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送禮被罰站?教育路上,父母要這樣和老師「打配合」!

教育路上,家庭、學校、社會

是必不可少的三樣核心因素。

昨日適逢第34個教師節,學生、父母紛紛用各種形式向老師表達感謝。然而網上卻有人發帖稱:“北京某小學的一位同學因帶花進校園,被學校教導處領導攔在學校門口,還讓孩子拿著花當眾罰站。”

後來老師出面澄清,原來是因為學校規定不能收禮物,所以老師才想讓學生到校門口找家長,讓家長把花帶走,也根本不存在罰站之說。

老師表示,雖然一枝花價格不高,但是擔心會造成學生、家長之間的攀比:“這個孩子送一枝花,那個孩子送一捧花,可能還有家長會送一個花籃”。為了杜絕這種現象,學校才有了“拒收一枝花”的規定。

教師節送禮被罰站?教育路上,父母要這樣和老師“打配合”!

某機構對32座城市,近萬名教師進行調查:92%的老師表示會退還價值較高的禮物;25%的老師則表示會將有紀念意義的禮品帶回家保存。也有很多老師表示:有些家長過分熱情,拒絕接受後還是不停的往老師身上丟、包裡塞,覺得“當時內心是崩潰的”。

老師擔心的“攀比”現象,根本原因在於家長們對教育資源不平衡的憂慮。抱著“送禮老師就會多照顧一些”的心態,讓教師節禮物失去了本來的意義。

反觀之前出現的家長群中,因為老師佈置作業、批評學生、公佈成績等行為引起家長反對意見,甚至在群裡言辭激動指責老師的現象,其實也是源於家長的焦慮心理和“家、校配合”的不足。

比如今年6月份,河南一位小學老師因為把學生在校默寫古詩的成績和照片發到了家長群裡,引發了部分家長的不滿。委屈之下,老師遞交了辭職信。

教師節送禮被罰站?教育路上,父母要這樣和老師“打配合”!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家庭、學校、社會形成的鐵三角是必不可少的三樣核心因素。老師與家長是重要的合作關係,只有兩者多些理解和配合,才能讓孩子有更好的成長。

一、教孩子尊重、感恩和表達

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老師的態度。

節日中,家長通過禮物對老師表達感謝,其實也是通過儀式感教會孩子感恩和表達。不管是語言、文字還是禮物,表達的形式並不重要,其中的心意和示範作用對孩子來說更重要。

而尊重勞動、感恩付出和表達能力的培養,不止在節日,更應在平時。

• 教會孩子尊重老師

家長們要從自身做起,尊重老師的勞動。在平時生活中,不在孩子面前,隨便否定老師的教學方法,或者說老師壞話。用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尊重師長的好習慣。

• 通過儀式感讓孩子懂得表達感謝

如果孩子能在家長的引導下,自己動手製作精美的工藝品,作為老師的教師節禮物。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鍛鍊了做手工的能力,又接受了一次生動的感恩教育。

二、與老師打配合,防治“未病”

傳說魏文王曾求教於名醫扁鵲:“你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誰醫術最好?”扁鵲回答:“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魏文王不解:“那為何你名氣最大?”

扁鵲解釋說:“長兄擅治未病,防患於未然,當事人沒有感覺,所以名氣只在家裡;中兄擅治初病,病症初顯就能藥到病除,所以名氣只在鄉里;我擅治末病,在病情嚴重之時,大家看我經脈穿刺、用針放血、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治癒,所以我名聞天下。”

教師節送禮被罰站?教育路上,父母要這樣和老師“打配合”!

教育的複雜性和社會影響的多樣性,決定了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父母和老師打好配合,才能在問題的初期進行引導和干預,避免付出更大的代價。

相對於媽媽無微不至的關心,爸爸更重視大方向的正確,並承擔著矯正孩子品行的責任。父母要懂得分工,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

父母可以定期和班主任老師通電話,全面瞭解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情況。

對分數下降的科目,可以和老師商量想些辦法,如補課、改進學習方法等;對於孩子成長的大方向,諸如品德的形成、身體的健康、個人的興趣特長等,也可以通過與老師的溝通,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