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全面停售燃油車可行性幾何?

「行业」全面停售燃油车可行性几何?

北汽集團近期宣佈,北汽自主品牌已在北京地區全面停止傳統燃油車生產,2020年將在北京地區全面停售燃油車,2025年在全國全面停售燃油車。消息一出,再次引發社會熱議;全面停售燃油車靠不靠譜,可行性幾何?

“停燃”大幕徐徐拉開

早在2017年9月,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已經啟動研究傳統燃油車的退出時間表。彼時就有輿論稱“中國燃油汽車退市大幕將拉開”。在此之前,已有多國制定禁售燃油汽車計劃。荷蘭、挪威要求從2025年開始禁止銷售傳統的汽油和柴油汽車;德國通過2030年後禁售傳統內燃機汽車的提案;印度計劃在2030年禁售燃油汽車;法國和英國則將時間節點鎖定在2040年。

相比歐美國家,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對能源需求和給環境保護的壓力與日俱增;中國“禁售燃油車”,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更為急迫。早在2016年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就曾提出“原則上不再核准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的意見。2017年4月,工信部會同發改委、科技部發布了汽車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汽車行業要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突破口,實行汽車產業的突圍。

在政府的主導下,車企紛紛跟上。除了此次北汽外,長安汽車去年已公佈香格里拉新能源戰略,計劃到2025年全面停止銷售傳統燃油車。根據吉利推出的“藍色吉利行動”,到2020年,吉利90%的汽車都是新能源汽車,將成為吉利的主力。海馬汽車也表示:到2019年,海馬旗下產品將全面應用混動技術,2020年新能源車型銷量佔比將達到30%,2025年將全面淘汰燃油車。奇瑞也表示將在2020年停止銷售燃油車,開啟新能源化,特別是電動化。

除了自主品牌,合資品牌也在逐步啟動“脫油”計劃,奔馳宣佈,將在2022年前將旗下整個汽車產品線全部實現電動化,傳統燃油車型全面停產停售;大眾宣佈2025年將有100萬輛大眾汽車品牌的電動車上路行駛;通用汽車宣佈到2025年,旗下的別克、雪弗蘭和凱迪拉克在華生產的所有車型都將實現不同程度的電氣化;豐田也計劃到2020年不再生產純燃油車,標誌將終結純內燃機時代,電氣化技術成為其未來發展的核心。

不確定性頻頻增加

然而,此前各國發出禁售燃油車信號之時,國內外人士就對這一政策質疑不斷。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蔡澈表示:全面禁售傳統燃油車,有欠妥當,選擇怎樣的產品,應該由消費者說了算。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認為:中國政府在禁止燃油車銷售這個問題上要慎之又慎,要按照科學及市場規律,不要盲目跟進。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所有人都希望新能源能夠儘快代替燃油車,但在純電動汽車技術沒有革命性突破的背景下,全面禁售燃油車看起來還不太可能。”

務必看到,在今日中國,全面禁售燃油車還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雖然電動車技術已取得較大進步,但仍然問題成堆:

首先,2020年後補貼取消,成為完全的自由競爭市場,哪種動力會成為主流還不確定。

其次,電機、電控、電池為核心的三電系統沒有根本性的突破,續航里程和充電時間的硬傷都無法和燃油車相比,新能源車型缺少競爭力,何時技術突破、達成市場需求,也還不能確定。

再次,新能源車最重要的配套設施充電柱飽受詬病,建設過程困難重重,遠不能滿足未來電池車全面普及的需求,私家車充電依然是長期的難題。

另外,儘管新能源車市場增幅呈幾何級增加,市場快速升溫,但新能源車銷量遠不能與傳統能源車型比肩,目前全電動汽車僅佔據1-2%的總銷售量,二者相差很大,這種局面短期之內難以改變。因此,“到2025年,電動汽車的性價比將達到或超過傳統燃油車。”之類的說法並不現實,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痛點亟待解決,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難以擔當“替代”之重任。

從大趨勢看,電動車替代燃油車不可逆轉,對汽車產業必定是空前的顛覆,務必未雨綢繆,需從能源、基礎設施、電動化、信息化、產業鏈轉型、員工轉崗、政府監管和法律法規等方面去做準備,需要一個長期過程,循序漸進,不可一蹴而就。

應交給市場來決定

人們意外地注意到,就在國內車企競相推出燃油車退出時間表之時,比亞迪並沒有趕潮流,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引領者的比亞迪,為什麼至今不放棄燃油汽車的研發生產?究其原因,在於比亞迪對新能源車的本質屬性和市場需求有透徹瞭解,明白禁售燃油車不等於內燃機已過時,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與燃油技術密不可分,需要其相匹配。顯然,比亞迪在實施新能源和傳統能源並進的雙擎戰略。

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車的終極目標是純電動汽車,但在目前純電動技術尚欠成熟的條件下,新能源汽車的定義不僅包括純電動汽車,還包含插電混動、燃料電池、清潔能源等多方面。仔細分析那些停產、停售燃油車的車企聲明,發現指的都是純粹的燃油汽車,而配置內燃機的混合動力車將大量存在。

如吉利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售目標為180萬,其中65%是混動汽車;2025年長安將推出30多款新能源車,其中混動將佔16款。內燃機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電動機也有自己的優劣勢,兩者恰好能夠互補,如果能以內燃機結合電動機的混合動力形式服務於汽車,那麼眼下行業熱議的分歧則可以降到最低。

至於燃油車何時禁產,如何禁售?不該成為政府強制要求的選項,而應交市場決定。特別在現階段,車企實現節能減排不能依賴新能源一條路徑,中國汽研去年牽頭行業百餘名專家完成了節能汽車路線圖的編制,研究表明我國傳統內燃機仍有35%以上的節能潛力。

根據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50年全球汽車動力的構成,將包括燃料電池、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混合動力、天然氣以及汽油和柴油等。預計今後二、三十年,汽車市場將以電氣化技術為核心,電機驅動與內燃機優勢互補,內燃機作為汽車動力將在相當一段時期內存在。因此,在這漫長的過渡期,車企在大力發展電動技術的同時,不可放鬆內燃機技術的研發。

近期內容回顧

(點擊將跳轉頁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