高校办学质量的需要。从总体上看,河北省高校在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在实验室、图书馆等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缺口,不能完全满足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要求。

三是保障高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当前,河北省正在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高校办学实力和创新能力,迫切需要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分担,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为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针对学费上涨,2016年海南省有关专家也表示,海南省高等学校的各项支出不断加大,4所本科院校生均培养成本从2006年的1.2077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2.2311万元,8年增长了84.7%。

江西省教育厅相关人士也表示,在高校学费标准调整过程中测算出2014年省内高校生均培养成本平均值为1.91万元/生,由此确定调高高校学费。

恢复高考以来的历次学费调整

翻阅恢复高考40年以来历史发现,从上世纪80年代首次征收学费至今,中国高校学费上调幅度已经超过25倍,这一局面主要由3次学费上调产生,个中原因与中国经济发展和教育部的历次规定不无关系。

1989年:高校收费改革元年,象征性交200元

1985年,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等教育“可以在计划外招收少量自费生,学生应交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从此,开始实行高等教育收费双轨制。

1989年大学开始收费,象征性地只收200元,是当年城镇居民平均收入1376元(国家统计局数字)的1/7,加上其他开支,平均以每年600元算,供养一个大学生的费用占居民年收入的50%左右。

1996年:“并轨招生”,高校学费涨至2000元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一些地区学费涨过2000元,引起轩然大波。同年,原国家教委在《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高等教育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

2000年:招生并轨改革完成,各地高校收费标准猛涨

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也正是从2000年开始,各地高校收费标准猛涨,普遍提高15%左右,有的地区提高20%,学费超过4000元。

2013年:学费解禁,费用涨幅超过50%

2001年至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每年都要专门下发通知,强调“高校的学费和住宿费的标准要稳定在2000年的水平上,不得提高”。

2007年,不少省份开始酝酿调整高校学费。当年5月,国务院要求“今后五年各级各类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标准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相关标准”。这让高校学费调整工作又进入五六年的“休眠期”。然而5年期限一过,各地高校学费涨声一片。

对于高校“涨学费”热潮,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