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了,曾經滿地堆放的鞋子,現在有了解決的方法了……

家庭主婦的煩惱,你永遠不知道,你看一進門,滿地亂七八糟的鞋子,靠在牆邊動不動就倒的雨傘,還有小寶貝擋路的娃娃車,讓玄關變得又擠又難走,但是明明已經有鞋櫃了,為什麼卻還是亂到不行呢?如何解決家裡髒亂差?

一.解決鞋子的收納

Q:我有平底鞋、靴子,還有很多高跟鞋,再加上老公的大鞋和小孩的小鞋,什麼樣的鞋櫃能夠放置不同種類的鞋子呢?鞋櫃怎麼挑選,今天全部教你!

有福了,曾經滿地堆放的鞋子,現在有了解決的方法了……

tips1:鞋櫃深度以35~40公分為主

男女鞋的大小不同,但一般來說,鞋子依人體工學設計,尺寸不會超過30公分,當然除了超大與小孩的鞋以外,因此鞋櫃內的深度一般為35~40公分,讓大鞋子也能放得剛好,不會突出層板,顯得突兀。如果要考慮將鞋盒放到鞋櫃中,則需要38~40公分的深度,在規劃及製作鞋櫃前,記得先測量好自己與家人的鞋盒尺寸做為依據。如果還要在鞋櫃內擺放羽毛球球具、吸塵器等物品,深度則必須在40公分以上才能使用。

有福了,曾經滿地堆放的鞋子,現在有了解決的方法了……

tips2:層板間距密依據鞋高彈性運用

鞋櫃高度通常設定在15公分左右,但為了因應男女鞋有高低的落差,建議在設計時,兩旁螺帽間的距離可以密一點,讓層板可依照鞋子高度調整間距,擺放時可將男女鞋分層放置,例如低跟的平底鞋或童鞋可放在12公分高的那層,高跟鞋則放在18公分高的那層,一般便鞋則放在15公分高的那層,這樣的彈性運用不但能提升鞋櫃的使用性能,也能因應未來會添購不同鞋款的可能性。

有福了,曾經滿地堆放的鞋子,現在有了解決的方法了……

tips3:千萬不要出現「半雙」的空間

鞋櫃內鞋子的置放方式有直插、置平、斜擺等方式,不同方式會使櫃內的深度與高度有所改變,而在鞋櫃的長度上,以一層要能放2~3雙鞋為主,千萬不要出現只能放半雙(也就是一隻鞋)的空間,這樣的設計是最糟糕的設計。

tips4:斜板+橫杆適合高跟鞋愛好者高跟鞋多的人

鞋櫃內可以斜板加上不鏽鋼杆勾著擺放,優點是能一目瞭然鞋子的樣式,容易挑選要穿的鞋子,但缺點則是佔空間,放的數量會變少,在決定設計方式前,務必考察清楚。

Q:回家脫掉鞋子後,還要走一段路才能把鞋子放進鞋櫃,當手上提著大包小包時,就變得很不方便,最後也懶得把鞋子放回鞋櫃了,所以雖然有了鞋櫃,玄關卻堆滿鞋子,鞋櫃到底要設計在哪裡最好呢?

有福了,曾經滿地堆放的鞋子,現在有了解決的方法了……

tips5:先了解動線並將鞋子依使用頻率分類

設計鞋櫃前應先了解大門到室內的動線如何,如果鞋子能夠集中放置最好,但若空間不足,例如陽臺空間太小,則可採取分區放置,將常穿的鞋子放在方便拿取、靠近動線的鞋櫃,其他鞋子可放置更衣室或其他區域。

有福了,曾經滿地堆放的鞋子,現在有了解決的方法了……

tips6:鞋櫃要在離進門處最近的位置以動線來說

鞋櫃位於大門進門處的玄關位置最佳,一進門即可穿拖,但若空間條件無法有玄關,則可用屏風兼做鞋櫃的方式,不但有區隔的功能,也能讓空間達到極大化。如果是透天式住家,會有一樓大門及地下室的車庫門,這時鞋櫃則要分別設置,才能滿足不同進出動線時的需要。

Q:每次要從鞋櫃拿鞋子出來穿,不是手要伸長才拿得到,就是手被層板卡住,如果放兩排又很難拿到裡面的鞋,到底鞋櫃的深度、高度該怎麼規劃?

有福了,曾經滿地堆放的鞋子,現在有了解決的方法了……

tips7:高度要比鞋子再高一點才好拿

鞋子的平均高度通常不超過15公分,因此平均一層的收納高度以不超過20公分,大約多一個拳頭的空間,最適合收與拿的動作。高度的規劃尺寸也必須要考察手的使用空間,因此高度設計不宜只以鞋子的高度為主,以為這樣可以放更多,但其實並不符合拿取時的便利。

有福了,曾經滿地堆放的鞋子,現在有了解決的方法了……

tips8:雙排設計可利用層板、抽板放置鞋子鞋子

如果可以雙排放置,鞋櫃當然可以收納更多的鞋,但前提是深度必須夠深,如果是層板設計,前排以常穿的鞋子為主,後排則擺放非當季或較不常穿的鞋子,如果想要同時一目瞭然前後排的鞋子,避免後排鞋子永遠拿不到的情形,也可搭配滑軌五金,做成可拉出的抽板,但因為需要裝設軌道,所以價格會較貴,也勢必要犧牲一些空間。倘若鞋櫃深度很窄,也可考慮做斜拉式的設計,配合空間條件。

以上所說問題,瑪格定製家居都可以幫你完美解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