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瘋子」,向北方開一槍,振起國魂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十月初一,蘇州郊外的獅子山來了一批弔孝的人。

只見一位中年書生素衣白冠,手持一塊白色招魂幡,披枯枝,踏荒草,在那崎嶇山徑,迅疾地朝山頂攀登,他後面跟著十多位斯斯文文的秀才,雖然文質彬彬,卻人人神情激憤,顯然,這些人是來獅子山進行招魂活動的。領頭的那位中年書生便是朱錫梁。

朱錫梁(1873—1932年)字梁任,號緯軍,別號君仇,江蘇吳縣人。朱錫梁十分熱心於研究和保護蘇州文物,曾走遍城鄉,尋碑訪古,出資勒刻《平江圖碑》字跡,為不讓古夏侯橋被拆毀,他抱住橋柱號啕大哭。平日,他常持十餘斤鐵杖行走城中,以示抱打不平之慨,因此被時人稱為“蘇州五奇人之一”。

“朱瘋子”,向北方開一槍,振起國魂

此番,與朱錫梁一起到獅子山的有梁柚隱、胡友白、祝心淵、王薇伯、蘇曼殊、包天笑等17人,這些人皆是文化界的精英。朱錫梁等人來獅子山,究竟是要為何人招魂呢?

朱錫梁是要“找還國魂,振起國魂”。

原來光緒二十九年十月初一(1903年11月19日),恰逢慈禧太后七十壽辰,朝廷命全國各地大小衙門舉行慶典,蘇州也不例外,督轅撫堂、府衙縣署,無一不張燈結綵,粉飾出一派太平喜氣氛圍來。

朱錫梁偏與清廷對著幹。他特意選擇這一天,召集朋友到郊外獅子山舉行招國魂活動。

包天笑問他:“為什麼要到獅子山?”

“朱瘋子”,向北方開一槍,振起國魂

獅子山

朱錫梁說:“我們中國是睡獅,到此時,睡獅應該醒了。如今國勢頹危,國事日非,而國人之麻木,愈為可怕、可悲!拿破倫將中國喻為東方睡獅,我們怎能讓這個比喻永遠存在下去?睡獅不醒,國運難轉;民眾昏昏,獅無醒日。民眾的覺悟,當是國家之魂靈。我們要招回國魂,還有什麼地方比獅子山更合適呢?”

他們一行僱了一隻小快船,備了祭品,朱錫梁還帶了一支後膛槍。

他們拿著“招魂”幡登上了獅子山的山頂,為國招魂。招魂幡設計得很有象徵意義:白幡上面畫有一頭雄獅,作朝天怒吼狀,這是一隻威武的雄性醒獅,象徵著祖國的復興。黑布製成的幡長5尺,寬7寸,下面分開,為兩尖角,中有草書4字:“魂兮歸來”,書寫日期為“共和紀元第四十六癸卯十月辛亥朔”這裡不用清朝年號,而用了周朝的共和年號,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為中國古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署名為“黃帝之曾曾小子”,意為炎黃子孫。

到了獅子山前,朱錫梁一邊走,一邊哭喊著:“不要臉啊,有那麼一幫東西,明明是漢家子孫,卻甘做胡虜的奴才,嶽元帥在哪裡?快來收拾這幫不肖子孫吧!”

罵完後,他放聲高唱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到了山頂,朱錫梁便將那面親手製作的招魂幡豎了起來,獅子山頓時被一派慷慨悲壯、激憤昂揚氣氛所籠罩。貢品擺上,紙錢飛起,就在這氣氛中,眾人放聲痛哭。

朱錫梁和淚即興賦了一首《題招魂幡》詩,詩曰:

歸去來兮我國魂,中原依舊屬公孫,掃清羶雨腥風日,記取當時一片幡。

吟罷,指揮大家高唱由包天笑作的《招國魂歌》:“吁嗟神聖我祖國,沉沉睡獅東海側。山頭聲悽悒,悲風獵獵靈旗墨。奮力鬼雄翔一聲,魂兮歸來我祖國……”

17名秀才痛哭拜祭,縱酒高歌,反反覆覆,唱了一遍又一遍,越唱越悲不可抑,越唱越心潮難平。當大家情緒達到最昂奮時,朱錫梁又誦詩一首:

十月之交招國魂,曾曾小子拜軒轅。黃河兩岸遺民族,赤縣千里奉至尊。縱有胡兒登大寶,豈無豪傑復中原。今朝灌酒獅山頂,要洗腥羶宿世冤。

為國招魂實質是秀才們的主張。以學術、文學來喚起國民意識和民族精神,改造國民品質,振奮革命精神。吳江人金松岑就曾寫有《招國魂》:

吁嗟美哉神聖國,沉睡獅醒東海側。世界平和守不得,是我國民死綏日。十萬頭顱供一擲,血濺梅花殷紅色。古雄若在祭壇結,魂兮歸來我祖國。

招魂完畢,朱錫梁高擎後膛槍,朝北方“砰”的放了一槍。這一聲槍鳴,猶如寒山鐘聲,巨響皇皇,餘音繞樑,一波一波盪開去,叩擊了多少人的耳鼓!清朝國都位於北京,向北方開槍,意味著秀才們向清廷宣戰。

官府聞訊,急忙派出捕快,將大逆不道的朱錫梁抓了去。在蘇州市民眼裡,朱錫梁是個瘋子,經常做出“常人所不為”的事情。

當時,蘇州填塞錦帆河,拆除錦帆橋(一名夏侯橋),蘇州的很多讀書人都不以為然,朱錫梁又成為最激烈的一個,他力持異議,撫橋痛哭。這還不算,當工人拆除橋面條石時,朱錫梁站到了橋面,阻撓進行,發誓要與橋偕亡。後來被人連拖帶拽,拆橋才繼續進行。錦帆河從此成了錦帆路。

清末,蘇州疫病流行,滿城驚惶,市民們惑於謠言,紛紛到閭邱坊附近梁武帝的妙嚴公主墓前的水潭裡取水治病,很快,就水渾見底,只剩泥漿了,市民卻不肯走開,仍然在泥漿中濾那麼一點溼溼的感覺,還有無數人正從城市的四面八方趕來求取仙水,鬧得烏煙瘴氣。

“朱瘋子”,向北方開一槍,振起國魂

朱錫梁舊居

朱錫梁挺身而出,在水潭前演說:“此水不衛生,有無數細菌,吃了不但不治病反會招病。”他見人群並不聽他的,於是動手阻攔前來取水的民眾。這一下激起眾怒,很多人向他丟磚頭石塊,還加以惡毒的咒罵,朱錫梁只能狼狽而逃,偏偏人群擁擠,一時又走不脫,除了滿耳的罵聲之外,渾身上下挨遍了泥沙石塊,直到警察來了才為他解了圍。

“朱瘋子被抓了……”成為其時一件大事。蘇州全城沸沸揚揚,不少人為其求情,最後,官府自找臺階,以“該人是個瘋子”為由,把朱錫梁放了。

二十多年後,陳去病曾評論說:“蓋二十餘年前冒死以為此,其肝膽不弱於烈士之懷刃擲彈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