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運動戰?它跟游擊戰有什麼區別?

游擊戰爭

游擊戰爭是戰略相持階段的主要作戰方式,對於游擊戰爭的戰略任務,一句話——就是“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

游擊戰是僅僅依靠人民的戰爭,是在爭取人民的基礎上展開的戰爭。要善於利用人民的掩護,要做好深入民眾的工作以及能夠靈活戰爭。利用人民、發動人民並且保護人民。大規模的破壞敵人的交通線、補給線,輔助正規軍作戰。

游擊戰爭因為具有靈活性,因而它需要解決更為複雜的矛盾問題。游擊戰要做好如何協調防禦與進攻、持久與速決、內線與外線、主動與被動等問題。游擊戰進攻的主要方式是襲擊,務必要“集中大力,打敵小部。

什麼是運動戰?它跟游擊戰有什麼區別?

反攻

革命戰爭的基本方向是進攻的,而進攻的方式便是反攻,戰爭能夠取得勝利,單靠退卻和相持是不行的,還需要最後的反攻。

戰略反攻的條件基於戰略退卻和相持階段中所形成的有利於我、不利於敵的新形勢。戰略反攻的任務就是要最終擊敗敵人

戰略反攻是持久戰的最後階段,也是最活躍的階段。是戰略防禦中的主要矛盾,只有它才規定了戰略防禦是積極防禦而非消極防禦。因此,不論在何方說來,決戰階段的鬥爭,是全戰爭或全戰役中最激烈、最複雜、最變化多端的,也是最困難、最艱苦的,在指揮上來說,是最不容易的時節。在這個階段中需要處理的矛盾最多。

反攻和進攻存在同異,在開始、集中兵力、運動戰、速決戰、殲滅戰等問題的原則上,反攻和進攻是沒有區別的,在這個意義上二者同一;但反攻又不完全是進攻,反攻的對象是同樣進攻著的敵人,進攻的對象是防禦著的敵人,只有給敵人巨大的損害,使其脫不出不利和挽不回局面的境地,不斷變為防禦時,反攻才轉化為進攻。

揭幕戰

每一場大決戰中都會包含著一個揭幕戰,揭幕戰可能是決定全局的,也可能是與結果關係不大,這取決於反攻的時機。時機把握得好,只須一戰便可擊潰敵軍的主力,使形勢風雲突變,迅速的轉化為我方佔據完全的優勢,一舉殲滅敵人。反之,若戰敗,會失去反擊的機會,走向覆滅;時機把握得不好,太快或太遲,以至於無法取得重大的勝利,甚至造成失利,其對結果的影響也就小。

把握時機是揭幕戰的首要原則,另外在把握時機的基礎上,要注意三個重要的原則:

一、必須要打勝,必須要準備充足,有把握後才動手,不可輕易出擊;

二、揭幕戰要照顧全戰役的計劃,揭幕戰是全戰役的有機構成部分,是全部戰役的有機序幕,如果揭幕戰打贏了,後面的仗失敗了,那麼這個揭幕戰並不是真正的勝利;

三、揭幕戰要照顧後面的戰役。如果揭幕戰打過後,對後面的戰役全無重大影響,那就代表著揭幕戰的時機不對,戰得沒有意義。

什麼是運動戰?它跟游擊戰有什麼區別?

集中兵力

集中兵力是反攻的重要策略,因為反攻的對象是同樣採用攻勢的對手,所以必須力求在攻勢上壓倒對手、佔據戰場上的主動地位,而壓倒對手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我方的兵力,集中進攻。

反攻是在持久戰中我方從戰場上的被動地位向主動地位的轉化階段;相比於進攻戰,防禦戰是傾向於被動的,而戰略防禦就得關照被動向主動轉化的過程。在退卻階段,形式上被動,而實際上是主動。因此,在戰略退卻的階段,主動的因素已經包含在被動之中,在相持階段這種因素逐漸擴大,直到反攻階段,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變成了主動

