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家評李商隱此詩:神采飛揚,千載下誦之,聲口宛然,詞人妙筆也

李商隱以其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藝術上的創新精神,創作了佔他全部詩篇七分之一強的史詩,它們擴展了傳統詠史詩的涵量,豐富了詠史詩的題材,探索了詠史詩新的手法,思想性藝術性臻於和諧統—,在詠史詩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詩人常託古諷今,集中地揭露了一些亡國之君因沉湎女色,窮奢極欲而導致亡國滅身的歷史現象,並希望當朝統治者從中吸取教訓。其中《北齊二首》就是這樣的作品。

北齊二首

李商隱

一笑相傾國便亡,何勞荊棘始堪傷。

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詩家評李商隱此詩:神采飛揚,千載下誦之,聲口宛然,詞人妙筆也

一笑相傾國便亡

巧笑知堪敵萬機,傾城最在著戎衣。

晉陽已陷休回顧,更請君王獵一圍。

這兩首詩大意是:君主一旦為美色所迷,便種下亡國禍根,用不著到宮殿長滿荊棘才開始悲傷。擁有玉體的馮淑妃(馮小憐)進御服侍後主的夜晚,北周軍隊進佔晉陽的戰報已被傳出。

馮淑妃的媚笑足以抵過君主日理萬機,身穿戎裝的馮淑妃在後主看來最是美麗。晉陽已被攻陷遠遠拋在了後主腦後,馮淑妃請求後主再重新圍獵一次。

這兩首詩是通過諷刺北齊後主高緯寵幸馮淑妃這一荒淫亡國的史實,以借古鑑今的。唐武宗後期喜畋獵,寵女色,史載武宗王才人善歌舞,每畋苑中,才人必從,“袍而騎,佼服光侈”。與詩中“著戎衣”、“獵一圍”有相似之處。武宗固非高緯一流的“無愁天子”,但詩人從關心國家命運出發,借北齊亡國事預作警戒,創造了這組詩。

詩家評李商隱此詩:神采飛揚,千載下誦之,聲口宛然,詞人妙筆也

小憐玉體橫陳夜

“一笑相傾國便亡,何勞荊棘始堪傷。”“一笑”句暗用周幽王寵褒姒而亡國的典故,諷刺“無愁天子”高緯荒淫無異於周幽王,其結局又何其相似。晉時索靖有先識遠量,預見天下將亂,曾指著洛陽宮門的銅駝嘆道:“會見汝在荊棘中耳!”“何勞”句引這個典故,照應國亡之意。這兩句意思一氣蟬聯,謂荒淫即亡國取敗的先兆。雖每句各用一典故,卻不見用事痕跡,全在於意脈不斷,可謂巧於用典。後兩句撇開議論而展示形象畫面。第三句描繪馮淑妃進御之夕“花容自獻,玉體橫陳”,是一幅穢豔的春宮圖。據野史記載:高緯寵愛馮小憐,竟達到了一種變態的程度,他認為,像馮小憐這樣具有美豔風情的女子,總不能自己獨享,要大加炫耀。於是他讓馮小憐脫光,躺在朝堂的案几上,讓大臣們排著隊參觀,於是“玉體橫陳”的典故也由此流傳下來,“玉體橫陳”的成語也被創造出來了。第四句寫北齊亡國情景。據《北齊書》記載:武平七年十二月,周武帝來救晉州,齊師大敗。……次年,周師攻破晉陽,北齊遂滅。這裡用“周師入晉陽”表明北齊面臨亡國的危急局勢。後兩句實際上具體形象地再現了前兩句的內容。淑妃進御與周師攻陷晉陽,在時間上本不銜接,“已報”兩字把兩件事扯到一時,是著眼於荒淫失政與亡國的必然聯繫,運用“超前誇張”的修辭格,更能發人深省。

詩家評李商隱此詩:神采飛揚,千載下誦之,聲口宛然,詞人妙筆也

巧笑知堪敵萬幾

“巧笑知堪敵萬機”,意思是馮淑妃的媚笑足以與君主的政務相敵。“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詩經》中形容美女嫵媚表情。“萬機”指君主日常處理的紛雜政務。“巧笑”與“萬機”,一女與天下,輕重關係本來一目瞭然。說“巧笑”堪敵“萬機”,是運用反語來諷刺高緯的昏昧。“知”實為哪知,意味尤見辛辣。如說“一笑相傾國便亡”是熱罵,此句便是冷嘲,不議論的議論。“傾城最在著戎衣”,意謂馮淑妃之美豔動人尤在著戎裝之時。高緯與淑妃尋歡作樂的方式之一是畋獵,在高緯眼中,換著出獵衣裝的淑妃風姿尤為迷人,所以說“傾城最在著戎衣”。這句仍是反語。古來許多巾幗英雄,其颯爽英姿,確乎給人很美的感覺。但淑妃身著戎衣的舉動,不是為天下,而是輕天下。高緯迷戀的不是英武之姿而是忸怩之態。他們逢場作戲,穿著戎衣而把強大的敵國忘記在九霄雲外。據《北齊書》載:周師取平陽,帝獵於三堆。晉州告急,帝將還。淑妃請更殺一圍(再圍獵一次),從之。高緯聽信淑妃之言,在自身即將成為敵軍獵獲物的情況下,仍不忘追歡逐樂,還要再獵一圍。三、四句就這樣以模擬口氣,將帝、妃死不覺悟的昏庸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詩境淺說續編》說:名都已失,戎馬生郊,而猶羽獵戎裝,擲金甌而不顧。後二句神采飛揚,千載下誦之,聲口宛然,詞人妙筆也。

詩家評李商隱此詩:神采飛揚,千載下誦之,聲口宛然,詞人妙筆也

更請君王獵一圍

兩首都有較重的議論成分,但由於詩人善於提煉、剪裁典型的歷史事件、場景與細節,與議論相互映照,不但使議論落到實處,而且使讀者透過鮮明的歷史場景深切感受到其中寓含的歷史教訓。第一首三四句剪接不同時間發生的兩個場景,融合誇張與對比,以揭示其間的因果關係,顯得警切明快,發人深省。第二首一二句反言若正,似贊實諷,諧趣橫生。三四句選取最能表現諷刺對象的典型細節,有按無斷,而人物神情口吻和昏聵性格畢現。極危急的局面與極閒暇的態度形成的對比,構成了一種耐人尋味的幽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