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极限施压”打错了算盘,中国的反制来了!

美国“极限施压”打错了算盘,中国的反制来了!

2018年7月11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约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8月2日又将加征税率提高至25%。2018年9月18日,美国政府宣布实施对从中国进口的约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措施,自2018年9月24日起加征关税税率为10%,2019年1月1日起加征关税税率提高到25%。美方一意孤行,导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为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中方不得不对已公布的约600亿美元清单商品实施加征关税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5207个税目、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或5%的关税,自2018年9月24日12时01分起实施。如果美方执意进一步提高加征关税税率,中方将给予相应回应,有关事项另行公布。

中方再次重申,实施上述加征关税措施的目的是遏制贸易摩擦升级,是对美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被迫回应,中方希望美方停止贸易摩擦,中美双方通过平等、诚信、务实的对话,相互尊重,共同维护互利共赢的双边经贸关系大局,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原则和多边贸易体制,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18日发布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约600亿美元进口商品实施加征关税的公告,全文如下:

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第二批)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18〕6号),现将有关实施事项公告如下:

一、对税委会公告〔2018〕6号所附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清单的商品,自2018年9月24日12时01分起加征关税,对其附件1所列2493个税目商品、附件2所列1078个税目商品加征10%的关税,对其附件3所列974个税目商品、附件4所列662个税目商品加征5%的关税。

二、其他事项按照税委会公告〔2018〕6号执行。

美国“极限施压”打错了算盘,中国的反制来了!

美国“极限施压”打错了算盘,中国的反制来了!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决定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发表谈话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8日就美方决定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发表谈话

发言人指出,美方不顾国际国内绝大多数意见反对,宣布自9月24日起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的关税,进而还要采取其他关税升级措施。对此我们深表遗憾。为了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和全球自由贸易秩序,中方将不得不同步进行反制。

美方执意加征关税,给双方磋商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希望美方认识到这种行为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并采取令人信服的手段及时加以纠正。

人民日报评论:

美国“极限施压”,显然打错了算盘

日前,美国白宫发布声明,宣布自9月24日起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的关税,并表示还要采取其他关税升级措施。这一做法,虽令人遗憾,却也在意料之中。

从今年3月份美国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开始,由美方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一直持续到现在。对此,中国反复声明“不想打,但也不怕打”,正如商务部回应“中方将不得不同步进行反制”,诸如9月24日起对美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等相关措施,将会陆续出台。中国不会因单边主义的贸易霸凌而乱了方寸,更不会因面对史无前例的贸易战而惊慌失措。妄图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接受其无理要求,美国政府恐怕是打错了算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站在道义这一边。美国白宫的声明,充满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保护主义色彩,暴露出美国仍然在用19世纪的思维处理21世纪的国际事务。类似美国给予了中国“一切机会”“中国一直不愿改变其做法”的论调,不仅妄自尊大,更是颠倒黑白。事实上,相较于美国的出尔反尔、漫天要价、霸凌主义,是中国一直在积极寻求谈判、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回看美国政府的要求,不只是对中国发展的赤裸裸的遏制,更是对一个主权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粗暴干涉。中美贸易战,实际上是进步与落后、平等与霸权、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的较量,中国站在道义和历史潮流这一边,也站在必然会胜利的这一边。

贸易战损人不利已,对于精于利益计算的美国来说,这自然不是长久之计。对美国来说,贸易战的枪口反转效应日益显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指出,“中美贸易战将使美国蒙受双重损失”。美国国内就业将遭到打击,美国产品成本上升,美国在华企业将蒙受利润损失,美国大量企业短时间内找不到中国之外的供应链替代者……美国挑起的这场贸易战,一定是伤人伤己的双输结果,甚至有可能“伤人不到一千,自损超过八百”。美国为什么要这样做?从短期来说,无非是要通过战术讹诈,迫使中国在核心利益上让步;从长期来看,无非是要通过战略打压,打掉中国蓬勃发展的势头,阻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对于中国来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直是自己的前进逻辑。任何势力,都不可能阻拦我们的发展步伐,更不可能迫使我们放弃自己的核心利益。过去40年来,“改革”与“开放”始终相伴相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国过去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直言不讳地指出,“只要中国保持淡定,就能处于有利的战略位置”“最终中国一定会赢的,只是时间问题”。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推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我们就能赢得属于自己的胜利。

9月18日,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含义。87年前的“九一八事件”,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围剿中走出命运“U型”反转的开始。那时候,中国积贫积弱仍能赢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现在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有能力稳步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挑战—应战”中发展壮大,每一次面对严峻考验,不仅没有被击倒,反而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1998年、2008年的金融危机如此,这次挑战也将只是更大发展的序曲而已。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评论(常盛)

监制:王祎、王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