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奔富路王勇平肖锐熊超

近年来,江口县坚持以脱贫攻坚整县退出为目标,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按照“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就业促进残疾人同步小康”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向弱势群体延伸,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一户一人掉队。

艾志成:寸心跬步丈量人生

艾志成是民和镇河坝村颇有名气的护林员,小时候因左腿肌肉萎缩落下残疾。多年来,他转战山里山外,涉足多个行业领域,用自己的寸心跬步丈量出永不服输的励志人生。

1987年,19岁的艾志成与他人合伙,买了一台电影放映机,走村串寨当起了放映员。1989年,在国家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政策的感召之下,艾志成放弃了东奔西跑的生活,安心做起了护林员,两年时间植树造林1500多亩。

2001年,因机构改革等原因,县林业局暂停发放部分护林员每月200元的护林工资,但艾志成在没有工资收入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着护林员的使命,时间持续到2005年,家里揭不开锅的艾志成无奈放弃护林工作,到浙江温州一家锁厂打工,每月工资1200元,足以维持生计。

固定时间上班、吃饭、睡觉的打工生活并未让艾志成感到安生,树林遭到破坏的消息更是击中了他心中的痛,3个月后,艾志成回到河坝,继续当起了义务护林员,并通过种青蒿、西瓜撑起一个家,护住一片林。

2009年,艾志成发挥专长,在村里办起了苗圃基地50亩,到2012年实现净收入16万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艾志成决定用自己的能力和技术带动周边群众,扶持当地贫困残疾人共同致富。截至目前,苗圃基地发展到600多亩,实现年产值40多万元,解决就业岗位36个,其中带动残疾人就业12人。2016年,艾志成终于感动同村姑娘,完成了自己的终身大事。

张松:挺直腰板开启致富之门

“毕业回来后,就想到县城里去找份事情。但公司方面对于身高和外貌有要求,是我又达不到,加上因为我是残疾人,多少有一些受歧视,入职就没有成功。”说起自己的经历,张松格外显得自卑和无奈。

张松是太平镇快场村人,因童年落下终身残疾,也正是这个原因,每每求职都被拒之门外。几次求职、自主创业失败之后,张松陷入了迷茫,也产生了消极情绪。2015年,生活一度捉襟见肘的张松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其实张松的学历不低,畜牧业中专毕业,身上还有一技之长,只是一些客观因素,无法发挥自己的专长。”快场村第一书记张新华了解情况后,通过交心谈心帮助张松振作精神,谋划产业发展、寻找脱贫门路。

当兽医不行,就改行学习电器维修。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张松到同村老乡的一家电器维修店进行了3个月的学习,学成后回村当起了赤脚维修员,几乎“承包”了太平镇快场村、凯文村、梵净山村等片区的电器维修工作。

依托电商扶贫惠民政策,快场村、凯文村农村淘宝还处于空白,结合张松懂电脑、会维修,第一书记张新华就鼓励张松开起了农村淘宝店,从事代买代卖工作,方便了群众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快场村集体经济中蜂养殖项目启动后,张新华第一时间找到张松,决定带领他一起发展,通过资金和劳动入股等方式参与分红,并手把手教授养殖、采蜜等技术。

短短一年时间,在村两委和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张松通过电器维修、农村淘宝、养蜂入股等方式走上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年收入突破3万元,摘掉了贫困户帽子。

王通发:脱贫致富不忘反哺桑梓

走进双江街道齐心村军屯组,一块“高产小龙虾”的广告牌格外引人注目,这里便是江口志强龙虾养殖基地,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它的创始人王通发是一位残疾人。

多年前,一场意外夺去了王通发的双手,但他的心态极好,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残废人。“他能说会道、身残志坚,在生活中完全能够自理,比正常人还能干,谈起他村里的人都很佩服。”齐心村副支书王武政这样介绍。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王通发萌生了养殖龙虾的念头,可他知道,养虾是一门技术活,可不是说干就能干得好的。作为“门外汉”,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王通发先后5次赴武汉等地学习考察。逐步了解小龙虾的养殖环境、市场前景、技术支撑、风险评估等,备足了“功课”。

依托武汉市裕农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由该公司提供相应的技术、种苗和销售渠道,于2016年,与同村的王武政、王道发等人一起,集资80万元,建成小龙虾标准养殖基地25亩,投入虾苗2批共计4500斤。

今年6月,该基地首批小龙虾出产,实现利润11万余元。这让周边群众有些“眼红”,王通发也主动对养殖基地进行改制,成立志强农业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吸纳9户精准扶贫户和6名残疾人入股分红,解决就业岗位5个,可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元。

“能有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我致富了可不能忘恩,还得带着大家伙儿一起过上好日子。”王通发如是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