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企業赴美起訴大疆侵權,專利戰已成爲市場競爭慣用手段?

導讀:作為國產無人機品牌,大疆是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無人機品牌,被稱為是“無人機中的蘋果公司”,其目前最大的市場是北美,再者是歐洲、澳大利亞和中國。最近,大疆卻在美國深陷一起專利訴訟中,甚至被請求進行337調查。



同城企業赴美起訴大疆侵權,專利戰已成為市場競爭慣用手段?


據悉,2018年8月30日,美國Autel Robotics公司依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規定向美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出申請,指控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對美出口、在美進口或在美銷售的無人機及其組件侵犯其專利權,請求ITC發起337調查併發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這一調查一旦生效,大疆有可能會面臨產品無法進入美國市場的危險,對於主打國際市場的它們來說,失去美國市場不啻於一次嚴重打擊。

公開信息顯示,Autel Robotics是深圳道通智能在美國設立的子公司。這個敏感的身份讓外界產生了“國內無人機企業相互攻擊”的疑問,在當前的國際環境大背景下,這起訴訟案件蒙上了不尋常的色彩。

“我們和大疆的專利戰已經打了三年多了,實際上是兩家公司正常行為,也確實因為大疆此前的對我們訴訟已經嚴重威脅到公司生存了,所以我們才進行反擊。”道通智能法律部門負責人對外宣稱。大疆方面並未對此事予以置評。


同城企業赴美起訴大疆侵權,專利戰已成為市場競爭慣用手段?



從這個角度來看,大疆和道通智能之間的法律訴訟,只是正常的商業競爭手段——專利戰而已。道通和大疆的過節已經有了一些年頭,稱其為深圳無人機“內鬥”也一點不為過。隨著資本的投入,道通智能也隨之成為了浩浩蕩蕩的無人機大軍中的一員。為了爭奪市場,不少企業都和行業龍頭大疆或多或少地產生了糾紛和衝突,道通智能自然也不例外。

事實上,道通和大疆之間的專利戰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2015年。


同城企業赴美起訴大疆侵權,專利戰已成為市場競爭慣用手段?


2015年,大疆指控道通科技公司、道通智能公司製造、許諾銷售被訴侵權產品侵犯其專利權,要求賠償經濟損失100萬元及合理開支15萬元等。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5年7月開庭審理此案,並於同年12月作出一審判決,大疆的全部訴訟請求都被駁回。大疆不服判決提起上訴。

2017年3月,廣東高院終審判決駁回了大疆的上訴,維持原判。

2016年8月,大疆和旗下大疆歐洲分公司(DJI Europe B.V.)將道通及“道通智能航空”、“道通智能美國”告上了美國特拉華(Delaware)聯邦地區法院,指控涉案的3家公司侵犯其持有的1項外觀專利和3項發明專利。

2017年5月,大疆又在美國華盛頓西區聯邦地區法院起訴道通,稱後者侵犯其專利權。

今年4月,雙方再次在美國法院針鋒相對,“道通智能美國”在美國紐約南區聯邦地區法院起訴大疆旗下的三家公司侵犯其2件美國發明專利權,並請求法院判給足以補償大疆“侵權”造成損失的損害賠償金及合理費用,以及“故意侵權”的懲罰性損害賠償金。


同城企業赴美起訴大疆侵權,專利戰已成為市場競爭慣用手段?


所以針對這一次美國Autel Robotics公司對大疆的侵權指控,實際上可以說是雙方市場競爭所導致的。且不論案件背後影響,起碼向我們證明了知識產權的重要性。據瞭解,在消費無人機領域,大疆無論是專利申請數量還是授權數量在無人機行業中都處於絕對領先,據相關資料統計,截止到去年4月,大疆共申請專利3547 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040 件;全球發明專利184 件,其中中國發明專利授權55 件。

對於大疆來說,通過知識產權的積累進行市場競爭,也已經成為慣用的方式之一。在此之前,大疆已經對雷柏、谷巴、昊翔等無人機公司都發起過訴訟。大疆憑藉技術和產品的強勢,以及專利上的輔助措施,也讓其穩穩守住市場份額。而站在道通智能的角度來說,這一次遠赴美國對大疆提起專利訴訟進行反擊,機能通過專利戰爭奪市場,亦能提升內部軍心士氣。


同城企業赴美起訴大疆侵權,專利戰已成為市場競爭慣用手段?


通過大疆與道通智能的專利糾紛,其他企業也要從中看到知識產權不僅是企業成長髮展的催化劑,更是爭奪市場的強有力武器。因此,企業應該建立屬於自身企業的知識產權儲備,無論內部還是外部發展,知識產權都將發揮巨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