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娃哈哈造車不能叫新勢力造車?

【導語 : 娃哈哈註冊了一家含有造車業務的科技公司,這引發了大家一系列想像。互聯網造車是新勢力造車,娃哈哈造車難道就是外行造車嗎?其實,在互聯網造車興起之前,波導手機、奧克斯空調、春蘭、紅塔山、五糧液都造過車。和如今轟轟烈烈的新勢力造車相比,曾經風起雲湧的外行造車也相當有故事。】

8月27日,浙江娃哈哈創業有限公司成立了一家名為“浙江德清娃哈哈科技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的新公司。該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傳感技術、先進裝備製造技術、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智能技術、新材料、節能環保材料、生物工程、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的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技術轉讓,企業管理諮詢。其中,“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智能技術”一項格外引人注目,業界譁然,難不成宗慶後父女要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了?

誰說娃哈哈造車不能叫新勢力造車?

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勢車造車大行其道之前,那些沒能經受住市場考驗而倒在了沙灘上、曾經短暫上市或直接胎死腹中的汽車品牌已經不在少數。娃哈哈之前不出手,卻在現在動心,是看準了市場的時機點嗎?理論上講為了尋求多元化發展,挽救目前轉型的瓶頸,娃哈哈選擇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作為突破口也不是不可能的。

話說回來,近年來,造過車或者想要造車的圈外企業難以計數,外行造車運動頗有“轟轟烈烈”之勢,行業背景也是五花八門。所以,娃哈哈絕不是第一家想要“吃螃蟹”的企業。那麼問題來了,那些進軍汽車行業的圈外企業到底做得如何,是風生水起,還是黯然退場?

誰說娃哈哈造車不能叫新勢力造車?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波導手機,這可是赫赫有名的“手機中的戰鬥機”。在新千年前後那幾年,日進斗金,資金充裕,實力不俗,這才有了進軍汽車行業的想法。於是在2003年,波導收購了南汽新雅途公司36%的股權。隨後合作生產了第一款產品,叫做新雅途。然而,波導和南汽在整體經營策略上產生了分歧,只能一拍兩散。

誰說娃哈哈造車不能叫新勢力造車?

和南汽分手之後, 2005年波導汽車又借殼寧波神馬再次進入汽車行業,幾經周折也未能拿到“準生證”,等到神馬汽車被上海大眾收購,造車夢再次破碎。然而,波導仍然雄心未泯,第三次選擇與長豐集團合作。最終由於產品本身競爭力不強和金融危機等影響,還是失敗了。三連擊之下,兼之資金優勢喪失,波導只好退出汽車行業了。

誰說娃哈哈造車不能叫新勢力造車?

其實,奧克斯空調集團也涉足過汽車製造業,只可惜同樣大失敗。2003年中國汽車市場發展迅速,利潤驚人。奧克斯雖以空調起家,卻也經不住誘惑,在拿不到“準生證”的情況下,意圖借殼造車。同年收購了瀋陽雙馬95%的股份,並且成立了瀋陽奧克斯汽車有限公司。

誰說娃哈哈造車不能叫新勢力造車?

奧克斯的首款SUV車型“原動力”於2004年4月中旬如期上市。該款車採用了“成熟車”理念,框架脫胎於五十鈴,車身零部件大部分是經濟型SUV通用的。

誰說娃哈哈造車不能叫新勢力造車?

伴隨著第一款SUV的推出,奧克斯第一款皮卡車型“瑞途”也隨之亮相。融轎車化駕乘空間和載貨功能於一體,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就是長得不怎麼好看。

奧克斯陸續推出了幾款車型,但事實上這些車均是非法拼裝,無證上市。消費者只有到車管所辦理牌照手續時,才能發現其購買的是黑豹汽車,而不是奧克斯汽車,而且汽車銷量也不盡如人意,更是在2004年遭遇車市寒流。於是2005年,奧克斯停止生產SUV與皮卡,全面退出汽車製造行業,成為業界笑柄。

誰說娃哈哈造車不能叫新勢力造車?

相比于波導和奧克斯,“菸草巨頭”雲南紅塔集團可以說是不錯了,至少頑強地生存了下來。最開始編者聽到這個車名的時候還有點懵,我只知道有個有名的香菸牌子叫紅塔山,竟然有車企也叫紅塔?沒想到紅塔集團早在1997年和一汽強強聯合,建立了子公司— 一汽紅塔。

誰說娃哈哈造車不能叫新勢力造車?

一汽紅塔主要生產輕型卡車,工程車等商用車,不僅在國內銷售,還出口越南,緬甸,老撾等國家和地區,獲得了不錯的市場表現。後來又進軍乘用車領域。說實在的,這也足夠讓人大吃一驚了。畢竟很多跨界車企到最後都涼了,紅塔不僅撐了下來,還有模有樣的,汽車四大工藝水平和自動化水平在國內輕型汽車行業中可以說是名列前茅。

誰說娃哈哈造車不能叫新勢力造車?

所以說,紅塔集團算是外行造車中混的好的了,至少經歷了時間的考驗。當然這與其跟一汽聯合也有關係。一汽可是赫赫有名的汽車集團啊,與之聯手,還是很有優勢的。

此外,還有其他跨界車企,也紛紛湧現。比如,蔚來汽車近來就時常被人提及。蔚來汽車是由頂尖互聯網企業與企業家聯合創立,名下汽車在各大著名賽場上展現實力,成績頗豐,在此我就不一一贅述了。而五糧液也躍躍欲試, 收購凱翼,推出凱翼X3。還真別說,車跟酒這兩樣不能搭在一塊兒的東西也在時代的召喚下合體了。再者就是樂視、格力……外行造車再掀高潮。

禾顏閱車點評:

縱觀外行造車,主要是利益驅使,各大集團都想要在汽車市場分一杯羹。但是資金實力雄厚也很重要,說白了,造車是個燒錢的行業,沒錢玩不轉。不過光有錢是遠遠不夠的,買一些不入流企業,有多少能做到一加一大於二呢?說不定連生產汽車的資格證都沒有。必須要具備有創新的製造意識和引領性的汽車科技,才能夠儘快融入汽車製造行業。因此,波導、奧克斯之流失敗了,借殼造車的捷徑沒那麼好走。而紅塔則成功了,與一流汽車企業合作,有錢有技術。蔚來汽車又是另一種模式,從用戶出發,引領了互聯網造車大潮。娃哈哈會打出一張什麼牌,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是,誰說娃哈哈造車不能叫新勢力造車呢。至於未來如何,就要靠時間來驗證了。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