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雍正皇帝居然是個近視眼!

沒想到,雍正皇帝居然是個近視眼!

最近,玩物君預約了激光近視手術,所以接下去很長一段時間,要告別手機、告別電腦,注意用眼衛生。

扛過這一個月,就基本能告別眼鏡了,但開心之餘更多的還是對小時候不好好愛護眼睛的後悔!

沒想到,雍正皇帝居然是個近視眼!

玩物君不禁發問,好像很少聽說古人有戴眼鏡的,那麼古人都不近視嗎?

其實並不是古人不近視,只是古人近視的人很少。

一、讀書人少,且大多在自然光下看書。只有家庭經濟狀況優渥的有錢人,才有條件在晚上點燈看書。

沒想到,雍正皇帝居然是個近視眼!

古代蠟燭、燈油巨貴,一般人根本用不起。根據北宋時期的物價,一根蠟燭相當於40鬥糧食,即500斤!普通老百姓哪裡用得起。

沒想到,雍正皇帝居然是個近視眼!

另一個,古人除了讀書外,生活中更大的比重是幹農活。現代不是提倡“勞逸結合”嘛,古人幹活的時候就順帶著把閉目遠眺也一併完成了。

沒想到,雍正皇帝居然是個近視眼!

二、古人用毛筆寫字。很直觀的就能看出用毛筆寫字,眼睛距離執筆比較遠,客觀上應該能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沒想到,雍正皇帝居然是個近視眼!

所以在古代,近視基本屬於“富貴病”,只有有錢人才有機會近視,窮人就幹活幹活幹活吧...

沒想到,雍正皇帝居然是個近視眼!

雖然古代近視的人少,不代表沒有!

那麼古人得了近視怎麼辦呢?

一、喚書童念給自己聽。據史書記載,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唐代詩人白居易、宋代詩人楊萬里都是高度近視患者。

因為視力不好,歐陽修很苦惱,“吾生本寒儒,老尚把書卷。眼力雖已疲,心意殊未倦。”那如何讀書?南宋葉夢得《石林燕語》一書中給出解釋:“常時讀書甚艱,惟使人讀而聽之”。說明古人近視後多是喚書童念給自己聽了。

沒想到,雍正皇帝居然是個近視眼!

二、用放大鏡。東漢王室劉荊的墓中出土過金圈嵌水晶放大鏡,該鏡直徑1.3釐米,嵌水晶直徑1.1釐米,邊厚0.2釐米,中間厚0.3釐米,可以放大物體5倍。

說明至少從東漢開始,古人就已經用放大鏡來閱讀了...

沒想到,雍正皇帝居然是個近視眼!

三、戴眼鏡。據記載,十五世紀中期(明代宣德年間),眼鏡傳入中國,清朝後期開始流行。

清代的眼鏡鏡片由水晶石、石英、黃玉或紫晶磨製成,鏡架由金、銀、銅、玳瑁、牛角、黑漆木描金花邊及絲線等製成,材料稀少,價格昂貴,被視為奇珍異寶,稀罕之物,普通老百姓是戴不起的,故而眼鏡成為皇帝的御賜品和貴族文人的專用品。

沒想到,雍正皇帝居然是個近視眼!

據歷史記載,雍正皇帝就是高度近視患者,除了戴眼鏡外,他還是眼鏡的“收藏達人”。

造辦處為雍正帝專門製作的各式眼鏡整整多達35副,而且材質各不相同,包括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等等。有功之臣賞眼鏡一副!不過那時候的眼鏡不像現在似的驗光、測度數、量瞳距,只是單純的起到放大功能而已。

沒想到,雍正皇帝居然是個近視眼!

誇張的說,雍正皇帝的眼鏡庫存都可以開一家小眼鏡店了,關鍵是人家的眼鏡名貴啊。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吧!

沒想到,雍正皇帝居然是個近視眼!

白銅玳瑁眼鏡(清)

沒想到,雍正皇帝居然是個近視眼!

茶色水晶眼鏡(清)

沒想到,雍正皇帝居然是個近視眼!

玳瑁眼鏡(清)

沒想到,雍正皇帝居然是個近視眼!

玳瑁眼鏡(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