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究竟掠奪了多少財富?光是大興安嶺,便埋葬諸多財寶

“撿洋落”,相信很多老東北都不會對這個詞感到陌生,當年由於國民政府對蘇聯方面施壓,導致蘇聯方面原本要轉交給八路軍的一大批裝備都無法正常交接。好在蘇聯遠東方面軍在徹底擊潰關東軍前,關東軍將包括2600門各式火炮以及15萬支步槍遺棄在了崇山峻嶺之中。尋找這些被關東軍遺棄的裝備,就成了當時八路軍的一大重要任務。

二戰日軍究竟掠奪了多少財富?光是大興安嶺,便埋葬諸多財寶

但東北作為日本東亞地區的重要堡壘,除了軍火以外,還儲存著其他的東西——比如,糧食,文物,黃金。由於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的海運能力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這些原定於運往日本本土的物資除了少部分被繳獲或是就地銷燬外,絕大多數都被狡猾的日本人藏匿。日本人想得很簡單——我們得不到的東西,你們也別想得到。

自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軍炮擊東北軍駐地北大營,揭開了侵華戰爭的序幕。在一九三一年到一九四五年這十四年期間,日本關東軍在東北的崇山峻嶺之間修築了無數的永久性防禦工事。但隨著日軍在中國戰場上不斷失利,這些堅固且隱蔽的堡壘不再僅僅是作為防禦工事,更是作為文物以及黃金的儲藏地。

二戰日軍究竟掠奪了多少財富?光是大興安嶺,便埋葬諸多財寶

1956年,一個牧童在及其偶然的情況下,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山洞。在當地村民的幫助下,鎮政府很快組織起了人力,針對這個奇怪的洞穴進行了勘查。最開始,人們以為這只是一個天然形成的地下洞穴,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帶有日文的軍用罐頭以及餅乾被發現,人們意識到:這很可能是當年的日軍留下來的物資基地!

當時國內很多的文物專家都建議在外興安嶺地區展開大規模的發掘行動,爭取將那些日本人掠奪走的文物收集回來。但周恩來總理再三考慮之後,還是決定放棄發掘工作,其原因有三:一,日軍的永久性工事內可能存在一些觸發式爆炸物,貿然發掘危險性過大;二,外興安嶺地形複雜,人跡罕至,發掘難度過大;三,這些永久性防禦工事作為日寇計劃死守的地區,儲存的文物數量不會太大,而二戰時期的日軍裝備已經意義不大,大規模發掘得不償失。

二戰日軍究竟掠奪了多少財富?光是大興安嶺,便埋葬諸多財寶

雖然國內始終沒有組織大規模的挖掘的前往外興安嶺等區域,但一些自發組織的小型團體卻始終沒有減少過。一些倖存下來的老東北或是苦工也說過,日本人曾經用卡車大量往山中運送一些物資。毫無疑問,東北確實埋藏著無數的財寶以及文物,只不過目前還沒有人能將其喚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