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圓了湯浦人世世代代的夢

一心為民 浩氣長存——追記原湯浦公社黨委書記王志良(一)

黃頌翔 陳海熊

又到一年清明時。原湯浦公社黨委書記王志良的墓地早就有了為他上墳祭祀的群眾。時代滄桑鉅變,王志良離開人世間已30多年了,可是許多群眾至今對他念念不忘。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後,湯浦村民準備建立一個王志良事蹟展覽室,並在永元秀塔一側為他樹一個銅像。

——題記

他,圓了湯浦人世世代代的夢

豎立於湯浦永元秀塔一側的王志良銅像

王志良是章鎮筧橋人,1932年出生,只讀過半年書,11歲起看牛、牧鵝三年,做僱工四年;1954年入黨,1959年起歷任筧橋大隊支部書記、濱筧公社黨委副書記、公社主任;1977年5月任湯浦公社黨委書記,1981年4月因積勞成疾病逝,終年49歲。

王志良在湯浦任職的四年,適逢改革開放之初,正是他傾注全力報效黨和人民的重要時期。他攻堅克難,發動群眾根治老水患、改造低產田、創辦銅管廠;他一心為民,大公無私,知難而上,見利就讓,明知身患重病卻依然為民忘我工作。王志良是我市老一代鄉鎮幹部的楷模,更是新一代機關幹部的學習典範。

本文作者之一的黃頌翔同志當初大學畢業後曾在王志良身邊工作數年,對王志良的工作作風和為人處世記憶猶新。前不久,他們又去湯浦鎮參加座談會,再次聆聽了一些老同志們對王志良的深情回憶,在此基礎上,撰寫了這篇文章。

他,圓了湯浦人世世代代的夢

王志良任湯浦公社黨委書記文件

1977年5月15日,王志良挑著鋪蓋到湯浦上任。縣委派他到湯浦,就看中他是個實幹家,能夠改變湯浦的“老大難”面貌。

湯浦之難,難在治水。每逢汛期暴雨,外面曹娥江洪水一抬,境內小舜江與下漳溪、達郭溪這三條內河一起暴漲,湯浦這塊盆地頃刻之間一片汪洋。“大災三六九,小災年年有,雞鴨搬上樓,燒飯窗門口”,這是湯浦歷史的寫照。明朝時候,小舜江邊的塔山上造了一座“永元秀塔”,這座塔就是湯浦千百年難圓的治水夢的見證。

多災的地方幹部難當,尤其是一把手。王志良義無反顧,他把組織的信任看得無比神聖。上任之後,他即到湯湖村蹲點,晚上住湯湖,白天走各村,遍看全社農田水利,遍訪各村幹部老少。王志良心裡清楚,湯浦要搞的是大水利,境內三條河流都要掉頭轉向,要重新安排河山。但是,關鍵是要解決種種利害關係,改變長期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紛爭狀態,同時,排除“文革”內鬥後遺症的影響干擾,把人心統一到興修水利的中心上來。

湯浦當時情況複雜,靠公社開幾個會解決不了問題,王志良心裡明白。他開始索性不開會,縣裡、區裡一些會,也叫其他同志去代,他覺得自己重任在肩,必須做開路搭橋的馬前卒,抓緊到各村摸情況,解疙瘩,搞突破。但王志良有一招,就是勞動開路,他田作農活樣樣拿手,人又樂觀合群,很快受到群眾親近歡迎。當時湯浦有三位村支書是公社黨委委員,威信很高,但與公社原班子領導意見相左,王志良就著重跑這三個村,他很快與幹部社員們建立起親密關係,同時與這幾位老支書結成了朋友。王志良腳踏實地以心換心,終於與他們在統一治水問題上達成共識。

王志良講話直截大膽。1977年全國上下提“抓綱治國”,王志良卻提“抓綱治水”。他說湯浦的綱就是水利,水利上馬,綱舉目張。這一年湯浦有縣委社會主義教育工作隊進駐,王志良稱他們為水利工作隊,直接要求工作隊以水利為中心領導水利(當時工作隊隊長吳菊生和副隊長、水利工程師顧順章等十分支持王志良)。王志良以自己直白的方式向上下表明:湯浦的出路是搞水利。他說,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在哪裡?就是因為社會主義能夠發動群眾辦大事。

