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在瑞典遭暴力事件 律師提醒:莫用感情去挑戰法律的剛性

中國遊客在瑞典旅遊時遭警方粗暴對待一事,近日經媒體披露後在國內引發強烈關注,此事經過發酵逐漸演變成了一則"世界新聞",甚至引發了兩國間的外交對話。

9月14日,中國駐瑞典大使館發佈一條領事提醒,主要是提醒中國公民在瑞典要提高安全意識、加強安全防範。在這份通告中,其中一句"近期還有中國遊客遭到瑞方公務人員粗暴對待。"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關注點肯定是集中在瑞典警方對中國遊客動粗。

中國遊客在瑞典遭暴力事件 律師提醒:莫用感情去挑戰法律的剛性

9月16日,瑞典駐華大使館通過微博「公開回應」,表示「會獨立調查瑞典警方在執法過程中是否有失職或違法行為」。

中國遊客在瑞典遭暴力事件 律師提醒:莫用感情去挑戰法律的剛性

9月17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再次敦促瑞方重視中方關切,並採取切實措施,保障中國遊客的安全與合法權益。」

中國遊客在瑞典遭暴力事件 律師提醒:莫用感情去挑戰法律的剛性

9月17日,中國駐瑞典特命全權大使桂從友接受瑞典《快報》專訪,表達「要求瑞方徹查此案,依法辦事,儘快對中國遊客的合理訴求作出應有回應。」

中國遊客在瑞典遭暴力事件 律師提醒:莫用感情去挑戰法律的剛性

事情經過:

9月2日凌晨,曾先生帶著退休的父母前往瑞典斯德哥爾摩自助旅行,到達了之前預訂的一家二星級的青年旅館。因為凌晨到達,酒店通常的規則是當天下午才可以入住,曾先生提出交涉,因為經過舟車勞頓,父母年事已高,希望酒店能夠通融在大堂提供方便,即使付費也可以,但被酒店拒絕。陳先生一家三口不願意離開,酒店後來報警,瑞典警察將其年邁的父母抬出酒店,然後用車把他們一家扔到一座墳場。

中國遊客在瑞典遭暴力事件 律師提醒:莫用感情去挑戰法律的剛性

事情發生後,大使館第一時間發表聲明,對瑞典警察的行為予以強烈譴責,強調相關行為嚴重侵犯了中國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基本人權,要求瑞典政府立即對事件進行徹查,及時回應當事中國公民提出的嚴懲、道歉、賠償等要求。

隨後網絡上出現了一段當事人曾先生自己拍攝的視頻,視頻中瑞典警方將曾先生的父親抬出了酒店,在抬的這個過程中,曾先生一邊用手機拍著視頻一邊大聲呼喊著:"快來看,殺人了,這就是瑞典警察。"

中國遊客在瑞典遭暴力事件 律師提醒:莫用感情去挑戰法律的剛性

而一邊則是自己的母親坐在地上仰天哭喊:"救命吶……"

曾先生髮布這段視頻是想要證明自己一家人在瑞典確實遭到了警方的粗暴對待。但沒想到視頻曝光後反而起到了反效果。

不少網友看後表示,這裡面除了溢出的滿屏尷尬沒有其他,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是,曾先生看到自己的父母被人抬出,父親已然意識模糊,母親在哭喊的時候,自己的第一反應居然是趕緊拍視頻留下證據……而整個視頻過程除了看到曾先生的呼天喊地和其母躺在地上的哭鬧之外,也實在看不出哪裡存在"暴力執法"相反,倒是看到了中國式撒潑和麵對中國式撒潑一臉懵圈的警察……

隨後,瑞典媒體也曝光了一段視頻,與曾先生的那段很像,但確是從另外一名目擊者的角度拍攝的,從視頻開頭就能清楚看到曾先生用英文說明情況,這也足夠證明曾先生的英語水平能夠進行正常溝通。

中國遊客在瑞典遭暴力事件 律師提醒:莫用感情去挑戰法律的剛性

可是,接下去卻出現了驚人的一幕,在溝通未果後,在警察什麼都沒做的情況下,曾先生順勢躺倒在地,開始哭喊……整個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只剩下尷尬的瑞典警察在風中凌亂……

瑞典最大的報紙Aftonbladet在報道中採訪了當時在現場拍攝了第四段視頻的男子,他說警察看起來根本不像是使用暴力:「警方試圖平息局勢,而這個中國家庭只是「大喊大叫」,還說兒子的行為特別奇怪,突然就「躺在地上」。

曾先生帶著年邁的父母去國外旅行,肯定是希望來一次快樂之旅的,而不是專門去瑞典找事兒的。當然,其父母的表現也的確讓國人顏面盡掃,大家會覺得,他這種文革式的作風,一哭二鬧三上吊,可能在國內,警察還會吃這一套,但是到了高度文明的北歐瑞典,警察可不吃你這一套,老外們都被搞蒙了,不知道這是要鬧哪樣?中國式碰瓷,在國外行不通了……

據瞭解,曾先生一家人被警方帶走,並將三人留在了所謂的墳地。而隨後也被證實,這塊墳地是Skogskykog rden,中文名叫林地公墓,於1994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g rden在瑞典語中為"庭院"的意思。而這裡附近就有有地鐵站,離市中心也不遠,大約8分鐘路程。瑞典警方對於難民,經常會放公園裡,而且那個地方邊上就有地鐵站。

中國遊客在瑞典遭暴力事件 律師提醒:莫用感情去挑戰法律的剛性

其實,在歐洲,墓地是像公園一樣的概念,就是個公共場所,公園旁是教堂,有地鐵,很多人在墓地裡約會、看書、曬太陽、溜狗,野餐。歐洲的墓地很多在市中心,公園或者教堂旁邊。

當然,瑞典警方在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也有欠考慮的地方,畢竟一家三口人生地不熟,直接扔在野外未解釋周邊就有地鐵,的確容易造成很大的誤會。

北京雋永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張敬輝認為,我們應該對事不對人,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首先要區分他做的是對的還是錯的。縱觀整件事,這一對中國的老夫婦做的是不好。不得不說,很多中國巨嬰在國內可能橫著慣了,走出國門後依然把國內那套用在外面,以為在地上一躺扮成弱勢群體,隨後在媒體上宣揚一下那就是佔理了。然而,當你在要求別人尊重的之前是否也有尊重過別人呢?

除了更多事件細節仍有待浮出水面,這裡不可迴避的還有文化差異和一些值得銘記的教訓:

  1. 文明旅遊和海外維權,兩者並不矛盾。如果受到了不公平對待,就一定要堅決維護。
  2. 出國旅遊等於去別人家做客,入鄉隨俗是上策——除了遵紀守法,還包括尊重別人的文化和規則;
  3. 一哭二鬧不是放之四海皆有效的萬能法寶,在互聯網時代多數結果只會自損形象,無益於任何問題解決;
  4. 最重要的一點是,出發前記住使領館的電話,時刻保持通訊暢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