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這位發論文署名總在學生後面的老院士,走了……但是,「閔乃本星」依然閃耀天空!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材料學家,科技界和教育界的傑出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閔乃本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9月16日17時36分在南京去世,享年83歲。

「悼念!」这位发论文署名总在学生后面的老院士,走了……但是,“闵乃本星”依然闪耀天空!

圖源:微博@共青團中央

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閔乃本,因病醫治無效,於9月16日17時36分在南京去世,享年83歲。

「悼念!」这位发论文署名总在学生后面的老院士,走了……但是,“闵乃本星”依然闪耀天空!

閔乃本先生生平

南京大學教授,江蘇如皋人,晶體物理學家

1959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

1987年獲日本東北大學理學博士學位

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5年加入九三學社

2001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06年以“介電體超晶格材料的設計、製備、性能和應用”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這是1999年國家獎勵制度改革以來內地高校獨立完成的第一個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項目

“一個人一輩子,要給這個世界留下一點東西。”閔乃本院士的弟子,南大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陸延青教授、吳迪教授都記得,老師的這句諄諄教誨。“他教會了晚輩,什麼是知識分子的眼界和擔當。”

「悼念!」这位发论文署名总在学生后面的老院士,走了……但是,“闵乃本星”依然闪耀天空!

坐冷板凳,一生實踐知識分子的擔當

“自古以來,中國知識分子畢生最大的追求,就是能將自己的知識貢獻給祖國和人民”,閔乃本院士曾經多次這樣表明自己的心跡。

上世紀50年代末,閔乃本在著名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馮端教授的帶領下,闖入了當時國內尚是空白的晶體缺陷研究領域。從上世紀70年代起,閔乃本開始對晶體生長進行研究。1982年,他的41萬字專著《晶體生長的物理基礎》問世,成為當時國際上第一本全面論述晶體生長的理論專著。

1983年,閔乃本在美國猶他大學做訪問學者期間,成功解答了“晶體表面粗糙化”這一難題,被國際晶體生長學界譽為“近10年來晶體生長理論領域最具有突破性的成果”,他也因此獲得美國“大力神”獎。美國晶體生長協會副主席羅森伯格教授主動提出要與他簽訂10年工作合同,他沒有心動,而是毅然踏上了歸國之路。

1990年,閔乃本和朱永元提出多重準位相匹配理論,預言在一塊準週期的介電體超晶格材料裡面可以出現多種波長,即多種顏色的激光。論文在國際學術刊物《物理評論B》上發表後,並未引起學術界的重視。他下定決心要製備出準週期的介電體超晶格。

閔乃本常對學生們說,“和發達國家不同的是,我們的基礎研究成果如果不再花一點時間將它演示出來,就不能吸引工業界或應用界的關注。我們要實現跨越式發展,要付出更多的艱辛,這是中國科學家的歷史責任。”他用行動踐行著自己的責任,當時,課題組的實驗條件非常簡陋,實驗驗證很困難。

可是,閔乃本並沒有退卻,仍然決心製備準週期超晶格來檢驗自己的理論,終於,研究組於1996年製備出了同時能出兩種顏色激光的準週期介電體超晶格,這項工作發表在了世界級學術刊物《科學》上,還引起了美國斯坦福大學一批科學家紛紛介入,使這一冷門領域逐漸走向熱門。

而此前,閔乃本帶著研究組坐了十多年的冷板凳,一組清晰的數據佐證了這段歷史:據不完全統計,1980年至1990年這十年艱苦積累時期,國際上相關論文總數約有20餘篇,閔乃本研究組就貢獻了9篇

「悼念!」这位发论文署名总在学生后面的老院士,走了……但是,“闵乃本星”依然闪耀天空!

和而不同,是名師也是“明”師

在閔乃本院士的弟子,南大現工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吳迪教授眼裡,閔院士有著極高的人格魅力。1996年,吳迪從南大物理系本科畢業後跟隨閔乃本讀研。“老師是一個和藹的長者,說話的語速不快,稍微有一點點南通老家的口音。遇到怎麼都想不通的科研問題,經過老師的點撥,立馬能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和而不同,是閔先生經常提到的一個觀點”,南京大學物理學院長江特聘教授王牧難忘師恩,因為他的成功與閔院士開明的學術態度以及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

