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物:夜空中,「閔乃本星」依然閃耀

中國教育報南京9月17日訊(記者 ​高毅哲)南京大學今天發佈訃告,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材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閔乃本因病於9月16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3歲。

教育人物:夜空中,“閔乃本星”依然閃耀

閔乃本是中國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他於2006年憑藉關於介電體超晶格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他的研究極大拓展了人類對激光的應用想象。此前,世界上所有的激光器,只能發射出一種顏色的光。發出紅光,便不能發出藍光和綠光。而在閔乃本手裡,激光器可以同時發出紅、綠、藍三種顏色的光。

教育人物:夜空中,“閔乃本星”依然閃耀

不要小瞧這從一到三的小小改變。光不同的顏色,代表著不同的波長,不同的波長,意味著不同的性質。“治病、國防、量子通信……都用得到。”閔乃本曾如此憧憬這一成果的未來應用。

施放“魔法”的關鍵,在於製成一種特殊的晶體材料。這種晶體材料並不存在於自然界中,它能夠問世,得益於閔乃本超乎常人的理論構想和持續19年的實驗驗證。

正是在閔乃本團隊的努力下,這類材料的研究從冷門變成國際熱門,並在光電子學、聲電子學、材料科學的交叉領域誕生了一門被稱為“疇工程學”的新生學科。斯坦福大學費耶爾教授的說法也許能代表國際學界的評價:“閔教授和他的同事在這個領域作出了許多開創性的貢獻。”

而團隊建設的歷程中,亦有閔乃本“無中生有”的傾心之筆。

1986年,當閔乃本決心實現自己的科學設想時,就決定建立一支團隊,通過招收研究生,邊培養人才邊推進研究工作。

那是中國“腦體倒掛”最嚴重的時期。腦力勞動者微薄的收入讓他們的斯文蒙上不安的色彩。閔乃本那時最害怕的,是沒錢。

“他們生活太清貧了,我很擔心隊伍會因此垮掉。”多年後,閔乃本仍心有餘悸。

教育人物:夜空中,“閔乃本星”依然閃耀

最惶恐的時候,命運眷顧了他。他在一次出差的火車臥鋪車廂裡,認識了企業家吳思偉。吳思偉因“文革”中斷學業,但對教師抱有極大的尊敬。閒聊中,吳思偉得知了閔乃本的憂慮,當即表示需要錢的話,就找他。

閔乃本因此從吳思偉那裡得到數十萬元資助。他得以設立“克力獎研金”,團隊成員每月可以獲得1000元補助,這極大改善了研究人員的生活條件。時至今日,很多人憶及此事,依然對閔乃本萬分感激。

他的團隊裡,沒有鐘點,沒有假期,沒有周末,一有時間想到的就是科研。團隊裡沒有人規定什麼時候上班、什麼時候下班,每名成員吃完晚飯都會自覺地趕到實驗室,直到晚上十一二點才離開,有些實驗一做就是幾天。每年的假期則是科研的黃金時間。為了充分利用時間,研究組總是要幹到大年三十。

在閔乃本帶領下,團隊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上世紀90年代,斯坦福大學和索尼公司研究隊伍在同類方向的研究上展開激烈競爭,但無人能料到,最後摘得桂冠的是來自中國的閔乃本團隊。

他無比興奮:“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知識分子應該作出自己的貢獻。隨著中華民族的崛起,引領人類科技發展的一部分責任,要由中國科學家來承擔。中國知識分子應當有這樣的歷史使命感、責任感。”

作為教師,閔乃本致力於教書育人和科研團隊建設,他所領導的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養出了一大批一流人才,包括一名中科院院士、4名長江學者。1995年,閔乃本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並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獎章,2001年又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

2013年,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國際編號為199953號的小行星被命名為“閔乃本星”。

如今,他悄然離去。

“閔乃本星”依然在夜空中閃耀。

《中國教育報》2018年09月18日第3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