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重器!我國首台散裂中子源建成,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顯微鏡

國之重器!我國首臺散裂中子源建成,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顯微鏡

中國散裂中子源航拍圖(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供圖)

3月25日,建在廣東東莞的我國“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按期、高質量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設任務,並通過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工藝鑑定和驗收。

“這是散裂中子源建設的里程碑,標誌著工程建設已經全部完成,性能達到了預期要求。”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

建成後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成為中國首臺、世界第四臺脈衝型散裂中子源,填補了國內脈衝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為我國材料科學技術、生命科學、資源環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供強有力的研究手段,對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解決前沿科學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散裂中子源能夠為我國產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有力支撐,併為解決國家可持續性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的許多瓶頸問題提供先進研究平臺,也將成為廣東省正在建設的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核心單元,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發展和產業升級作出重大貢獻。”陳和生說。

國之重器!我國首臺散裂中子源建成,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顯微鏡

3月24日科研人員在譜儀靶站控制室進行靶站譜儀聯合調試(倪思潔攝)

根據工藝鑑定驗收專家委員會的評價,中國散裂中子源性能全部達到或優於國家發改委批覆的驗收指標。裝置整體設計科學合理,研製設備質量精良,調試速度快於國外的散裂中子源。靶站最高中子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散裂中子源就像一臺“超級顯微鏡”,是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國之重器”,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建,共建單位為物理研究所,於2011年9月開工建設,工期6.5年,總投資約23億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一臺直線加速器、一臺快循環同步加速器、一個靶站,以及一期三臺供中子散射實驗用的中子譜儀,是各種高、精、尖設備組成的整體。

2017年8月,中國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並獲得中子束流,11月達到打靶束流功率的驗收指標。2018年春節期間加速器運行穩定,束流功率和連續運行時間均創調束以來的新高,首期三臺中子譜儀,即通用粉末衍射儀、小角散射儀和多功能反射儀,都順利完成樣品實驗。通用粉末衍射儀已經完成了兩個高水平的用戶實驗。

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在加速器、靶站、譜儀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術成果。設備國產化率超過90%,顯著提升了我國在磁鐵、電源、探測器及電子學等領域相關產業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使我國在強流質子加速器和中子散射領域實現了重大跨越,技術和綜合性能進入國際同類裝置先進行列。

國之重器!我國首臺散裂中子源建成,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顯微鏡

中國散裂中子源設備——靶站(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供圖)

“建好中國散裂中子源,只是第一步。”陳和生表示,中國散裂中子源建成後,將充分發揮一期三臺譜儀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凝聚態物理和化學等領域的作用,為廣大用戶提供國際先進的研究平臺。

為了滿足中子散射研究和應用用戶迫切需求,專家委員會建議,中國散裂中子源應儘快達到設計指標,實現穩定運行。在裝置通過驗收後儘快啟動二期工程立項,開始後續譜儀建設,進一步提升束流功率。

陳和生表示,目前中國散裂中子源已與用戶合作達成共建另外五臺譜儀的合作意向,並積極申請啟動二期譜儀建設。

國之重器!我國首臺散裂中子源建成,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顯微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