最初,在閔乃本的指導下,王牧的工作是一個比較傳統的課題,可在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下,他接觸到了國際上一個熱門的研究領域,如果深入從事這方面研究,就要放棄導師為他指引的方向,閔乃本院士並沒有以學術權威的架勢,左右王牧的研究方向,相反地,他還主動為王牧進入這一全新領域的研究進行指導,並鼓勵王牧趕緊設計新的實驗裝置,這讓王牧感激萬分。

正是閔乃本院士的這個開明之舉,讓王牧在這條新的科研道路上繼續走下去,並先後在《自然》、《物理通訊快報》這樣重量級的學術刊物上發表了6篇論文。

「悼念!」这位发论文署名总在学生后面的老院士,走了……但是,“闵乃本星”依然闪耀天空!

“成果是大家的,我不過年長點”

2006年,空缺了兩年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頒發給了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實驗室閔乃本、朱永元、祝世寧、陸亞林、陸延青等5位教授。至此,這個時常空缺的代表我國自然科學研究最高榮譽的獎項,終因這項原始創新性成果而眾望所歸。

2013年,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命名國際編號為(199953)號小行星為“閔乃本星”。

榮譽等身,閔乃本院士卻吐露心聲,情真意切:“這一項目從提出基本概念、建立基本理論、證實基本效應一直做到最終研製成功全新的原型器件,歷經19年,這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功勞不能歸在我一個人頭上,我不過年長一點,是老師。

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祝世寧教授印象最深的是,在他讀研究生期間,每當發表研究論文時,閔先生總是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學生的後面,用閔乃本的話說:“你們做出來的工作首先是你們自己的工作,而不是首先是我的工作。你們應該排在我前面。”

為了讓團隊成員安心科研,閔乃本想方設法給他們爭取“金錢”,上世紀80年代,一個偶然的機會,閔乃本在從北京開往南京的火車上,認識了一位企業家,素昧平生的兩個人聊得很投機,受閔乃本的感染,企業家為課題組無償提供了一筆資助。閔乃本用這筆資助設立了克力獎研金,每位獲得者每個月可獲得1000元的補貼,這在當時比閔乃本自己的工資還要高。

而他自己在很長一段時間,僅有一個6平方米的小書房和一個小學生用的小書桌,他的41萬字的專著,就是趴在小書桌上完成的。1991年,他當選為院士後,南大特別批了給他一套條件比較好的住房,但是他考慮到當時南大房子非常緊張,就毅然放棄了。

閔乃本曾說過,“現在,國家富強了,經濟發展了,知識分子待遇改善了、有錢了,我卻擔心他們因為有了錢而浪費自己寶貴的科研時間。

近年來,我常對他們說,你的存款有個臨界值。少於這個臨界值,每個錢都有物質意義,因為你可用來安排和改善你一家的生活,或是應付特殊的需要;超過這個臨界值,你多賺的錢只能變成銀行存摺上的數字,就失去了物質意義,還會浪費你寶貴的科研時間。”

如今閔乃本院士所帶的團隊也是碩果累累。祝世寧2007年成為當時南大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團隊中的“60後”、“70後”也已挑起了大梁,成為博導、教授,還有人成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量子調控國家重大科學計劃負責人、“863”計劃課題負責人,有人獲得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悼念!」这位发论文署名总在学生后面的老院士,走了……但是,“闵乃本星”依然闪耀天空!

閔乃本院士去世後,南大將在悼念靈堂設在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唐仲英樓二樓,記者也從閔乃本院士治喪委員會獲悉,閔先生告別儀式定於2018年9月22日(星期六)上午10時在西天寺殯儀館舉行。

網友評論

網友紛紛留言,沉痛悼念並致敬閔乃本教授。“致敬!老教授一路走好!”“您才是我們的偶像!”“一定會有更多的科學家在前輩開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悼念!」这位发论文署名总在学生后面的老院士,走了……但是,“闵乃本星”依然闪耀天空!「悼念!」这位发论文署名总在学生后面的老院士,走了……但是,“闵乃本星”依然闪耀天空!
「悼念!」这位发论文署名总在学生后面的老院士,走了……但是,“闵乃本星”依然闪耀天空!「悼念!」这位发论文署名总在学生后面的老院士,走了……但是,“闵乃本星”依然闪耀天空!
「悼念!」这位发论文署名总在学生后面的老院士,走了……但是,“闵乃本星”依然闪耀天空!

斯人已逝

閔乃本星”依然閃耀

閔老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