在反攻階段如何把形式上的被動化為形式與內容皆主動呢?集中兵力是在反攻中改變敵我形勢的關鍵,通過集中兵力才能改變進退形勢、攻守形勢和內外線形勢。

集中優勢兵力,進擊敵人,化我方撤退為前進,變我方防禦為進攻,把戰線從我方陣地推向敵方陣地,要反對軍事平均主義,反對全線出擊——這是由

敵我的實力狀況來決定的。

我軍實力弱小、人數武器皆少,若想擊敗全軍總數遠在我之上的敵人是困難的。如何化解我軍少敵軍多這個矛盾呢?那就得集中兵力,這個策略猶如田忌賽馬一般,避開全局上與敵人的交鋒,集中自己的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的局部兵力。

敵人即使能把握我們集中兵力的戰術,也仍然無法阻擋我們;因為我們何時何地集中兵力攻打敵人的何處部隊,敵人是無法捉摸的。

運動戰

運動戰是一種與陣地戰相對的戰鬥方式。陣地戰依賴於兵員、彈藥等後勤補給的支持,依賴於強大的後方。它是在有強大軍力的支撐下,在固定的戰線上作戰。這種要求對於弱小的軍隊而言是難以達到的。因而革命的軍隊不首選這種戰法,革命的軍隊選擇的是戰線不固定的運動戰。

對於革命的軍隊而言,革命的戰爭是要推翻舊的、腐朽的勢力,因而它在戰爭中總體上是爭取而不是保留,它不需要過分依賴於陣地戰來保留自己的根據地,它要採用流動性較強的運動戰,戰線不固定、領土不固定,戰鬥的主要目的是要消滅敵人而不是守住領土和戰線。

對於運動戰,其原則就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走是打的手段,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而且可以邊打邊走。由於我方弱小,軍隊少,所以靈活性的轉移成為我方的特點,通過不斷的流動轉移,拖垮敵人龐大的軍隊。運動戰是由游擊戰過渡而來的,不過它的戰鬥規模更大,戰鬥目地不再是騷擾敵人,而是消滅敵人。

什麼是運動戰?它跟游擊戰有什麼區別?

速決戰

速決戰與持久戰是一對矛盾,速決戰中有持久戰的因素,因為每次速決戰前都應有充分的、漫長的戰鬥準備;持久戰中也有速決戰的因素,戰役和戰鬥的速決戰構成了整個漫長的持久戰。對於持久戰與速決戰的辯證關係。

由於戰爭中,革命的軍隊實力總是得由弱變強,它所面對的是一個強大的勢力,因此在戰略上不能是速決戰,而是持久戰。另一方面,革命的軍隊在戰役中,因其弱小,會有補給不足、需要連續作戰、躲避敵人援軍的問題,因此需要用速決戰來解決。在每次戰役中,迅速的戰勝敵人,避免陷入依賴後勤補給的相持局面,能夠迅速的投入下次戰役中,而且在短期內消滅敵人,可以有充足的時間轉移,躲開來援的敵軍。

速決戰除了以上幾個作用外,它還有一個大作用——對付堡壘戰。如果戰役打得久,敵人就會築起堡壘,依靠充足的補給,拖垮我軍。因此,就要在敵人的堡壘築起來之前打散敵軍,迅速的結束戰鬥。

殲滅戰

反攻就是要擊敗敵人,壓垮敵人,把消滅敵人。要想削弱敵人,就得殲滅敵人,使其實力收到損失。我軍作戰,如果不能殲滅敵人,而只是擊潰之,那麼我軍就無法完全的消滅敵人,得不到補充,不能抵償戰爭的消耗。

擊潰戰與殲滅戰相比,就如“對於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於敵人,擊潰其十個師不如殲滅其一個師。”被擊潰的敵人可以通過撤退,重新改變休整從而恢復,而被殲滅的敵人斷不能再有這種恢復。所以對於強大的敵人,以其擊潰它不如殲滅它。

總之打殲滅戰的前提是我軍在戰役中充分的佔據主動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