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对称、全息与穴位功效

爱因斯坦说:“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而中医则更是哲学直接指导下的产物。根据计算机对针灸古籍中腧穴主治的统计结果,运用阴阳、对称、全息等哲学理论来分析穴位的功效,可得到以下结果。

阴阳学说与穴位功效

人体体表的阴阳可包含三个要素,每个要素内部皆有一对阴阳矛盾,即人体背面为阳面,属阳,腹面为阴面,属阴;腰脐以上为上部,属阳,腰脐以下为下部,属阴;头面与四肢末端部(腕踝以下)为末,属阳,躯干与四肢干部(腕踝以上)为本,属阴。把这三个要素的阴阳互相结合,则可产生八组情况,每组可与人体一定部位相对应。若把这八组情况与八卦相配,每组又可获得一个卦象。故可列出“人体分部对应八卦表”。把上述8个卦象及有关内容,按照《周易参同契》中的先天八卦图的次序进行排列,并配上人体图形,则可画出“人体分部对应根据太极图”。

阴阳、对称、全息与穴位功效

在计算机帮助下,我们统计了与八纲有关病证的穴位选取频度,根据统计数值可知,治疗寒证热证的穴位,上下部的差异最明显;治疗表证里证的穴位,阴阳部的差异最明显;治疗虚证实证的穴位,本末部的差异最明显。因此,寒热证与上下部对应,表里证与阴阳面对应,虚实证与本末部对应。即热证可多取上部穴,寒证可多取下部穴;表证可多取阳面穴,里证可多取阴面穴;虚证可多取本部穴,实证可多取末部穴。

阴阳、对称、全息与穴位功效

如果上述看法成立,则可将人体八卦部位分别与各证相对应,列出“人体八卦部位腧穴主治表”,它显示了八纲症证与人体各部穴位的对应关系,提示了各部位的主治。另外,在“人体分部对应八卦太极图”中也可显示各部穴位与各证对应关系。

对称观点与穴位功效

爱因斯坦一生都坚信,自然界普遍具有和谐、对称和统一性。例如,一个细胞的左右、上下、前后具有上定的对称性。人体左右相对称是不言而语的,所以针灸时可以“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而人体上下、前后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故可上病下治,前病后治。

阴阳、对称、全息与穴位功效

1.人体上下的轴对称关系

人类原先四肢着地,并有尾巴,假设整个躯体以中焦为对称轴,则上肢与下肢相对称,如果进一步分析,则可以看出头与尾也相对称。随着人类的进化,尾巴逐渐萎缩退化,与头顶百会穴相对应的尾尖已消失于长强穴之中,故百会与长强相对应:百会可以治疗脱肛与疝气,长强可以治疗癫狂昏厥等头脑之病。同样,肩井与环跳相对应,心俞与肾俞相对应,膻中与气海相对应。

上下肢相应部位的穴位应该有类似的功效,例如,手三里、足三里都治脾胃病,委中、曲池皆治腰痛,神门、大钟皆治呆痴,阴郄、复溜皆治盗汗,承山、二白皆治痔疮,少泽、至阴皆治妇产科疾病等等。原先人类的祖先是四肢着地的,故不分上肢下肢,所以相应部位有相同功效是显而易见的。但上肢部穴以治上焦为多,下肢部穴以治下焦为要,矛盾的普遍性中又有其特殊性。

阴阳、对称、全息与穴位功效

2.人体前后的对应关系

人体前后也互相对应。躯干部俞募穴的运用,四肢部阴阳面穴位的相透,都包含了前后对应的关系。头顶部也有此现象,如承浆穴可以治疗项强,哑门、风府治音哑,神藏、璇玑治项强等等。

全息理论与穴位功效

根据计算机的统计结果,在“生物全息律”的启发下,在频度最高的穴位上画出相应主治的脏器,则能得出穴位功效投影图,我们称之为“全息元”。

1.四肢部的一级全息元

这是一个以肘膝为脐,腕踝为颈,手足为头的全息元。在上肢部,手部相应于头,合谷相应于眼,液门、中渚相应于耳,列缺相应于咽,内关相应于心胸,支沟相应于胁肋,手三里相应于胃,曲池相应于腰脐,上臂近肘处相应于小腹。

阴阳、对称、全息与穴位功效

同样,在下肢部,足部相应于头,太冲相应于眼,临泣、地五会相应于耳,照海相应于咽,三阴交相应于胸,阳陵泉相应于胁,足三里相应于胃,曲泉相应于脐,委中相应于腰,血海、伏免相应于小腹。

这两个投影图,包括阴面相合,阳面向外的体表投影图,以及阴面打开(小指并拢,大指打开)的内脏投影图。这样,四肢部的阴经阳经分布次序,与躯体部的阴经阳经分布次序恰好相似,而且列缺恰好位于前正中线的颈部,后溪恰好位于后正中线的项部,这与“列缺通任脉,后溪通督脉”也相呼应。

2.四肢部的二级全息元

如果我们把上述四肢部的投影图缩小一级,则得到一个以腕踝为脐,掌跖为胸,指趾为头的全息元。在上肢部,大骨空相应于眼,二间、三间等穴相应于咽,劳宫相应于心胸,鱼际相应于胃,腕相应于腰脐,内关相应于小腹,二白相应于肛门。

阴阳、对称、全息与穴位功效

同样,在下肢部,大趾三毛附近相应于眼,窍阴相应于耳,太白、太冲相应于咽,涌泉相应于心胸,公孙相应于胃,中封相应于脐,昆仑相应于腰,三阴交相应于小腹,承山相应于肛门。

3.头部全息元

如果把整个头部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全息元,在分析穴位功效时,可以有许多收获。如听宫治疗中焦病,巨治疗下焦病,兑端治疗泌尿生殖系疾病,风府治疗腰腿病。

当代名医姜春华认为:“中医理论=哲学+临床经验”,此话有一定道理,我们期待着哲学界和中医界的共同努力,联合开发,使古老的中医理论放射出新的异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