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被行政化愈演愈烈,到底是谁之过?

现在多数高校都实行聘期制,一个聘期的时间为四年;每个聘期都规定了相应的任务,并且每一年也规定了相应的任务。正所谓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所考核的内容主要由科研、教学以及服务三大块。很多高校只考核科研与教学两大内容,很不幸的是,我所在的单位不仅要考核科研、教学,而且还要考核服务。

高校教师被行政化愈演愈烈,到底是谁之过?

科研考核的内容都有定量的规定,内容大致为项目到款多少钱,项目的级别,发表的论文的档次,授权发明专利的数量,以及所获得的奖项等。教学考核的主要内容大致为每年必须给本科生上多少学时的课程,指导多少个毕设,以及四年必须完成的教学工作量等。而服务考核说好听点就是服务社会、服务学生以及服务学校,说难听就是义务劳动。服务考核意味着你每年必须干一些除了教学与科研之外的事情,比如兼职秘书、班主任、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监考、参加学校的活动等等。

高校教师被行政化愈演愈烈,到底是谁之过?

正是因为有服务考核,学院设定了各种兼职秘书,比如各专业学位点秘书、科研秘书、排课秘书、教学评估秘书、研究生秘书、毕设秘书、教学实践秘书、实验室管理秘书以及班主任等。特别需要提醒的,在我这里班主任可是得干活的,而不是仅仅挂个名,学生有事都是找班主任,而不是去找辅导员。这些兼职秘书都是由专任教师兼任。可能你很好奇,找一两个全职人员负责就全面可以解决问题,为什么还要这么多专任教师担任各种各样的兼职秘书?其实,我也很纳闷,但仔细想想,这有什么奇怪的呢?因为教师得为学校、社会以及学生服务,做各种兼职秘书,挣点服务分,才能体现教师高善的情操。

高校教师被行政化愈演愈烈,到底是谁之过?

这一背景下,教师被行政化越来越严重。那么什么是教师被行政化呢?通俗的讲就是将本由行政人员做的事,转移到教师身上;而教师被迫去承担这些不属于自己的任务。据我观察,教师被行政化现象愈演愈烈。例如:以前毕业论文的归档由学生将材料整理好,交由全职教务员完成签字验收;而现如今却将这一工作转嫁到教师身上,由指导教师签字验收,然后交给教务员。又如:以前的教学材料,由教师整理好交由教务员签字验收归档;而现如今却改为由任课教师另找其他教师签字,然后将交由教务员归档。以上仅仅只是教学方面的工作转嫁,其他方面的也有不少事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高校教师被行政化愈演愈烈,到底是谁之过?

那么教师被行政化有什么危害呢?

第一,加重教师的工作量,使其本来就少得可怜的时间变得更少。

第二,更加不重视教学。因为教学工作繁重,而且非常容易出事故,比如不小心漏报成绩,误报成绩,归档材料缺漏,上课迟到等等,而这些都是严重教学事故,一旦被定性为严重教学事故,评职称没有希望,且聘期考核不合格,还得降级。那如何避免这些事故呢?除了自己小心,严格按照各种规章制度,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源头上杜绝,也就是少上课或者不上课,只要完成考核的最低教学工作量就行。

第三,造成教师与行政人员的矛盾。将行政人员的工作转移到教师身上,教师心理肯定不爽,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矛盾。

第四,造成不公平。行政人员将工作转移给教师,他们还是拿同样的工资,而工作量却减少了,而教师呢?工作量增加了,收入却没有增加。这样在一定程度就造成不公平。

高校教师被行政化愈演愈烈,到底是谁之过?

总之,教师被行政化愈演愈烈,受伤的不仅是教师群体,而且学生群里也必受其害。大家觉得到底是谁之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