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男子吃了这道家常菜,中毒进医院……很多人都爱吃!省疾控提醒市民要警惕……

炒蘑菇或蘑菇汤

是很多福建人饭桌上的家常菜

但万万没想到有人吃完后却因此中毒入院

近日,福州闽侯70多岁的陈老伯

因腹泻不止

经诊断

陈老伯是食物中毒引发的腹泻

而罪魁祸首竟是一道蘑菇汤

原来他食用的蘑菇是在野外采摘的……

本报记者从省疾控中心了解到

连日来,南平的多个市县发生

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

有时一天多达3起

我国每年的夏秋季节(6月-9月)

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

各类野生蘑菇遍地生长

比如

河边、草地上、山上、公园里、路边

甚至在你家阳台上

......

福州一男子吃了这道家常菜,中毒进医院……很多人都爱吃!省疾控提醒市民要警惕……

省疾控专家提醒

目前还没有救治蘑菇中毒的特效药

严重可致死

市民切勿随意采摘野生蘑菇食用!!

本报特邀

✦傅武胜,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检验科副科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博士

七旬老伯误食毒蘑菇中毒

9月5日晚上七点多,闽侯的陈老伯因上腹疼痛且腹泻不止,被家人送到省三人民医院检查。医生初步判断,陈老伯是食物中毒引发的腹泻,经询问得知,当天中午,陈老伯从野外摘了一些白色的蘑菇煮汤,当天下午三点多,老伯就在家中呕吐不止。

接诊的医生王贺说道,从家人带来的蘑菇标本分析,陈老伯误食的是白毒鹅膏菌,中毒后患者会出现剧烈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等症状

。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最后导致休克。

王贺说,陈老伯被送到医院后,腹泻的症状加重,根本来不及去厕所,就连护士准备的两个便盆都不够用。后来,干脆让他躺在便盆上输液。 经治疗后,陈老伯的症状有所缓解,后被家人带回家中休养。

夏秋季蘑菇中毒事件多发

陈老伯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并非个例,近日,记者从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显示,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共上报11起毒蘑菇中毒事故,考虑到散发病例和漏报,实际起数远远不止这些。8月初至今,南平的多个市县接连发生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有时一天就达数起


除了我省,福小卫查了下

就在这几天

全国各地也发生多起误食毒蘑菇事件

▼▼▼

福州一男子吃了这道家常菜,中毒进医院……很多人都爱吃!省疾控提醒市民要警惕……

福州一男子吃了这道家常菜,中毒进医院……很多人都爱吃!省疾控提醒市民要警惕……

福州一男子吃了这道家常菜,中毒进医院……很多人都爱吃!省疾控提醒市民要警惕……

傅武胜指出,我国每年的6月到9月是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因为气温升高,雨水充足,各类野生蘑菇遍地生长,市民外出、野外踏青频率也有所增加,而公众又严重缺乏对毒蘑菇的辨别能力。

“误食毒蘑菇的不少患者还是长期采食蘑菇的老手。”傅武胜说,有些单凭外形甚至是蘑菇专家也无法分辨。

➤傅武胜建议,市民不要随意采摘野生蘑菇,也不要随意购买。若误食野生蘑菇中毒后,应尽早到医院治疗,由于目前还没有救治蘑菇中毒的特效药,只能是通过催吐、洗胃、血液透析等方式尽快排毒。

➤他提醒市民,有一部分的蘑菇中毒,会出现假愈期,即在一般胃肠期过后,近似康复,1-2天无明显易见症状,这往往会给患者和医生造成康复的假象。假愈期后,如果食入的蘑菇毒性较大,患者病情将迅速恶化,再去治疗几乎无药可救,5-16天后患者即死亡。

对此,患者在医院最好多观察两三天,确保体内毒素完全排除后再出院。

民间毒蘑菇鉴别误区你要懂

误区一、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有毒

傅武胜:

并非如此,如牛肝菌属、红菇属、鸡油菌属中的很多种类颜色鲜艳,是美味的食用菌;而大部分的剧毒蘑菇,如鹅膏属中的剧毒种类,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裂皮鹅膏、淡红鹅膏,以及红菇属中的亚稀褶红菇,颜色并不鲜艳,都是纯白色或者灰色,但是这些种类是我国误食野生蘑菇导致死亡的主要种类。

误区二、蘑菇跟大蒜、大米、银器、瓷片等一起煮,颜色变黑有毒,没变颜色就无毒

傅武胜:

我国的野生蘑菇种类有4000多种,其中900多种具有食用价值,有400多种是有毒的,由于种类不一,其所含的毒素也不一样,因此中毒后出现的症状也各异。经过实验验证,我国的几种剧毒蘑菇并不会使银器、瓷片等这些物质变黑。

误区三、有生虫、生蛆的蘑菇没毒

傅武胜:

很多昆虫、动物对毒素的吸收与作用和人不一样。比如,剧毒的鹅膏菌成熟烂掉后很容易生虫、生蛆,甚至将其喂养小白鼠,小鼠也不会死。

总结一句就是

面对野生蘑菇

不采、不买、不卖、不食

慎!防!中!毒!

一旦误食,马上就医!

转发提醒家里人!

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千万要注意!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张鸿鹏

通讯员:李阳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