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名村民集體改姓,財產曾都歸妻子名下,看看因爲啥?


在安徽省懷遠縣有這樣一個村莊,村子裡近千名村民曾因姓氏生僻,戶口本上有名無姓,而且無法辦理身份證,財產一度都歸妻子名下。這是怎麼回事呢?為此,9月15日我們來到了這個村莊一探究竟!

這個村莊叫“鉏圩子”,位於懷遠縣古城鄉境內。村子裡住著近千名鉏姓後人。鉏字又讀chú,但用於姓氏時讀chí。關於鉏姓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一說源於妘姓,一說源於姬姓,又有說源於姜姓,但鉏圩子村的鉏正標老先生卻告訴了我們另一個來源。

鉏正標老先生告訴我們說,他曾試圖探究過鉏姓的來歷,由於資料有限,他只能從蛛絲馬跡中推測。他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有一大力士名為鉏麑。鉏麑的後人以先祖名字為姓,稱鉏氏、麑氏,為此他推測他們的姓氏來源很可能來自鉏麑。


鉏正標說,在解放以前,他們的姓氏還寫作“鉏”,但是後來推行簡化字以後,鉏字就被寫成了“釒且”。他還說:連同周邊各村莊,使用“釒且”字為姓的人口,共計可達2000餘人。

他還說,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辦理一代身份證的時候,還都是手寫。鉏便被簡寫成了“釒且”。

鉏正標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兩張一代身份證,其中信息均為手寫,一張寫作鉏正標,而另一張則寫著“釒且正標”。

可是當換二代身份證和換打印版戶口本的時候遇到了困難,這個“釒且”在電腦裡打不出來。於是導致戶口本上面有名無姓,單名的就加個疊字。比如釒且偉,單名一個偉,戶口本上就打成偉偉。

由於姓氏不能被電腦錄入,無法辦理二代身份證,給他們的生活一度帶來了諸多不便,他們無法購買火車票機票,無法辦理自己的銀行卡,上學無法入學籍......所有財產都只能歸到了妻子名下。

4年前,有村民將此事反映給相關單位後,得到了很快解決。當時鉏圩子村及周邊村莊千餘“釒且”姓人,統一將姓氏改成了鉏姓。

據資料顯示鉏同鋤,用作姓氏也寫作鋤,字典上讀“chu”或“ju”,人名中讀chí。而在鉏圩子村民口中讀chí,因此鉏正標推斷他們的祖先為鉏麑,並不無道理。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文東紀實影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