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預示周朝滅亡的童謠,嚇壞了周宣王,後來竟然真的應驗了

根據一些古代典籍中的記載,每當有重大歷史事件發生之前,都會出現不同尋常的徵兆,或者有童謠讖語的暗示。比較著名的如《唐雎不辱使命》中就曾提到:專諸刺王僚,彗星襲月;聶政刺韓傀,長虹貫日;要離刺慶忌,倉鷹擊於殿上。《述異記》中寫到了秦始皇死前流傳的“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謠,《元史》中記載的元亡前有“石人有雙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童謠,《三國演義》中寫到董卓亂政之前,有童謠說: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預示了董卓的迅速爆發和迅速衰亡。在《東周列國志》的第一回中,也寫到了一個預示周朝滅亡的童謠,頗有意思。

一則預示周朝滅亡的童謠,嚇壞了周宣王,後來竟然真的應驗了

太原料民

周宣王三十九年(前789年),姜戎抗命,宣王御駕親征,不料大敗。為再伐姜戎,宣王親自到太原料民(普查人口及糧草儲備)。在太原料民回來,連夜進城。忽見街上有十幾個小孩,拍手唱歌。宣王於是停輦來聽。就聽他們唱到:月將升,日將沒;檿(yǎn)弧箕箙(fú),幾亡周國。宣王聽後很不高興,下令將他們盡數抓來。小孩見人來抓,一鬨而散。最後只抓住兩個小孩。宣王問他們:“童謠是誰編的?”小孩回答:“不是我們編的,三天前,有個穿紅衣服的小孩,來到這裡,教會我們念這四句,不知什麼原因,迅速傳遍了大街小巷,全京城小孩都在唱。”宣王問:“那個紅衣小孩在哪裡?”小孩回答:“教會我們之後,就不知去向。”宣王訓斥他們一頓,傳下令來:“如果再有小孩唱此童謠,連他的父親兄弟一同治罪。”當夜回宮無話。第二天早朝,宣王把昨晚聽來的童謠講給眾臣聽,問他們是什麼意思。大臣召虎說:“檿,桑木的名稱,可以做弓,所以叫檿弧。箕,草的名稱,可以結成箭袋,所以叫箕箙。據臣愚見:國家恐有弓矢之變。”仲山甫也奏道:“弓矢,是國家用武之器。大王剛剛去太原今料民,打算報犬戎之仇,如果紛爭不斷,必有亡國之患!

一則預示周朝滅亡的童謠,嚇壞了周宣王,後來竟然真的應驗了

紅衣小兒

宣王點頭稱是,可心中不然。又問:“那市井之中傳說的紅衣小兒有什麼來歷嗎?”太史伯陽父說:“上天為了儆戒人君,命災惑星化為小兒,造作謠言,使群童習之,謂之為童謠。小則寓一人之吉凶,大則系國家之興敗。熒惑星,是紅色的。今天的童謠,是上天用來警示大王的。童謠說‘月將升,日將落’,日是人君之象,月是陰類,日沒月升,陰進陽衰,應該是女人干預朝政的徵兆。但說‘將升’‘將落’,應該不是目前之事。況且這是不確定的事,只要大王修德來化解,自然化兇為吉。”宣王聽後,將信將疑。但又覺得不能坐視不理,於是派人到街上去搜捕那童謠中所傳唱的賣桑弓、箭袋的人。

一則預示周朝滅亡的童謠,嚇壞了周宣王,後來竟然真的應驗了

褒姒

他以為殺光了所有賣桑弓、箕箭袋的人,大周王朝就可以江山穩固了。哪知道,最終還是沒有逃脫滅亡的命運。而其滅亡又完全應驗了這則童謠。一個僥倖逃脫的賣弓男子,撿到了一個女嬰,而此女嬰乃是一宮女偶踏黿跡懷孕四十年而生,長大後被獻給周幽王,即烽火戲諸侯的褒姒。可見,上天註定的事,是無法改變的。這又令人想到了唐太宗讓袁天罡預測國運,說到大唐會在一武姓手中中斷,於是李世民殺掉了朝中所有武姓大臣,卻唯獨沒有想到會是武則天。雖說這些可能都是古人杜撰之事,但正因為有了這些杜撰,使得故事情節更精彩。這應該也是文學創作的一種手段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