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格納使你更內疚

瓦格納使你更內疚

自古以來瓦格納粉和瓦格納黑都是涇渭分明,這不是欣賞水平高低的問題,而是立場問題。德國的音樂學者Wilhelm Tappert上個月出了一本黑瓦格納的專著,他當然不是第一個瓦格納黑。英國作家菲利普·亨舍(Philip Hensher)說,如今人們在看瓦格納作品的過程中感到無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帕西法爾》寫於1882年,那時候一輩子看幾次瓦格納歌劇完全是奢望。沒有錄音,演出極少。他們不可能像我們一樣容易無聊。”除了《萊茵的黃金》和《漂泊的荷蘭人》,瓦格納其他的歌劇都要演五個小時左右,上完一天班(可能還得早退)在下午五點鐘趕到劇院再在那裡坐上五個小時——連瓦格納都會反對。作曲家把《帕西法爾》看成神聖的作品,要來聽得養精蓄銳做足功課,可歌劇院經理沒法這麼幹,如果只在週末安排演出,演員們都要餓死了。

《衛報》採訪了以演繹古樂聞名的著名指揮約翰·艾略特·加德納(John Eliot Gardiner)爵士,他說盡管如莫扎特、威爾第、柏遼茲、雅納切克這些偉大作曲家在創作的時候已經考慮到聽眾感受了,有些歌劇依然需要精簡。他自己對於瓦格納持懷疑態度,“朋友們和我說《帕西法爾》如何如何好,可我每次聽都會睡著,聽《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也是一樣。”加拿大女高音芭芭拉·哈尼根(Babara Hannigan)直接說:“瓦格納需要一個好編輯,他自己什麼都不捨得刪。”朱利安·巴恩斯說,要是《紐倫堡的名歌手》砍掉一個小時,對全劇沒有多大影響。你可以說他是寫小說的不懂音樂,但他談起文學的時候你就很難反駁了:“《堂吉訶德》是本偉大的小說,如果你不看那些重複段落,它就更偉大……《尤利西斯》也能刪掉大段。”

最後內疚感轉移了。約翰·艾略特·加德納說他從來不執棒瓦格納的作品,音樂家不應該碰他不完全理解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