王志良講話信心足,有底氣。他說“一盤棋”的意思是,只有把被動的棋子搞主動,主動的棋子才會更主動,否則全局被動;他說 “一元化”,就是黨委要做響噹噹的“鐵榔頭”,幾個榔頭要合力,否則就“多元化”;他強調一鼓作氣,搞水利必須連續作戰一氣呵成,否則就要燒夾生飯;要強調一碗水端平,就是改道後的老河道分屬與土地開發等政策問題,必須從長遠發展考慮,等到工程竣工之後由公社通盤安排。王志良的這些話,湯浦老同志們至今記憶猶新。

他,圓了湯浦人世世代代的夢

塔山改道工程上的王志良同志(畫作)

王志良幹勁十足,他帶動公社一班人馬,與工作隊同志一起齊心合力,終於使湯浦水利大起聲勢。從下漳溪長山段改道,接著達郭溪獅子山段改道,再緊接著是主體工程小舜江塔山段改道,全社近一百個生產隊爭先進、爭貢獻,沒一個拖尾巴。前後兩年,共完成改道長度6.93公里,土石方約100萬方,平均每個勞動力完成200多方。就一個公社而言,當時湯浦水利的勞動投入是全縣最多的。高潮的時候,全社幾乎所有勞動力共四千多人集中會戰,汛期到來之前,就在堤埂上拉好電燈、點好火把,連續挑燈夜戰。

王志良曾在動員大會上表態:“水利工程開工期間,我就住在工地上。”他做到了。在這兩年裡,除了農忙休工,他天天都在工地上,關鍵階段,他晚上都住在工地指揮所裡。他在工地來回踏看,組織現場檢查,又在工地廣播上親自發通知、做表揚、喊口號,稍空下來就與社員們一起有說有笑,挑土、打夯,社員們都喜歡跟他一起幹活。湯浦的老幹部們回憶說:“王志良是有病的,可他那個精神勁頭我們都比不上。”他們說:“在緊要關頭,王志良總是立即趕到。塔山堵口那回,上頭有洪水下來,看看危險,他立刻發動幹部群眾組成人牆,用草包裝土拋堵,他自己也跳下去了。他是個不會游水的秤砣,真不怕死。”

王志良強調黨員幹部碰到困難要帶頭上。“黨員不帶頭,就是假黨員!”他有時候口氣很重。當年7月1日,他帶領全社二百餘名黨員投入長山改道合龍,過了一個特殊的黨日活動。在塔山改道的攻堅階段,他組織突擊隊,晝夜分批搶險堵口,他自己始終站在口子上指揮調定,從不離開崗位。

原公社幹部範爾高回憶說,王志良以身作則,所以大家心服口服。他有時候要求很嚴,大家都服從。在工程進行的關鍵階段,他要求幹部日夜堅守,吃飯輪班,規定時間必須到崗。

有一次天下雨,一位黨委委員穿著雨靴撐著雨傘上工地,王志良問道:“你這是上工地,還是去做人客?”這名委員連忙回去換了蓑衣笠帽。王志良連續幾個月不回家,一次他的妻子王雲花來公社看望,王志良對她說:“你在這裡沒事可做,還是到工地去幹活有意思。”

合龍堵口的時候,工地裡幾個大水泵日夜抽水,王志良就日夜留在機埠,他不放心,他要負責檢查夜班。工地離公社不到一里路,他就是堅守在工地過夜。

他,圓了湯浦人世世代代的夢

原公社主任田桂生講還王志良當年的情景

原公社主任田桂生回憶說,1978年盛夏的一天夜裡,王志良在機埠上穿著棉襖,嘴唇發黑,全身發冷。叫他回公社休息,他說工程進入收尾階段,堅守就是勝利。就在這天晚上,他暈倒在工地上,大家把他抬到鋪上,過了十幾分鍾才甦醒過來。王志良早有肝病,他在工地上搖搖晃晃暈倒過好幾次,可是他若無其事。等到塔山改道竣工,他才被人硬拖著去住醫院。

他,圓了湯浦人世世代代的夢

王志良當年率民修建的長山埂

小舜江從此在湯浦村一里外的新開河道上靜靜奔流。這條江原來沿著湯浦村轉了一個1000米長的U字形大灣,截彎取直後縮短了430米。此後上游洪水在此不再滯留,再加下漳溪、達郭溪變向從長山通出,三路河水不再在湯浦擁堵。湯浦的洪災從此就成為歷史,老大難的帽子也從此摘掉了。湯湖村支書宋仁發說:“王志良是用性命圓了湯浦人的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