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化與徽派建築(舊作)

吴文化与徽派建筑(旧作)

江上陸士清,以一己之力,收購徽州古宅多套,有祠堂雙戲臺、學士府等,蔚為大觀,待因緣成熟,移建佳處。筆者曾受邀撰文,略述吳文化與徽派建築之關係。舊文鄙陋,唯敝帚自珍,故錄出分享。

吳文化,狹義而言,是指先秦吳國創造的文化;廣義而言,則泛指吳地的文化,把吳國文化前後的源流以至後世吳文化的蓬勃發展都概括在內。

吳地因其歷史悠久,人文鼎盛,經濟發達,生態宜居,自古以來都是八方匯聚之地,所以吳地的建築除了主流的蘇派建築外,還包含了浙江東陽幫、徽幫、寧紹幫等建築流派的元素。

吴文化与徽派建筑(旧作)

徽派建築集中體現了賈而好儒、崇文重學的徽商文化。明清時代,隨著徽商的崛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徽商「盛館舍以廣招賓客,擴祠宇以敬宗睦族,築牌坊以傳世顯榮」,從而給後世留下了大量優秀作品,成為中國建築藝術的一大派系。徽派建築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樑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裝飾。還廣泛採用磚、木、石雕,表現出高超的裝飾藝術水平。其工藝特徵和造型風格主要體現在「徽派三絕」——牌坊、祠宇、民居等建築實體中。

徽派建築影響深遠,在地緣上,他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鎮紮根落戶,其中也包括吳地;在時間上,其優秀元素也被現代建築藝術所繼承和發揮。

黨的十八大指出,要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社會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吳文化與徽派建築也都會有更深更廣的發展。

吴文化与徽派建筑(旧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